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场“酒后发言”,让绍兴红了1600年
这是 「最城市THECITY」 深度挖掘的第 2 个城市
林语堂:
在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美之点
本集由『雪佛兰开拓者』联合呈现
『最城市THECITY』原创影像,请尊重版权转载须授权
有教授曾在中美两国的书法课上,做过一个实验
他将颜真卿的楷书与王羲之的草书
做成一张PPT,问他们最喜欢哪一幅
有80%的中国学生说,喜欢颜真卿的楷书
因为“字看得懂”
而美国的学生大部分都选择了王羲之的草书
因为那些“跳舞的线条”很有创造力
这样说来,外国人已经比中国人更懂王羲之了?
其实不然
也许不是所有人都懂书法,但接触过汉字的人
一定听说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神龙本兰亭是流传至今的《兰亭序》摹本中
将原作笔墨表现得最为真切的版本
据说是由唐太宗时期的书法家冯承素临摹
兰亭位于绍兴,春秋“勾践种兰渚山”
汉时设立驿亭,魏晋的连续动乱迫使晋室南逃
中原文化开始在南方落地生根
五十岁那年,辞官后定居绍兴的王羲之
邀请了40多位好友在兰亭相聚
微醺之际,有如神助般写下“天下第一行书”
创造了闻名天下、妍美流畅的新书体
这场“酒后发言”,让绍兴兰亭
一举变成了走向世界的书法圣地,红了1600年
我们去兰亭感受书圣遗风时
很荣幸寻到了一位在当今书坛独标一格的
著名书法家、兰亭书画研究院院长祝人良先生
听他讲述自己与这座书法之乡的故事
图为绍兴兰亭景区中的兰亭书法博物馆
《美术学概论》有种说法
灵感的爆发需要大量技法的积累
然后在特定的状态下突然爆发
人们称赞生于名门望族的王羲之天赋异禀时
常常会忽略他的勤奋刻苦
沉迷练习书法而忘记吃饭是日常操作
练字入神时,甚至直接用饼蘸着墨水就吃
一生和书法作伴的祝人良,也是如此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绍兴人
祝人良从小就喜欢看父亲写书法
有时还会拿着父亲的笔在宣纸上过过手瘾
长大后他做了十三年的海军
还是放不下那份儿时对书法的莫名迷恋
严肃的军队生活中最大的情感依托
就是一本《右军草法至宝》的王羲之法帖
没有优越的练字条件
只得将这份心头之爱写在山海间
用手指在空中默写,用木棒在沙滩上写
用破毛笔蘸水在黑橡皮上写
用螺丝刀裹着棉纱蘸海水在甲板上写……
从“吃透一家,遍临百家”的学书临帖
到以祝体行草和祝体草隶为代表
自成一家的“祝体书法”,他用五十年
完成了从“像别人”的书法匠
到“像自己”的书法家的蜕变
他认为书法成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捷径
尤其是创造一种新书体,更需要灵性与勤奋
图为“祝体书法”中的行草
祝人良书法成家的“五格论”:
入格,临古帖;升格,遍临百帖
满格,技术娴熟,各种书体信手拈来
出格,书写中自然流露自己的生命力
成格,初始风貌成熟,形成独特风格
绍兴多兰与竹
祝人良就在工作室,种满了
一院的飘逸俊芳、淡雅幽香
甚至将书房也叫做“兰竹书屋”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
十三年的海军生涯
让祝人良比常人更懂得大海的壮阔澎湃
儿时览遍绍兴名山的记忆
也皆化为笔尖下飒飒摇曳的自然之景
就像祝体草隶中,古法外又含新意的“竹叶捺”
这笔沉淀了五十年的墨色
曾被隶书大家沈定庵称赞,如竹叶活灵活现
这是一种将自我揉进稽山鉴水
浸透着自然万物的独特生命气质
祝人良将竹的君子气质,融入了自己的草隶作品中
在打字代替手写
表情包成为表达流行的当下
我们早对欣赏书法的微妙感觉麻木了
像古人般端坐桌前静心书写的心境
也变成了一种奢侈
林语堂曾说过:
“在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美之点”
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隶书
再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
中国人五千年的审美流变,藏在了一撇一捺中
它们将作者的时间与精神凝结在几尺空间上
待有缘的观者发掘
不是所有人都深谙书法
但可以驻足兰亭,让自己的心拥抱片刻的慢
凝视着1600年前
在乱世中脱胎时代、不羁于世的魏晋风骨
那刻,能否“看得懂”书法
也许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最城市THECITY」绍兴站下期预告
绍兴奶油小攀
视觉 | 昵称走丢了 编辑 | 路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