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睡前玩手机?可要三思了:夜间玩手机与精子质量下降有关

2021-01-02 08: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 收录于话题#科学新知25个

撰文|nagashi

编辑|王聪

排版|水成文

在当今社会,熬夜已成为人们的“新常态”,你是否也会在某夜凌晨,百无聊赖地把玩着手机,思考着到底是该早点睡,还是多玩一会儿。熬夜伤身,但不得不说的是,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熬夜不好,但无法改变这个不良习惯。

那么,熬夜具体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危害呢?大量的研究事实表明,熬夜使人精神憔悴、损害皮肤和肝脏,经常熬夜的人罹患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也更高。

近日,以色列Assuta医疗中心睡眠和疲劳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 Sleep 上发表题为:Light Emitted from Media Devices at Night is Associated with Decline in Sperm Quality 的研究摘要[1]。

该研究表明,夜间使用发光的电子设备会降低男性的精子质量。根据自我报告的统计分析,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夜间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男性,其精子浓度、活动能力和渐进活动能力(精子正常“游泳”能力)要更低,且不能游泳的不动精子比例更高。

SLEEP 是美国睡眠医学会和睡眠研究协会联合举办的专业睡眠协会的年会。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着一个特殊的时钟——生物钟,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却对它知之甚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造光会严重影响人的生物节律,导致人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生物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子设备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特别是智能手机。与此同时,有关男性生育能力下降的报告也在激增。因此,在此项研究中,研究团队试图找到夜晚暴露在电子设备的发光屏幕和精子质量下降之间的联系。

研究人员采集了116名年龄在21岁到59岁之间(35.2±7.2)正在接受生育评估的男性的精液样本,并对这些样本进行了以下精子变量的生育评估——体积(mL)、pH、精子浓度(n/mL)、活动性百分比(渐进性% +非渐进性%)以及精子总数。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他们接触电子设备屏幕的情况和睡眠习惯。

关联分析表明,夜间及睡前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与精子活力、精子渐进性活力、精子浓度呈负相关,且与不动精子百分比呈正相关。与此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地延长睡眠时间可以增加精子活力,但主观嗜睡反而会降低精子质量。

夜间手机和平板电脑发出的短波光会影响男性精子质量

对此,文章的第一作者、Assuta医疗中心睡眠和疲劳研究所的负责人之一的Amit Green博士说道:“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晚上和睡前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与精子质量下降相关。此外,晚上使用智能手机、睡前使用平板电脑、晚上使用电视均可导致精子浓度下降。”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成果揭示了晚上和睡前暴露在发光的电子设备屏幕和精子质量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这是已知第一个报告精子质量和电子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短波长光线下的时间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2月份,有预印本研究[2]表明SARS-CoV-2感染可能会导致男性的生育能力下降,这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Sleep上的这项研究却表明,日常生活的某些不良习惯也会对男性的精子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SARS-CoV-2感染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的预印本文章

此外,近期不少研究表明,夜间玩手机会对身体造成多种伤害。

2020年6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教授和合肥学院赵欢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在线发表论文[3]。夜间玩手机容易抑郁,该研究首次解析了夜间蓝光“致郁”的神经机理。

2019年10月17日,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旗下期刊 Aging and Mechanisms of Disease 杂志发表论文[4]。该研究测试了不同光照对果蝇寿命和衰老表型的影响,表明LED产生的蓝光会损害大脑以及视网膜中的细胞,加速果蝇的衰老和缩短寿命。

2019年5月28日,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PNAS 杂志发表论文。表明个体对夜间光线敏感度的差异可能是昼夜节律破坏的一个新因素,熬夜玩手机等夜间光照改变了生物钟,会导致多种疾病。

由此看来,夜间玩手机的伤害不分男女,维持身体健康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健康的第一要义!

参考文献:

1、https://doi.org/10.1093/sleep/zsaa056.028

2、https://doi.org/10.1101/2020.02.12.20022418

3、https://doi.org/10.1038/s41593-020-0640-8

4、https://doi.org/10.1038/s41514-019-0038-6

5、https://doi.org/10.1073/pnas.1901824116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