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着力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能源绿色低碳智能化转型

高虎
2020-12-28 16:47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国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里程碑会议。会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党中央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以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为原则,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的宏大谋篇布局,是指导“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新发展阶段下,《建议》不仅对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还结合当前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更加突出了创新驱动作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及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新的重要任务,为“十四五”及更远期发展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

能源是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以往五年规划纲要相比,本次建议稿中,能源不仅是“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等章节阐述的重点,《建议》中更多其他章节都首次对能源做了相关描述,表明国家在新发展阶段对能源高质量发展寄予厚望,同时在新发展形势下对能源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意味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下能源部门要发挥更大作用,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应有更多新的内涵。通过深入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及《建议》,对未来能源发展的要求有以下认识。

一、能源行业要对绿色发展做出更明确的贡献

《建议》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自身需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更要为整个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2020年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月内五次在国际场合向全世界阐述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既对外体现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也一次次强调了对国内我们要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新进步,“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对能源利用方式及效果的目标更为明确;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除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建议》还提出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为2030年碳排放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目标做了衔接。

能源部门的资源开发、加工转换和终端消费过程,是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2013年以来,国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8年以来把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推进如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等具体措施,作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持续性的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其中能源行业的努力功不可没。但我国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尚没有根本改变。《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区域空气重污染过程仍时有发生,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距离国家二级标准还有距离,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都为国家二级标准的1.6倍左右,说明未来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仍有较多工作需要开展,能源生产消费方式还需要做进一步调整,这也是《建议》对能源发展的具体要求。

更为重要的是,能源行业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明确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对我国化石能源中远期的发展路径设定了新的边界,要以此为约束,倒排达峰时间表。为此,必须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好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清洁低碳能源需从“十三五”时期能源增量的主流转变为“主导”。因此,未来能源行业除了要继续为生态环境改善做努力外,还要在“碳达峰”上加大应对力度,对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全方位贡献。《建议》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这也意味着部分地方、部分行业需要在达峰上做出表率,相应区域、行业的化石能源消费也应率先达峰。在继续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加大力度实现碳排放达峰,将是能源行业适应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能源行业支撑全社会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能源行业应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与“十三五”规划纲要相比,“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发展新形势做出的重大全新决策。从2020年5月提出“逐步形成”,到中央政治局7月底分析经济形势和部署经济工作时提出“加快形成”,再到《建议》中提出“加快构建”,反映出中央对新发展格局工作部署主动性上的变化,也体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我国“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建议》专门安排了“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章节,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以及拓展投资空间等四个方面,详细描述了新格局的构建途径和方式。

能源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建议》强调要“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明确了能源作为基础性产业,要起到保障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支撑作用,也强调了保障经济安全运行是能源部门的首要作用。

此外,按照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建议》专门安排了“拓展投资空间”章节,其中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的“两新一重”投资方向,这意味着包括特高压送电、新能源充电桩等结合了数字化、智能化等特征的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都将是鼓励重点。《建议》还专门把雅江下游水电、送电输气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能源项目,作为未来拉动内需的重点投资方向。这些能源投资项目资金投入大、建设时间周期长、产业拉动作用大,兼顾了稳定增长和促进创新的双重任务。因而,在构建新格局的过程之中,能源行业不仅要发挥保障经济有序运行的基础性作用,还要发挥重大项目投资对扩大内需的拉动作用。

三、“统筹发展与安全”,更加强调能源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保障作用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使得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发生深刻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议》进一步强调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对新形势下安全与发展两者间的辩证关系做了更为深刻的剖析,即“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这就要求各行各业必须都要树立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能源发展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更应牢固树立底线思维。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能源体制革命和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明确了统筹能源安全与发展的方式和具体路径。《建议》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章节中强调要“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在列举要确保安全的几个重要基础设施中,电力、油气等能源基础设施都包含在内,明确了在“十四五”乃至更远期要通过保障能源安全来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建议》在“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章节中,再次强调要“保障能源安全”,还提出要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加快全国干线油气管道建设、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等任务要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这些都将是“十四五”时期保障能源安全的工作重点,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具体举措。

四、“十四五”时期,继续强化创新对能源发展的引领作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被放在五大发展理念第一位。“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全文的起步章节。面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征程,党中央更是将创新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推进器,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考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份专门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即谋划如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10月份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及11月召开的“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两地提出的第一项任务要求,分别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此次《建议》再次将创新作为谋篇布局的首个章节,显示出党中央对未来创新发展的坚决态度,对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也寄予了厚望。

