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财经纵横」刘元春:抓住率先复苏窗口期
刘元春:抓住率先复苏窗口期
栏目名称
★★★★★
要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复苏还远没有达到常态化水平,把握全球经济恢复不同步给我国带来的战略契机,提前稳住我国内部经济循环。
2021年全年GDP实际增速预计将达到8.1%。实际GDP增速将显著高于疫前水平,第一季度增速预计达到11.4%,到第四季度下滑到5.4%左右,呈现“前高后低、逐季回落”的基本走势。
CMF年度论坛(2020-2021)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等团队编写。
报告认为,得益于有力的疫情管控方案与适度刺激的经济纾困方案,我国经济呈现下跌后迅速反弹的“V型反转”,但距离“常态化”仍存在差距,存在服务业复苏较慢、工业发展未必可持续、企业应收账款上升等问题。
由于疫情使经济增速下滑,基数较低,明年实际GDP增速将显著高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同时增速将逐季回落。
下一步,应从更长时段、世界范围来认识新冠疫情带给宏观经济的影响,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定位不宜大幅度转向,但政策的边际调整必须启动。
目前的经济复苏离常态化还有多远?按照常态化增长路径进行核算,可以看到我国第二产业恢复很好,制造业、建造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反转的现象甚至比常态路径还要好。但是存在工业发展未必可持续、企业应收账款上升、资金积压等问题,要思考工业复苏的进一步推动力。
相比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距离疫情前的趋势水平缺口较大。究其原因,第三产业既具有生产的劳动密集型特征,还具有消费的接触密集型特征。特别是住宿、餐饮、批发等行业,在第一季度消费旺季承担了较大的损失,尽管后来反弹加快,但离常态化增长轨道还有很大距离。
明年可能(宏观经济)参数会大幅上扬,但是感受到的压力更大。必须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复苏远没有达到常态化水平,很多问题会向后进行延续,例如微观基础动力不足、有效需求与供给恢复不对称等。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集成电路、计算机、医疗器械等产品出口增速分别达14.9%、10.7%和48.2%。以人民币计价,前10个月,中国出口累计同比增长2.4%,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强的正向拉动作用。
主导今年经济反弹的出口增长以及一些“疫情经济”随时面临着一系列不确定性的冲击。总体来讲,我国经济复苏的核心力量依然来自于超常规的疫情纾困政策,且具有强烈的不稳定、不均衡、不确定等特点。
除微观主体积极性滞缓、财政效率较低外,还应关注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出现的发展分化问题,例如辽宁、内蒙古、黑龙江等省份虽然疫情不严重,但是仍出现了较严重的经济负增长。
政策救助力度不是成功的核心。很重要的是要把握全球经济恢复不同步给我国带来的战略契机,新冠疫情作为一次“超级危机演练”,为我国未来发展提供了很重要的国民共识形成的基础。
对于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报告认为战略转换带来的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布局、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布局、国内大循环的畅通与短板的补足、扩大内需战略层面的启动等举措将引发明年经济主体预期的改变,同时也将替代非常规刺激政策成为需求扩张的基础力量。
明年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将使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压力上扬,新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将为我国下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同时“保就业依然是很艰巨的任务”。提前稳住内部经济循环基本盘是应对外部冲击和大国竞争的核心基础。
2021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换的第一年,而今年四季度是明年经济状况一个很重要的参照系,四季度经济的常态化是我国明年经济发展的关键。
要抢抓疫情期间我国经济率先复苏窗口期,全面扩大内需、缩小供需缺口,逐步回归常态化宏观调控模式。
(刘元春:长安街读书会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原标题:《「财经纵横」刘元春:抓住率先复苏窗口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