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倡议发布,助力青少年在数字时代健康成长
12月26日,由中国日报社指导,21世纪英语教育传媒、新教育研究院和腾讯公司在北京共同举办了“青少年网络素养与教育创新论坛”,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中国日报副总编辑刘伟玲,腾讯公司副总裁、天美工作室群总裁、DN.A计划发起人姚晓光,腾讯互动娱乐事业群副总裁崔晓春与十余位资深教育专家进行深入研讨,共同发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助力青少年在数字时代健康成长。
《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倡议》发布
据《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10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78%,首次触网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6-10岁。青少年“数字原住民”的特征愈发明显。
对于这一代生于网络、长于网络的青少年来说,当互联网已经像空气和水一样渗透在他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时候,如何帮助孩子们鉴别内容的优劣,更好地管理时间,规避风险,成为家庭、学校、互联网企业及全社会的共同使命。
《倡议》提出:各方要重视网络素养的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参与网络素养教育的积极性;强化教育系统的主阵地作用,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入基础教育体系;相关行业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承担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网络空间和健康网络内容的社会责任;全社会应合力缩小数字鸿沟,以网络素养教育带动教育扶贫,缩小教育资源差距。
用优质数字内容,让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召开全国教育大会,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中国日报副总编辑刘伟玲表示:“青少年基于其自身独特气质形成了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景观,对网络流行文化较为敏感,在网络流行文化热点事件中的参与度高,网络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对于青少年互联网运用呈现的一些新特征、新问题,要深入观察思考。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推动青少年教育创新是我们在新时期的重要责任与使命。”
作为腾讯DN.A计划发起人,姚晓光表示:“教育不是一场战争,不是激烈的角逐,而是生长,自然的生长。学会善用网络,对孩子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腾讯公司副总裁、天美工作室群总裁、腾讯DN.A计划发起人姚晓光进行主题演讲
去年8月,腾讯DN.A计划团队在深圳举办了少年团夏令营,邀请了19个孩子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参加。因为网络使用问题,他们的家庭关系一度非常紧张,甚至有孩子已经决意退学。但经过5天的课程,通过坦诚沟通、倾听理解以及平等约定,他们的关系不仅得到有效改善,大多数孩子甚至主动提出,希望未来能得到父母更多的监督。由此可见,孩子并非不想与父母沟通,而是家庭中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
姚晓光回想自己的经历,从17岁立志要做游戏,当时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游戏行业,因为游戏《暗黑破坏神》深深打动了他,决定将来一定要做出一款超越它的游戏,而且要用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和风格来制作。通过新文创的方式,《王者荣耀》正在靠近这个梦想,在王者峡谷中,玩家将遇到敦煌飞天、越剧梁祝、佛山醒狮等经典传统文化符号,数以千万计的年轻人能因此领略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此外,像《家国梦》《故宫:口袋工匠》《见》《长空暗影》等具有教育价值、社会公益属性的游戏,不仅向孩子们传递家国情怀等传统文化,并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世界。
姚晓光表示,我们应该更加相信自己的孩子。就像一颗种子,从破土萌芽到参天大树,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
“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保护他们的天性,引导他们在数字世界里,借助网络,培养起通用的学习能力,比如好奇心、同理心,自控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审美思维等等,让他们的理想、希望、意志能够破茧而出。”姚晓光说。
提升孩子的网络素养,离不开家庭、学校、企业等多方努力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主题发言表示:“如何提升孩子的网络素养,让网络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这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紧密联动。”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进行主题发言
