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今对话“缱绻一缕丝”,上海历博今展“中西丝织文物”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2020-12-25 08:54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从中国战国的“对龙对凤文锦”、东汉至西晋的“无极”锦、北朝“连珠树纹纬锦”,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丝织品、17及18世纪的欧洲织物,再回到中国民国时期的旗袍……

12月25日上午,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开幕的“东织西造锦绣生活——中西丝织文物展”,宛如一场华美的囊括古今东西的丝织文物盛宴,展示江南丝织业与欧洲丝织业延续数百年的对话与交融。

澎湃新闻了解到,展览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共同举办,展示中国历代丝绸残片、明清江南丝绸精品、欧洲丝绸精品、中西丝绸服饰精品和生活器用中的丝织文物,共计139件/组。

这些文物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苏州丝绸博物馆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63件。值得一提的是,曾向上历博捐赠300余件海派旗袍的台湾收藏家王水衷先生,还为本次展览特别提供了珍贵的露香园顾绣展品。

展厅现场

据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介绍,展览主要选取江南丝绸为代表的中国丝织文物和法国里昂为代表的欧洲丝织文物精品,着重展示中国传统丝绸和丝织技术对西方丝绸和丝织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展现中国丝织业在文明交流碰撞中的融合创新。

展览分为“缱绻一缕丝  成就百种花”、“客从西北来  遗我翠织成”、“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三个部分。

展厅现场

“缱绻一缕丝  成就百种花”讲述中国的耕织传统和丝质生活。澎湃新闻记者在该展区看到,陈列展品包括战国的“对龙对凤文锦”、东汉至西晋的“无极”锦、北朝“连珠树纹纬锦”,元织金绫卧兽纹大袖袍、江南织造织的纱、缎,清代的缂丝鹭鸶纹补、缂丝三国故事人物图等。

战国 对龙对凤纹锦

其中,战国 “对龙对凤纹锦”为中国传统平纹经锦,以红、白、棕三色经线交替显花。织锦上的纹样非常丰富,从两侧往中间排布着几何纹、凤纹、兽文、龙纹。在同时期的青铜器、玉器上也能看到相似的纹饰。

清代 杏黄色织金妆花绒缠枝莲纹夹服

清代 黑地盘金绣镶云肩挽袖对襟衣

“黑地盘金绣镶云肩挽袖对襟衣”为清代女性服饰,正面和背面的上方,均以白色丝线绣“满池娇”纹样,并以金线通身绣兰竹牡丹和蝴蝶,看起来典雅、华贵。

露香园顾绣《山水人物图》

此一部分还展出了一件借展自台湾收藏家王水衷先生收藏的露香园顾绣《山水人物图》。这件绣品以缎为地,先画后绣,以绣补画,是顾绣典型的风格。绣有“露香园”款识。钤有“毅庵主人九一八后得品”“看画轩”“静宽堂”“散佩堂”等白文收藏印。“据这些钤印可知该件顾绣为张学良先生旧藏。”策展人介绍说。

这一部分还展示了一些古画、书画手卷包手等,以此展示丝织品在中国古画装裱、古籍装帧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揭示丝绸在古代文人生活和艺术中的地位。

明代钱氏墓出土女服.

“客从西北来  遗我翠织成”讲述欧洲的丝织工业和丝绸艺术。该部分主要展出以法国里昂为代表的欧洲丝织文物精品,展示中国传统丝绸和丝织技术对西方丝绸和丝织产业发展的影响。

土耳其女士刺绣礼服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展区首先陈列的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一些丝绸,比如18-19世纪的土耳其刺绣礼服、18世纪20-30年代的意大利蓝地卷状花织锦、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波斯蓝色地花卉纹织锦……其中这件土耳其刺绣礼服整体色彩柔美,做工精致。“它是用多色丝线和金属线,在平纹棉布地上以锁绣、钉绣法绣以缠枝花卉纹,用圆金线、银线绣出藤蔓和花、叶的轮廓,再以丝线锁绣花叶。”

展厅现场

法国红地中国风织锦

另一件17世纪40-50年代的法国红地中国风织锦具有18世纪风靡欧洲“中国风”的艺术特征。“织物的纹样是一个手持伞盖头戴斗笠的人物端坐在蜿蜒盘旋的树枝上,人物的穿戴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欧洲人眼中的中国风是一种糅合了中国、印度等多个亚洲国家审美趣味的东方情调。”

展厅现场

该部分还展示了法国手绘设计稿及样布,打造了多个情境复原式陈列,如贾卡织机实物陈列、“巴黎沙龙”等,其中的“巴黎沙龙”展示了多件欧洲礼服裙复制品,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讲述中国传统丝织业在西学东渐语境下向现代丝织工业的转变。

民国时期新型织物的纹样相较于传统织物发生了很多变化。一方面西方的花纹图案更多地进入中国的织造体系,另一方面新的技法运用到传统题材表现中,使其变得立体而丰满。

提花巴黎缎旗袍

这一展区陈列了大量中国民国时期的旗袍。其中有一件借展自苏州丝绸博物馆的民国“提花巴黎缎旗袍”曾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展览会最优级等级奖。这件旗袍的面料为巴黎缎,三重纬线分区换彩织制,使花纹具有闪色效果。巴黎缎是桑蚕丝与人造丝交织而成的织物,由杭州开发生产,苏州振亚织物公司同时仿制。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染织方面的工业学校和工艺美术先驱对中国传统丝织业向现代丝织工业的转变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展厅现场

在丝织业的转型中,有一批专攻染织纹样的留学生从海外带来了图案设计的理念。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的陈之佛在上海开办尚美图案馆,专门设计丝绸图案。毕业于里昂美术专科学校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的李有行回国从事图案设计,在里昂学习染织等专业的雷圭元致力于研究传统工艺美术,出生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染织科,赴里昂学习油画的常书鸿,创建了敦煌艺术研究所。

为烘托展览氛围,展陈布置采用了江南园林、欧洲花园和跨时空艺术场景,以此增加与观众的互动性,为博物馆的展陈与大众生活兴趣的结合作出了大胆的尝试。而视频短片、多媒体展项、二维码和互动游戏的设置,则让观众能多层次地感受到丝绸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通过手机将“文物带回家”。

展览海报

展览“东织西造 锦绣生活——中西丝织文物展”将展至2021年3月21日。

地点: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

 

    责任编辑:陆林汉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