能源是社会经济部门中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引领创新的最主要推动力之一。“十三五”期间,能源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将“电力装备、新能源”与高铁、通信设备等并列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领域,对这些行业取得的成绩做了肯定,也对这些领域要继续通过创新巩固提升国际领先地位提出要求。创新需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赖进口”,这种情况也广泛存在于能源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同时强调,“能源资源方面,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0%以上,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技术发展不足”,这些都是关系到能源供应保障的关键问题,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一段时期能源部门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也是落实能源科技革命的重要着力点。

五、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龙头

自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来,我国连续发布了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的范围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十三五”时期,又增加了数字创意部门。本次《建议》没有调整产业分类,但强调要“加快壮大”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一方面,回顾新能源的发展历程,已产业化的先进核电、风电、太阳能等产业在过去几年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十三五”期间,我国投产全球首台三代核电机组,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并积极发展“高温气冷堆”等四代核电技术;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压倒性的技术领先和产能优势,促进光伏发电成本以每年近20%的速度下降;风电智能化水平实现跃升,风电可开发范围从“三北”地区向中东部和南方低风速地区快速扩大。另一方面,展望未来,随着国家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目标,我国必须加快建立高比例的清洁能源体系,新能源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在此过程中,全球能源供应安全的内涵,也将逐步从以争夺能源资源为主,转向对能源科技、装备和材料的竞争。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我国能源低碳发展的支柱,未来也必将是全球能源产业竞争角力的主战场。

值得注意的是,储能、氢能、燃料电池等与二次能源相关产业,在过去五年也实现了应用规模及经济性改善等质的变化。虽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这些行业都被划为新能源汽车的范畴,但这些技术已开始形成与新能源的互动发展格局,如储能电池在电动汽车带动下成本快速下降。相反,储能电池应用扩大加快了动力电池的技术创新步伐。新能源技术下降,使得清洁电力制氢具备经济性,清洁电力制氢也可以成为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新动力。随着新能源对“储”和“调”需求的不断扩大,预计“十四五”将是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发展的重大窗口期。

六、“十四五”要继续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部署,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又对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十三五”以来,按照国家推进改革的总体要求,我国开启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加快电力市场建设,成立独立规范运行的电力交易机构,发用电计划有序放开;油气体制改革取得进展,成立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油气勘探开发、炼化销售、储运、进口等向外资、民营企业全面放开;初步建立了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的电力、油气网络环节定价制度;深化能源“放管服”改革,强化能源监管,能源领域市场化水平全面提升。《建议》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章节中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要按照“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革命战略总体要求,继续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支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值得重视的是,为实现“碳达峰”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国家将进一步完善能源市场化交易手段。《建议》提出要“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十三五”期间,国家在浙江、福建等四个地区开展了用能权交易的试点工作,为下一步推进用能权交易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碳交易市场方面,自2017年12月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至今,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约四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为扩大全国碳排放市场规模打下了基础。根据五中全会精神,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十四五”将是我国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等市场机制发挥重大作用、推动全社会低碳发展的关键时期。

七、“十四五”将是我国能源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整体升级的大发展时期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是这一大变局的重要内涵之一,其特征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诸多新兴技术实现集群性突破和协同应用,共同推动制造业实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产业升级。与“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章节强调的“网络化”相比,本次《建议》增加了“加快数字化发展”的专门章节,是五年规划内容的一次重大调整,可谓是在“网络化”基础上的一次升级。该章节提出“深入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明确了未来数字化和产业化之间的关系,也提出了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能源是最早开始自动化、智能化的产业,也是最容易开展数字化的部门之一,特别是电力行业具有开展数字化的天然优势,大型电网、发电及用电企业在“十三五”期间普遍加快了数字化进程,油气、煤矿等化石能源部门也逐步开始了智能化升级,无人矿山、数字油田等传统能源智能化升级工作进展显著。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章节中,《建议》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在能源描述最多的“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章节中,又专门提出“建设智慧能源系统”。随着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应用,预计“十四五”将是我国能源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整体升级的大发展时期。考虑到清洁低碳能源普遍具有出力不够稳定的特点,这一过程将是我国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能源部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作者高虎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能源政策、战略和规划研究。本文原题为《着力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能源绿色低碳智能化转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首发于《中国能源》2020年12期,澎湃新闻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蔡军剑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