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现场|“张光宇艺术十二燃”:走进中国漫画奠基人的艺术世界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20-12-23 11:01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张光宇(1900—1965),他是中国现代视觉、城市文化、大众传播的先行者;他的学术思想对学院装饰风格的形成以及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他绘制了最为几代人所知的《大闹天宫》《西游漫记》动漫电影形象,是中国漫画、中国动漫电影的奠基人之一。

今年正值张光宇先生诞辰120周年。澎湃新闻获悉,昨天起在北京开幕的“为了前方——张光宇艺术12燃”展出500余件展品、从多方面回顾张光宇的艺术人生。策展人、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认为,65岁就过世的张光宇如果能够活到现在,120岁的他将是微博超级大V、是小红书达人、是B站最火up主、是手握粉丝千万的公众大号,用现在最流行的词来形容:张光宇是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

张光宇像 1935-1936年(叶浅予摄影)

12月22日下午,为纪念张光宇先生诞辰120周年,由嘉德艺术中心主办、张光宇艺术文献中心支持、吴洪亮策展的“为了前方——张光宇艺术12燃”在嘉德艺术中心开幕。张光宇涉猎的漫画、设计、插画、出版、电影美术、壁画等多个领域的作品在现场展出。

展览以张光宇具体的艺术实践为线索,分为“世界·生生”“48个表情”“情感·须知”“家居·东西”“民间情歌”“泼克·讽刺”“大地·星岛”“西游漫记”“解放·建设”“神笔马良”“大闹天宫”“衣食住行”12个版块,多维度地展现张光宇一生极其丰富多样的成就。展览共展出展品500余件,包括张光宇的珍贵原作288件,时间跨度从1918年到1963年,涵盖了张光宇的整个艺术生涯。

“12燃”海报 

展览现场

光宇骑士:视觉的勇士

关于此次展览举办的初衷,吴洪亮在揭幕仪式上说:“光宇先生不仅用他那支具有能量的笔给我们绘制了最现代形象的中国状态,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他的幽默和勇敢使我们充满力量。而在筹备的时候,其实我们最感叹的是张光宇这三个字好像还没有那么为大众所熟知,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大家认识张光宇先生。”

展览定名为“为了前方”,这是张光宇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前线做文艺宣传举起的标语。抗战期间的张光宇,在香港办杂志、画漫画,组织漫画协会,举办现代漫画展,展览《把愤怒寄托在枪杆上》等作品,以漫画为武器开展抗日和反对汪精卫投降派的活动。吴洪亮认为,张光宇那一代人当年为“前方”所做的努力正是今日中国的基础,是那时“前方”可期望的“未来”。张光宇的创作正是中国早期现代城市文化的形象化呈现。他持之以恒地在整理传统、理解当下的过程中进行本土化表达的探索,甚至对今天与未来的中国视觉形象的塑造依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张光宇举着“为了前方”标语

 吴洪亮举着展览制作的“为了前方”的牌子

吴洪亮介绍,骑士这个形象张光宇画了很多遍,最后确定的形象是一匹马上面有一个骑士,骑士的身体是一个墨水瓶,他握着一把尺子,手里拿着一杆笔,“其实他是一个以笔为枪的人,我认为张光宇是一个视觉的勇士,他是把中国人的视觉理念带到现代视野中的人,在现代的、甚至是有商业气息的世界中,他又具有非常强悍的民族精神。这样的一个人,我想并不需要用一个更高大上的名词来形容他,光宇骑士就是他的写照——用橡皮、铅笔、毛笔、钢笔、尺子,光宇就可以建构起自己的世界。”吴洪亮说。

张光宇绘制的骑士形象

现场重现的大比例的骑士

关于展陈设计,吴洪亮介绍:展览采用“光宇乐园”的方式把张光宇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创造以霓虹灯式的状态给大家呈现,把他在抗战时期的创造以扑克牌的形式跟大家分享,我们还重述了他的“情感·须知”、“神笔马良”,把“大闹天宫”以新媒体的形式呈现,与大家互动,希望通过这12个燃点让大家找到张光宇那些最了不起的地方。

