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做出重大贡献的宋代业余科学家,却劣迹斑斑?
原创 看鉴君 看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反复被我们提起,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这不仅仅说明我们这个民族高瞻远瞩,其实也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源于西方科技大爆炸的年代,我们由于闭关锁国,加上“文字狱”的高压力量,让这个民族的精英只能考证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
拿着烧火棍子对战人家的坚船利炮,不输才怪。
但其实一千年前的宋朝,我们的科学技术远远领先于全世界。
宋代不仅是一个经济高度成长的时代,也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
诸如赵州桥、活字印刷术、浑仪等科技成果,时至今日也是我们民族贵重的精神财富。
不过这些成果虽然象征着当时世界最尖端的科技水平,但宋人在科技史上最大的贡献,却并非这些发明,而是记载了这些发明的一部奇书,由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
01
科学家和文学家的对决
中国人对历史上的人物评价其实还是比较客观的,不会以偏概全。
但有些人物干的事情实在是太大,就会让人忽略掉他的其他事迹。
《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也是一位官员,而且还曾经在西夏前线呆过。
在让宋军惨败的永乐城之战中,沈括还有“弃队友”的嫌疑。
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人,还招惹了被“神话”的苏轼。
有一年科举考试,作为主考官的苏轼出了个话题作文,说说历史上那些独断专行的人。
王安石觉得苏轼分明是含沙射影,就让皇帝把苏轼贬到了杭州。
沈括恰好在杭州,之前和苏轼也很熟络,就设宴招待苏轼。
两个人“五魁首,六六六”,喝得差不多了,沈括提出要苏轼拿出赴杭以来的诗作让其拜读,苏轼不假思索一口答应了。
谁知沈括当晚就将苏轼的诗重新抄了一遍,将诗作里有诽谤朝廷之嫌的诗句重点标出并加注,并秘密呈给御史台中丞。
正巧苏轼那时因政绩突出改任外地知州,在向皇上表达谢意的几句话里被人认为是讥谤朝廷,一时间朝廷上下,很多人都站出来弹劾苏轼。
神宗一看这么多人弹劾苏轼,便信以为真,于是苏轼罪名成立,他随即被捕入狱,关在湖州等待判决。
多亏王安石等人求情,才将苏轼从轻发落,被贬黄州。
无论政见如何差异,王安石和苏轼都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友谊,倒是沈括,在朋友推心置腹的时候,冷不防给朋友一刀,人品有亏是坐实了。
沈括作为一个投机者,在变法派和守旧派之间摇摆,不仅王安石不待见他,连皇帝也对他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宋哲宗时期,大赦天下,唯独不赦免沈括。
真是天道好轮回,沈括被贬,可没有苏轼那样的待遇。
02
中国科技史上里程碑
但是,评价一个人,要有“能力-道德”二分法,其实沈括能力很强。
当年出使辽国,人家谈判也很给力的。
不过,真正让他扬名的既不是他的能力,也不是他的人品,正是他的《梦溪笔谈》。
该书内容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17门。
涉及典章制度、财政、军事、外交、历史、考古、文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等广阔的领域,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是一部北宋时代的百科全书。
其中属于科学技术的内容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其内容极其丰富。
在天文、历法方面的记述有20多条,收录有沈括对浑仪的改造、对天象的观测,以及其所提出的十二气历说等内容。
在地理科学方面,30多个条目涉及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地理、测量、地图制作等。
在物理学上,《梦溪笔谈》则有10多条记述涉及光学、磁学、声学等领域的内容,其中关于磁偏角的发现,西方直到1492年才由哥伦布发现,比沈括足足晚了400多年。
在生物学方面也收录了有30多条,涵盖了对动、植物分类、形态、地域分布的记述,对一批药用植物进行的考辨,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以及对生物的相生相克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等,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更值得一提是本书在基础科学方面,也有很独到的创见。
比如有7条笔记涉及数学,涉及的面较广且多有创见。
其中就包括了沈括首创的隙积术和会圆术。所谓“隙积术”,是指如何计算“垛积”。
更难能可贵的是,该书虽然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博物学著作,但由于作者沈括本人文学造诣极高。
所以《梦溪笔谈》并不像现在的很多百科全书一样枯燥乏味,而是极其通俗易懂。
比如在记载活字印刷术时,沈括通过精简的语言,从制作字模开始讲起,记述了完整的印刷过程。
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是平民毕昇,沈括能够抛开社会等级全凭科研成果进行记录,展示出他严谨的一面。
正是由于本书不仅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而且在文学性方面也十分出众,所以自问世便马上刊行,此后更是一再刊行。
其影响力不仅限于中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也有极高的知名度。
20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都有人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并有全部或部分章节的各国译本向社会公众加以介绍。
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就用活字版排印了沈括的这部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用活字版排印《梦溪笔谈》的国家。
从1978年起,日本又分三册陆续出版了《梦溪笔谈》的日文译本。
著名英国科学史学者李约瑟,甚至将《梦溪笔谈》称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03
假如沈括再专心一点
那么,为什么宋朝人没有将沈括的成果转化成促进时代发展的原动力呢?
尤其是应用到老生常谈的军事上面!
这和宋代唯心理学的发展有关系,宋朝被外族压制,便将全部追求转向内在,压制了人的爆发性的创造精神。
沈括搞发明创造时竟然还要担心被政敌攻击,处处谨慎小心,他本人涉足科学也是玩票,更多精力用在了官场。
这可能就是制约当时中国科技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根源所在。
而且,更可惜的是宋朝当时只差一项发明就可以将很多技术融合,形成强大的战斗力,甚至可以扭转乾坤,改变历史,逆推辽金和蒙古。
这项技术就是蒸汽机,蒸汽机是西方人瓦特的发明,但我们经过分析就会发现,在宋代中国完全具备了制造蒸汽机的物质条件。
中国人在汉代就已经掌握了机械原理;
宋朝人还发明了比较精密的雕刻设备可以雕刻象牙,这就类似今天的机床;
再加上宋朝精湛的烧瓷技术,这就保证了可以生产足够精密的汽缸和活塞;
至于最后的燃煤烧水沸腾原理,中国人也早就掌握了。
假如宋朝有了蒸汽机,配合指南车,就可以制造出古代版的战车。
而宋朝的冶金技术取得大发展,早期铁皮战车甚至铁甲战舰的制造也不是不能实现,有了这玩意,哪怕只配备长枪和重弩,就能在北方平原与辽金蒙古的骑兵一争高下!
可以说,当时就差那么一个“天才”的想法,将这一切综合起来,就像掉下来的苹果使得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原理一样。
沈括以业余的科学家身份就能如此,那要是专门搞研究的社会环境该多好?
虽然事实是中国在具备条件下的情况下没有发明出蒸汽机,但宋朝的科技还是引发了我们足够多的想象。
原标题:《最有可能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业余科学家,却是个道德败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