此次疫情让人们认识到,许多教师、家长对新技术掌握能力不足,影响了网络教学效果,在线学习过程中,家庭矛盾也被放大。一方面青少年已成“网络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控能力大大超越上一代;另一方面,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学生表示从没经过网络教育,在网络素养、交往规范等方面,存在严重缺位。
对许多成年人来说,“网络素养”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放眼全球,网络素养教育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英国,早在网络普及之前,与网络素养教育相近的媒介素养教育就已经得到关注。1988年,英国就已经发布了《教育改革法》,媒介素养教育也得以进入国家统一课程,将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语言文学的教学当中。如今,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已经相当成熟,涵盖了从小学到大学教育体系的全过程,有完整的规范、资格审查和结果评估系统。
朱永新表示,疫情推动了在线教育发展,但目前的教育还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这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研究者、教师、家长的高度重视,共同努力去突破瓶颈,打造真正的未来教育。
家庭、学校、社会携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表示,电影出现后,人们说电影把人带坏了;电视出现后,人们又指责电视;网络出现后,又纷纷指责网络。他说:“家庭、学校、社会都需要形成一个共识。在网络时代,青少年的媒介素养、网络素养教育最核心是四个字赋权赋能,不能把网络妖魔化。你首先承认他的权利,尊重他这个权利。”
孙云晓特别欣赏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全国18万中小学生大型家庭教育调查,调研发现中小学生内心最需要的是有温暖的家;有温暖的家,孩子就特别不容易网络沉迷。“社会各界都要创造条件,比如腾讯创造各种青少年保护机制,带领青少年更好地体验网络新世界的平台,这些都是正向的引导。”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表示,通过大数据调研,发现亲子关系每增加10%,孩子的校园归属感可以增加约8%,网络成瘾问题可以降低约7%。
“亲子关系能够有效降低孩子们的网络成瘾程度。”边玉芳说,网络是未来学习和生活必要的工具,网络素养是未来孩子们最重要的素养之一。她希望能够有更多款游戏帮助孩子爱上学习并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如能有一款游戏让孩子们爱上科技促发孩子创新的激情。希望家庭、学校、企业、媒体能够一起引导孩子们正确认知和使用网络。
“对青少年来讲,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自我教育,要让他们在实践体验过程中自己去认知和感受。”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集团校长、PDC教育联盟的倡导者与发起者马骏说,呼家楼中心小学通过一个手游为主题的项目,让孩子们在项目过程中形成对游戏的认知。
马骏表示:“腾讯真的很有社会责任感,从2018年开始就发起这样的网络素养计划。我们也在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和教育。我们的社会也要承担起责任,站在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未来人才的角度,给孩子们一个非常安全纯净的网络环境,让学校、家庭、社会环境携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青少年成长守护,不只是约束,更是教育与沟通
2017年,腾讯为协助家长管理子女游戏行为,专门做了一个特别的产品——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同时还推出了游戏内可以自动管理用户的健康系统。这些产品一开始的目标很简单,希望能协助家长,把“玩游戏没节制,花钱没概念的孩子管起来。
如今,这个平台上已经聚集了将近2700万家庭用户,每天有1049万个未成年人账号因超时被强制下线。腾讯互动娱乐事业群副总裁崔晓春表示,“在未成年保护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里,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一件事:游戏约束和对孩子的教育沟通不是两个孤立的命题,而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腾讯互动娱乐事业群副总裁崔晓春进行主题演讲
2020年,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发起了一个“非标准化的用户研究”,通过对15万00后的用户调研,发现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始终是学习。他们平均每个人都有3-4个圈子,他们更愿意为爱好埋单。调查还表明,89%的受访00后网友表示自己偶尔或一直处于孤独中,当遇到的问题时,他们总倾向于自己解决,不太依赖他人。而他们的苦恼也来源于不被家长理解。
为此,腾讯成长守护平台今年发起了“未来教室”公益项目,希望用前沿数字内容与技术教学,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孩子带去科技兴趣课堂,目前除了湖北恩施、四川雅安的未来教室已落地,还有多间教室正在建设中。另外,平台也携手邓亚萍女士发起“家庭沟通计划”,鼓励家长与孩子敞开心扉,有效沟通。
“通过我们的未成年保护举措,扎扎实实地约束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同时也在教育和沟通维度,真切去理解年轻一代的爱与痛,帮助他们善用互联网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崔晓春表示,这不仅是成长守护工作的使命,也是腾讯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