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超越时空的信仰之路
超越时空的信仰之路
望道旧居中复原的望道先生生前生活工作场景
近百年间,信仰如磐,写下气壮山河的精神史诗。望道先生所擎起的信仰旗帜以势不可挡的崛起姿态,走出了举世瞩目的“中国之路”,历史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奋斗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
近百年后,信仰如山,回望信仰启航的原点,望道先生与信仰的故事流传在神州大地,望道先生信仰的丰碑矗立在后人心中,让逝者流芳,存者增辉,来者继行。
如今的义乌城西街道分水塘村望道故居,迎来无数前来瞻仰的人群,追寻望道先生的足迹,彷如重新打开时间的闸门,翻阅风雷激荡的红色篇章,品读望道先生的信仰故事,感悟崇高理想信念焕发的力量。
100年前的早春,29岁的望道先生回到这里,在简陋的柴房内,两条长板凳上横放着一块铺板作案,泥地上垫着几捆稻草作凳,就着一盏烙满油渍的煤油灯潜心疾书翻译《共产党宣言》。
山风穿透柴屋,裹挟着阵阵寒意,煤油灯闪烁着微弱光芒,而望道先生心中充盈着升腾的信念。在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寒夜中,他用手中的纸笔,追寻黎明前的曙光。
直至近谷雨时节,“费了平时译书的五倍功夫”,终于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他小心翼翼地把那一叠字斟句酌的译稿装入纸袋,抱着放于胸前。出得屋来,抬头望见远处山花烂漫的美景,心头也充满了浓浓春意。那译稿中的一字一句,从此烙印终身。
望道同志柴房译书
那一年,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暗潮涌动。万千进步青年,激情勃发,却又踌躇迷茫;他们想要改变,渴望有所作为,却又不知路在何方。而此时,由望道先生首译的《共产党宣言》如同一颗从遥远西方引来的火种,在此后的30年间燃起了一场照彻神州大地的“大火”。
源于这颗火种,一经播撒便将红色激流融入黄色土地,在中国大地形成燎原之势,揭开照耀中华的壮丽日出,涤荡风雨如磐的暗夜,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以1921年7月为起点,万千共产党人炽热的理想汇入信仰洪流,推动中国浩荡前行,见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深深的精神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望道先生翻译《宣言》的故事来阐释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的执着和境界,说“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义乌人可以自豪地说,《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系统传播,自望道先生从义乌始。
孜孜求学 立志救国
译介宣言 传播火种
参与建党 投身革命
少年望道,感受到时代的风雨,怀抱着“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志向,迈出乡关,东渡扶桑,求索着富国强民的济世之道。自那一刻起,临危担当、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早已是他与生俱来的特质。
青年望道,为“开天辟地”的事业作前驱,贡献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向苦难深重的民族,播撒着谋求解放的社会革命之道。自那一刻起,临危担当、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早已融入他的灵魂。他参与创立中国共产党并一生坚定信仰,身体力行诠释“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真谛。
《信仰之路·望道之春 》(局部) 孙志树
暮年望道,德高望重,遐迩同钦,“活着一天,就要为党工作一天”,他用朴素的话语,彰显了坚守的初心,也向世人传递了无论身处任何境地都坚定不移的信仰忠诚。
近百年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那些已经发生的故人与故事,在时光的浸染下,更显厚重。如今的分水塘村,风景依稀,倚栏着此时此刻的光景,跟随望道先生留在历史深处的一个个厚重足迹,眺望时空另一端的潮起潮落,都仿佛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心灵锻造中感受他临危担当、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信仰之路·望道之春 》(局部) 孙志树
百年大潮,风起云涌,唯有真理与人格的力量超越时空,始终闪耀在人类历史的天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