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记疫|陈志武:过度政策干预埋隐患,疫情影响未完全显现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刘栋
2020-12-24 10:00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编者按】

2020年,全球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新冠肺炎。7000万人确诊,170万人病亡,人员往来停滞,全球经济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衰退……

生活正缓慢恢复,但新冠无疑已深刻烙印在了所有人的记忆里。这份记忆终将给人类留下什么?封锁?社交距离?还是未来面对新一场疫情时的更好应对?

澎湃国际推出“全球记疫”系列报道,回顾多国民众在过去一年间经历的悲欢离合,勾勒出疫情下世界所呈现的前所未有的图景,从中展望人类与地球将走向何方。

截至12月23日,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已经突破7800万人的天文数字,死亡人数也已超过171万,并且这些可怕的数字每天仍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如此严峻的新冠疫情在2020年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2020年4月中旬,知名经济学家、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陈志武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对疫情之于全球经济近远期的影响做出了他的判断。

陈志武教授

如今将近年底,新冠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究竟几何 ?回顾这一年,世界各国政府为挽救经济采取的策略,又当如何评价?

近日,澎湃新闻对陈志武进行了回访。他坦言,这次疫情发生后各国政府应对策略力度之大令学术界感到惊讶。随着近日疫苗的投入使用,虽然2021年很多行业可能会逐渐恢复正常 ,但是各国大规模不设上限的财政货币刺激政策会给疫情后的世界埋下巨大的债务隐患。

尽管遏制疫情胜利的曙光即将出现,然而陈志武提醒远处新的危机不可忽视,其已在发酵之中。

以下是他的口述。

【口述者】:陈志武

【坐标】:香港

疫后经济复苏有隐患

在这次的疫情中,全世界受到冲击和影响最大的还是普通老百姓,特别是服务业的个体户,如家庭开办的餐饮店、小作坊以及一些小商店,因为相对而言他们平时都不依赖政府的补贴帮助,而他们的日常收入与有多少顾客消费是直接挂钩的。平时只要有流水生意的话,他们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由于他们可能自己的剩余财富也不是很多,所以一旦出现大多数人受防疫封锁影响而都被关在家里面,无法外出的情况,这些从事服务业的个体户家庭处境就很难了。

正因如此,4月的时候我提到,新冠疫情下经济工作的重点是要关注中小微企业的存活率,还有如何帮助受到影响最大的普通老百姓渡过失业难关。

陈志武教授

2020年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今年都衰退比较多。不过好在美国以及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的数据显示,5月以来,公司破产数量相比2008年金融危机后要少很多。

此外,从12月初开始,新冠疫苗率先在英国投入使用,美国也很快开始(截止发稿时已投入使用)。在明年春季以前,尽管疫苗的接种范围主要局限于老年人等高风险群体,但是估计到了3月至4月,很多行业应该是可以随着疫苗大规模接种而逐步恢复正常的,就像中国在过去几个月内经历的一样。

实际上,很有趣的是,从8月至9月,各国新创办的公司数量不断在上升,比2020年之前的同期还要更多。我认为,这本身也说明了各国政府为救经济和救股市出台的政策力度过大,埋下了一定的隐患,某种层面上这也是疫情的负面影响。

过度刺激疫后经济的利弊

现在我们依然身处新冠病毒的冲击和影响之下,回顾审视过去一年各国政府的政策举措,其实这些行动对学术界来说也产生了很大的震动,这主要是因为各个国家的应对方式和干预程度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通过对人类历史上过往一些重大疫情的量化分析,我发现这次的疫情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政府大规模的介入,其力度和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而这类职能在过去往往由民间社会和宗教组织承担的(中国除外)。

在过去,历史上的大瘟疫一方面减少了大量人口,同时也使许多有钱人的资产贬值,大幅降低了社会不同成员间的财富差距。

另一方面,即使是到了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时候,全世界那时候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因而各国彼时也没有像今天各国政府为应对新冠疫情那样以大规模发放福利的方式去救济个体和家庭。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一次新冠疫情跟之前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各国政府大规模用财政措施去救济受到疫情冲击的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同时各国央行大规模印钞票,两者双管齐下之后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最近几个月看到的——美国股市不断创新高。

然而,这样一来就带出一个很多老百姓都觉得很奇怪的问题:一方面虽然眼下大家因为疫情都被关在家里,实体经济受到这么大的影响,但股市怎么会一波波地破新高?

其实,这些股市泡沫与资产泡沫都和疫情后各国政府无上限的量化宽松政策有直接的关系,而且短期内这些泡沫可能不会破裂,因为美联储一个月以前就不断向市场承诺,2023年初前是不会结束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说,2021年和2022年都将几乎是零利率乃至负利率。这种超常规干预的后果便是“大瘟疫会缩小贫富差距”的历史规律将被改写。

陈志武教授

总体而言,这次新冠疫情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跟历史上同类疫情会完全不一样:各国干预措施大刀阔斧到这种无上限的程度,会使得金融资产的价格不断上涨,这个时候谁受益了呢?答案自然是有金融资产的人会受益最多。

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故这种无节制的量化宽松政策和财政救济政策实际上都是变相的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做法。印这么多钞票,本质上是把社会中中等收入群体的财富无形中转移到了有很多金融资产的最富裕的群体手里,这就好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转移的过程并不是大家都可看得见、摸得到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因为防疫封锁的缘故,很多人待在家,无法去外面工作,所以人们在网上的活动大大增加,这加快了远程和自动化技术的普及,未来可能很多工作机会就因此永久消失了。

如谷歌、 Facebook,还有其他在硅谷、旧金山或者西雅图的IT公司都告诉他们的员工,今后可以永久居家办公,对于交通运输业而言,这种客源减少的冲击会是永久的。随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惯不断被科技改变,未来全世界或将赢者通吃,这只会使得财富差距扩大的趋势持续下去。

刚刚结束的美国大选,有些人可能会很纳闷,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美国老百姓投票给现任总统特朗普。与此同时,英国脱欧到今天都还在折腾。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国家都是选择一些民粹主义强人去做政治领袖和国家领导人。

实际上,这些“奇葩政治现象”就是各个社会贫富差距太高了以后带来更多的民怨的表现形式。

正因如此,我认为,各国政府在过去几个月内的那些量化宽松财政政策将会使得贫富差距更加显著,从而使得全世界在未来5到10年内的地缘政治和国际秩序陷入混乱的压力大大增加。因为在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国家,人们通过投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所以就造成这些国家的政治氛围往民粹主义、反移民、反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方向走。

各国应对不同,源于价值观各异

回顾2020年,一些亚洲国家和西方国家在这次疫情治理上面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怎么来评价这些不同的做法?我认为这取决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两方的逻辑一边是觉得假使暂时待在家里,“失去自由”两个月,就可以换来未来一年甚至两年更大的自由、更多的经济稳定和增长,那么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时候,一些亚洲国家的国民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

另外一边则是宁可死,但无法忍受失去到酒吧喝酒,到餐馆吃饭,到外面散步而不戴口罩的自由。在西方国家的社会里,个人对这样的自由权看得无比重要,甚至宁愿承担被感染的风险,也要行使自己的自由。在这样的社会里,一个人会觉得明后天经济是不是可以稳住增长是明后天的事,而他自己想先过好今天。

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不同的价值观与不同的偏好带来了不同的抗疫措施,由此而来,应对大流行的结果也就自然不同。

    责任编辑:胡甄卿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