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的苏州河|季成:河流与记忆的交汇

澎湃新闻记者 季成
2021-01-04 16:57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编者按】

与磅礴的江水不同,苏州河曾与在周边生活的人们息息相关,她承载过居民家中一部分生活空间的功能,也曾担负过许多人的买卖生计,是一些人漂泊的住所,也是工厂倾泻废弃物的出口……熙攘、繁忙、杂乱甚至肮脏;然随岁月变迁,城市功能改造提升,她亦要转变,试图成为更多人走进和了解上海的“会客厅”。

有人怅然,那些留在时光里的气味注定要被带走;有人怀想,她的更新会带来新的气象; 也有人想得通透,新的东西终会成为旧的记忆……哪怕是同一条河流,同一段河岸,在每个人眼里都是不同的,河流则包容了这份差异性。在苏州河42公里岸线贯通之际,澎湃新闻·视界邀请6位摄影师,以一周时间观察流经上海城区的六段改造岸线,黄浦、虹口、静安、长宁、普陀、嘉定。通过图与文,我们看到苏州河中的新与旧,改变与坚守,个人与群体。

进行污水整治后的苏州河,河面清澈。本文图片 季成 

在河边

季成/摄影师、编辑

从古至今,河流总是与记忆息息相通,穿城而过的河流则往往变成了一种意象。无论是因对现状的不满意还是对过去的怀念,潜意识里人们更愿意接受曾经的那条河,赋予它了过于美好的幻想。时间经过,改变无可挽回,对于这条仿佛“特修斯之船”的苏州河,我们除了在“新”里找到“旧”以外还能做些什么?

作为在长江边长大、但非上海本地人的视角走过长宁区苏州河沿岸时,每次按快门留存下的仿佛都是记忆中小时候在家乡的切片,遥远的时间与空间在此刻得到交汇。不同的小群体组成了苏州河沿岸平凡却又独特的community(社区),每个人的人生各阶段都能在此找到归属。通过窥探他人的“电影片段”,感受到了个人与群体的共情。

夕阳西下,牵手走在苏州河绿道的爷孙二人。

中山公园门口前奔跑玩耍的小孩们。

绿道入口处的保安。

在华政段的苏州河健身步道时,迎面走来的许多都是住在河边小区的居民,落日余晖下手里拎着刚买的菜,步履飞快,找到一个外人难以发觉的铁门,“哔”的一声用卡打开闪身进入。图为买菜回家途中歇息片刻的居民。

华政段绿道这次进行了局部拓宽,与人们擦肩而过抓拍时,有一些背过身的中年人,还有一些直视镜头的老年人,但都因狭窄的空间而产生了微妙的情绪。

与镜头对视的跑步者。

工作日带着小孩出来游玩的多为祖父母辈。

绿地公园里练习萨克斯的音乐爱好者。

公园里遛狗的行人。

从长宁区遥望对岸普陀区的苏州河岸。

中山公园里等待排练的阿姨。

父母带着小孩玩滑滑梯,为节省时间爸爸都会在上面接着小孩,妈妈则在出口等着小孩的降落。

与冬日红叶合影的阿姨。

华政段绿道,宿舍倒映在苏州河面上。

孙子在游乐设施上那边玩耍,爷爷在这边看着。

河边树洞。

休息时间里锻炼的清洁人员。

跑步者。

苏州河桥上遇见的送水小哥。

傍晚结束放风筝活动的老同志。

遛狗的爷爷。

绿道公园里奇特造型的“眺望塔”

绑上沙袋并用手机录像下锻炼过程的中年人。

图1:虹桥河滨公园,跳绳的儿子。
图2:中场休息,父亲眺望河对岸,也许是在回忆童年的自己。
图3:严厉的父亲在帮儿子计数。
图4:  父子间的交流与和解。

行人。

奔跑中也不忘搭话微笑的小孩。

公园里的滑梯。

河岸边放学回家的中学生。

夕阳下的苏州河岸。

 

    责任编辑:高剑平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