“光宇乐园”霓虹灯

光宇乐园也是展览的第一部分,霓虹灯浓缩的是张光宇为其绘制过封面和插图的上海杂志。

民国时期,上海连接着世界,没有手机电脑的时代纸质印刷品曾是最具有普遍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张光宇就是为这些书刊报纸绘制世界图景的人。从1918年开始,张光宇相继给《世界画报》《影戏杂志》《三日画报》《上海画报》《上海漫画》《十日谈》《时代漫画》《万象》《独立漫画》《十日杂志》《泼克》等杂志、报纸、书刊画过风格多样的封面和插图,这些图像是摩登上海都市百态的一面面镜子,并广泛影响了后来的沪上漫画家群体。独具风格的封面装帧及字体设计,开创一代新风。1936年,张光宇为《新诗库》画的全套封面画,更是一组具有先锋性的现代主义风格作品,与诗集堪称珠联璧合,也是他在书籍装帧艺术上的代表作品。

张关宇为上海杂志绘制的封面与插图

张关宇为上海杂志绘制的封面与插图

张光宇是不折不扣的摄影发烧友,民国期刊里不时刊载有他的摄影作品,1924年他与友人联合发起中国美术摄影学会。三十年代他衣着旧式长袍,以自己的摄影肖像连排并置,无意间比安迪·沃霍的图像并置早了二十多年,亦可谓当代社会社交媒体的表情包鼻祖,张光宇的第二燃,就展示了张光宇的48个表情。

张光宇的肖像摄影

张光宇《近代工艺美术集》:现代视觉、设计开创者

在进入到张光宇的漫画世界之前,可以先看看作为设计师的张光宇有哪些作品。

约1930年前后,张光宇设计过一系列朱砂红洒金家具,这个系列的家具既使用了西方现代设计的手法,又将中国传统的工艺和样式融入其中,其风格超越了单纯维度的东方或西方的审美,被称为“Moden Chinese”。

“从这些家具中可以看到具有现代生活意识之后的创造力,无论是延续了大量中国传统的漆器的这种红与黑的色彩关系,还是拐弯的折角、抽屉关系,一定是受到了包豪斯以来的现代设计的影响,而在做文献研究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件特别重要的出版物,就是《近代工艺美术集》,这本书让我惊艳不已,一页一页翻完,简直就是当时人类可以达到的从建筑、雕塑、装饰,装饰部分比如说有室内、有室外,包括染织、一些平面、影视、海报所有的方方面面的设计门类的一个百科全书。”

《近代工艺美术集》

根据书中的场景所做的场景复原

张光宇设计的家具

此外,张光宇还曾设计过灯具、织物等各类家居用品。下图就是张光宇1924年在上海家中和他设计的灯,现场也对这盏灯进行了复原。

张光宇与设计的灯具

张光宇设计的灯具

张光宇灯具设计草图

展览现场复原的灯具

《西游漫记》《民间情歌》:“嬉笑怒骂皆成漫画”

《西游漫记》是中国现代美术一部代表性的作品。张光宇于1945年夏秋,在“陪都”重庆,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一部讽刺性极强的彩色神话连续漫画。内容主要是讽刺当时重庆反动的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全部作品共六十幅,每幅均附文字说明。

1945年冬、1946年春和1947年夏分别以展览的方式展出于重庆、成都和香港。在创作这部作品的同时,张光宇还绘制了一部稍简化的《西游漫记》的黑白稿。《新西游漫记》创作于1954年,是《西游漫记》续集,本着“嬉笑怒骂皆成漫画”的想法,这部续集描写孙悟空与朱八戒再走西天路的故事,人物形象更卡通化。

展厅现场,《西游漫记》

展厅现场,《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中,张光宇是借用《西游记》的很多故事对当时的国民政府、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讽刺,比如说金融的崩溃,纸币的贬值,前方在打仗,后方在过奢侈糜烂的生活等等,他用一个《西游漫记》的概念去呈现出来,而且他的形象造型包括这种彩色都是在最艰苦的情况下创作的。他其实就是一个床板几个箱子垒起来就画了这一大组的作品。”

讽刺物价飞涨

当代艺术家徐累说:“我们讲中国现代艺术之路,徐悲鸿是一条路,徐蒋体系,他们是现实主义的,为人生而艺术的绘画。第二条路是林风眠先生的,包括后面的吴大羽、吴冠中,他们都是以纯粹的艺术的本体的实验求新、变革作为一个方向性的,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路线。我一直认为张光宇先生是第三条路线,这种路线是最超低空飞行,特别贴近咱们泥土的所谓人间烟火。他是一种以游戏的艺术,就是这种态度是嘻笑怒骂,特别像晚明这种文人的气质来对待时代的变化。”

