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忆与傅高义教授的一次专访
【编者按】
当地时间12月20日,美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Ezra Vogel)逝世,享年90岁。傅高义曾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等职,著有《邓小平时代》等著作。
傅高义教授生前曾多次到访上海,与学界同仁探讨交流,对于青年学者和新生智库也非常关心和支持。他是最早参与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发起的“40人看40年——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系列访谈”项目的专家之一,主动提出在其美国家中接受采访。他曾于2018年12月在上海参加了我们主办的“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研讨会”,积极为维护两国关系发展倡言发声。在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迎来十周年庆之际,他还专门录制了视频寄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
傅老先生虽然走了,但他对中美关系的贡献将永远留在两国人民的心中;他勤奋钻研的治学态度和虚怀若谷的品格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为悼念溘然长辞的傅高义教授,我们特邀“40人看40年”项目采访组成员薛雍乐撰文回顾当年采访经过,以示缅怀和敬意。
文/薛雍乐(澎湃新闻海外账号主编,原国际新闻记者)
傅高义教授的家位于费正清中心和燕京图书馆之间一条安静的小路,在春日午后的剑桥城,这座浅黄色小楼不算起眼,但踏进门,中日合璧的摆设、四处堆叠的多语种书籍、往来的亚洲朋友,无不展现出一位老派“中国通”学者的执著钻研。
2018年4月,我有幸随同事们一起,在哈佛大学采访傅高义教授,作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和澎湃新闻合作“40人看40年”项目的一部分,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展望大国关系的未来。
傅高义在美国家中接受采访
到美国第二天就是对傅高义教授的专访。与这位亲历中美关系重要节点、对中国政治洞见深刻的专家面对面聊上一个小时,对我和搭档来说就像一场大考。我们事先读了不少他的专著和文章,做好笔记,写了满满三页的中英文提纲。但当这位年近90的老人笑容可掬地来到我们面前,用似带着些许北方口音的普通话说着“好啦好啦”的时候,我意识到,我们再怎么准备,他都会给我们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傅高义是我们此轮采访中唯一主动用中文回答的美国专家。与一些擅长用中文聊天但在学术讨论中切换回英文的外国学者不同,他在一个小时中侃侃而谈,毫无疲意。事后我们发现,这不仅方便了文字整理,也使他的采访稿显得相对口语化,更像是一位老人在和年轻人拉家常——尽管这“家常”涉及对中国政府高层的接触和研究、以学者背景在美国政府的工作、对当下中美关系的研判和期望。
在采访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傅高义对相互了解的重视。无论是跟着赵如兰(赵元任之女)上中文课、在香港朋友的帮助下读中国报纸,还是通过接近高层的朋友研究邓小平和中国政治,他以各种方式建立与中国社会的联系,直抵研究课题的核心。更重要的是,在这“拉关系”的过程中,他始终认可人与人之间必然的差异,并强调要怀着共情的心态,懂得对方的视角,保持有人情味的治学之道。在展望未来中美关系时,他也再次提及了双向的接触。
2018年12月,傅高义在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主办的“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研讨会”上发言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我从母校乔治城大学的一位教授那里听说了一桩关于傅高义的趣事,展现了他是如何为这种接触做准备的。这位教授曾在哈佛当过傅高义的助教,得知其每天都花一个半小时学语言。一次他旁听傅高义和某个本科生讨论选课,本科生研究日本却不学日语,还声称自己暑假在东京学的日语已经足够,傅高义便开口用日语和学生对话,直到学生被考得无话可说,不得不认输选了日语课。)
访毕,我们为老先生拍摄肖像、片头等,不小心又耽搁了片刻。幸而他耐心配合,顺畅地录好寄语,又在房门口与我们合影,一手插进口袋,身板硬朗。作为追踪中美关系的国际新闻记者和研究跨国交流的历史学生,我把与这样一位历史亲历者的访谈经历珍藏于心。后来虽岗位调动,但每每在新闻里读到傅高义的名字,仍感到一份特别的亲切。不久前正看到他参加香山论坛视频研讨会的报道,感叹他精力充沛,不想没几天就收到了他去世的突发消息。
傅高义与采编团队合影
我们常说,美国的中国研究正在经历一场代际更替,在国际新闻、在社交网络、在日常闲谈中,这正在从隐约的迹象变成难以忽视的事实。傅高义这样老一辈“中国通”的逝去难免会勾起我们对往昔的怀念,但实际上,在那些充满好奇的接触之外,过去几十年也不乏风暴与暗流,而傅高义等穿梭于两国之间的人们也曾踏踏实实地跨越鸿沟、寻求理解。也许当下出现了许多新的挑战,但回归到人与人的交流本身,沟通其实并不是一门多么高深莫测的学问,它需要的只是一颗平常心和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
相关阅读:
原标题:《忆与傅高义教授的一次专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