《西游漫记》的水晶球设计和哈哈镜空间

《西游漫记》的水晶球设计和哈哈镜空间

《西游漫记》中有关哈哈镜的漫画

20世纪30年代,张光宇亲自搜集整理出76首民间情歌,并为之绘制插图,这套《民间情歌》纯真、隽永,展现了鲜明的民间趣味和独特的艺术性,而插图传达出真情实意的感染力,正如他在民间情歌集结出版的自序里所写:“从别人的眼光看来,藏一点民间艺术算得了什么,多么的寒酸相,也配得上说‘收藏’吗?在我却津津有味,认为是一种极好的寄托。我从这里面看出艺术的至性在真,装饰得无可再装饰便是拙。”

这也是展览的第六个板块《民间情歌》所呈现的。吴洪亮说,这是张光宇的艺术上最具深意的一个概念,“上世纪30年代前后有很多西方的学科进入中国,比如人类学、民族学这些概念,很多中国人开始研究自己国家的一些民俗、民风、音乐等等。比如庞薰琹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那边的服装,孙宗慰跟张大千一块研究敦煌。而张光宇立足于东南的民族,他在那儿收集了大量的民歌,他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句话——冯梦龙的“但有假诗文,却无假山歌”。这句话我认为是非常深刻的。山歌怎么会有假的,我去求爱,我去求到我生命中的另一半怎么会有假的东西,所以光宇先生就把这些东西进行了收集,然后再配以插图,然后再进行出版。”

插图配文“郎君出门早早回,日出走来日入息;路上残花莫要采,家中牡丹正在开”

插图配文“这个世界要有钱,八十公公有人恋;有钱不怕八十岁,没钱最怕两同年。”

《大闹天宫》《神笔马良》:童真张光宇

张光宇担任动画片《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时,正是他教学和各项社会工作最繁忙的时期,也是他身体最劳累、病倒前不久。他不辞辛苦把毕生从事动漫实践所取得的丰富经验,都投注给了《大闹天宫》的拍摄工作,设计出众多人物造型和场景。张光宇的三子张临春介绍:“张先生做《大闹天宫》是59年上海美影厂给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设计人物和场景,他就开始从很忙的工作里面抽了一些时间来设计这个东西,从59年延续到60年的8月份整个他做的工作就做完了。”

现场也展示了多件手稿,从中可以看到张光宇笔下的人物是如何一点点设计出来的。

张光宇最为人所知的艺术形象孙悟空

张光宇《大闹天宫》手稿

张光宇《大闹天宫》人物造型成图

张光宇《大闹天宫》手稿

张光宇《大闹天宫》人物造型成图

张光宇曾做过大量的动漫艺术实践,除彩色连环漫画《西游漫记》和《新西游漫记》外,1946年至1947年在香港期间曾试拍黑白卡通实验片《敲钟男孩》,编写《西游外记》剧本、《花果山》剧本,绘制黑白连环漫画《朱八戒漫游香港记》等,这些经历都为张光宇对《大闹天宫》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览现场

《神笔马良》是1954年在作者洪汛涛的笔下完成,并投稿给杂志《新观察》。杂志记者邀请张光宇先生为其配插图。张光宇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并于为中央美术学院收集教学素材途中,在绍兴配了12张插图,还编好了版面。1955年的《新观察》第2期发表了6张。人民美术出版社看到了这些作品,决定请张光宇按他们提供的剧本画成连环画出版。张光宇答应并做了一些前期工作(画好了38张草图),后因剧本问题,出版社取消合同。张光宇觉得故事情节好,1955年他还写信给当时主管电影的夏衍同志,建议将《神笔马良》拍成动画片。

《神笔马良》草图

《神笔马良》画稿

在策展人吴洪亮看来,艺术家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造型师。“从这个角度讲,20世纪,中国有了张光宇是中国的大幸。而张光宇只活了65岁,他过早的离开是中国的大不幸。他如果再活30年,像齐白石那样长寿,可能会受很多苦,但或许能给我们一个长相不太一样的中国。我们今天纪念这位前辈,是要思考如何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以及每一个人造型。尤其在全球化虽然受阻,但无可阻挡的今天,如何呈现出中国的样貌,研究张光宇与张光宇们,的确是至关重要的。”

展览将于12月23日起对公众开放,展至2021年3月14日。

    责任编辑:陆林汉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