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术交流 | 海洋测绘产业发展透析及其思考

2020-12-22 14: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溪流之海洋人生 ,作者溪流

溪流之海洋人生

这是一个提供海洋与测绘专业和产业人士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我们以宣传海洋与测绘文化、进行专业推广交流为己任,力求文章发布的唯一性。与此同时,表达个人感想与感悟,体现人文关怀,力争多发表贴近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各类原创作品。

↑ 点击上方「中国测绘学会」

可快速关注我们

海洋测绘产业的发展繁荣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与我国海洋经济内生动力不断积蓄、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有关。根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2020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2019年海洋生产总值为8.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2%,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达9.1%;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海洋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0.0%;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步入稳定发展期。

在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的严峻形势及国内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大背景下,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海洋经济发展总体保持稳定,海洋经济波动逐步趋缓,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当前总体而言,海洋测绘产业呈多元化发展的势态,除了港口工程建设外,海洋经济建设、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利用在向深度与广度发展,海洋经济发展对于产品的新技术应用需求加大,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来梳理一下,供大家参考。

一、产业多元化发展势头明显

改革开放初期,海洋测绘产业主要围绕港口经济的发展而繁荣,码头、航道、锚地等海洋绘测是其中的主要项目,包括码头前沿、码头后沿及底部、调头区、回旋水域、进出港航道、待泊锚地等。海陆域地形测量及其成图是主要海洋测绘产品,海战场建设、各省市交通系统及水利系统等是产品主要供给部门,通航安全保障是海洋测绘的主要目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人们对海洋测绘供给产品的需求趋于多样化,海洋测绘产业的辐射面也越来越广,海洋能源及海底其他矿产资源开发、海域管理与海域生态修复、海洋基础测绘、海洋环境调查、海洋科学研究、透明海洋和智慧海洋建设、海底观测网建设等等,均需要海洋测绘产业作为底层数据支撑。

同时,随着海洋测绘装备的发展与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人们对海洋测绘产品的综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航道整治项目为例,除进行多波束全覆盖水深测量外,还需要进行浅地层剖面测量、侧扫声呐扫海测量和工程地质钻孔,有条件下还会进行海流测验,以保障施工期的施工安全;再以海洋石油开发为例,除了需要建设海上石油勘探开采平台,有的还需要建设人工岛、海底输油、输电管线等;还比如,海底管线路由调查包括施工前调查及施工后检测,管线路由也包括光缆、电缆、光电缆、输油管线、输水管线等,一般需要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海底面状况侧扫、水文测验、海水腐蚀分析、表层底质采样和工程地质钻孔等项目,同时开展海洋环境、海洋相关利益者、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及地震危险性等调查;另以海域使用和海岸带生态修复为例,需要开展持续的岸滩演变监测和分析,滩涂演变分析是海洋地质稳定性评价的重要依据,滩涂演变分析和海港回淤测量均需进行周期性的水下地形测量和海流泥沙测验。

另外,近年来兴起的海上风电场建设,施工期或运维期均需要海洋测绘技术的支持,通过海洋测绘提供海上风电场区海底地形地貌变化、电缆赋存状态、桩基海底侵蚀等重要信息,以此来排查海底障碍物等风险因素,需要包括声学探测、磁法探测和电磁感应探测等技术支撑。无人智能装备在风电场的应用也是近年来的被广泛关注的,包括无人艇、无人机和水下机器人等手段的综合应用及数据分析技术的融入,必将成为海上风电运维的重要补充。

二、新技术应用需求加大

近年来,一些新的海洋测绘技术装备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丰富了海洋测绘的技术手段,提高了海洋测绘产业的产品服务能力。水下机器人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广泛,观测级水下机器人可用于应急水下监测、海底观光旅游、码头等构建物观察等;随着我国海底管道保有量和使用年限的增加,海底管道在役检测和修复就变得十分重要,水下爬行机器人可用于海底油气管道的检测和维修;在深海区域,AUV搭载多波束声呐对深海地形进行精细化测量,已经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重要作业形式,适用于深海水下大面积探测与数据采集作业,将得到更高分辨率的海底地形地貌图像。

随着科技进步与智能需求的增长,无人技术正在迅速进入大众的视野中,从无人机到水面无人船再到水下自主航行器,从浅海到深海或深空,无不感受着科技的进步。民用小型无人机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遥感测绘、海岛礁测量、农业植保、电力巡视、灾害观测、紧急救援等民用领域。伴随着智能装备的发展,水面无人船已经实现从环境感知到目标识别再到数据融合和航线规划的能力,具有自动化、高效率、安全可靠、可操控性强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海洋测绘、海洋调查、海上事故应急响应、海洋环境监测、海上风电运维、油气管线和海洋牧场巡检、海洋军事活动等领域,必将成为未来海洋测绘领域的智能平台。

在海洋测绘供给产品领域,e-航海已经成为海上出行更多人的选择,通过云数据中心获取最新海图、航行警通告、实时潮位、气象等信息,实现了船舶的智能导航。目前,国内相关单位已经着手进行e-航海航保信息标准化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提供数字化海图改正、数字航标、数字动态潮汐等,解决了多种航海图书资料的在线发布与更新问题,探索出了应用新模式。

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信息不断的汇聚成“数字海洋”、“透明海洋”和“智慧海洋”,数据即将成为当今和未来海洋经济增长最快的资源之一。智慧海洋建设是目前沿海各省市所发力的方向之一,而智慧海洋建设离不开数字海洋的构建和透明海洋的实施,海洋测绘手段作为建立数字海洋和透明海洋的底层数据采集获取的重要支撑,是未来智慧海洋建设绕不开的一环。

海洋测绘产业必然从当今数字化时代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以无人技术为特点的泛在测绘、网络测绘和协同测绘等全新业态将得到发展,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海洋空间大数据的迫切需求。未来,海洋测绘产品体系应该会有新一代海岸带4D产品、海底4D产品和海图产品呈现。

除了海洋测绘的场景不断拓展之外,海洋测绘的内涵和手段也在不断丰富,除海底地形测量、海洋定位与导航、海洋重力测量、岸线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海图制图等常规测绘方法外,也拓展到了海洋控制网测量、海洋水文测量、海洋遥感测量、声呐扫海测量、海洋工程测量、海洋地震测量、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如海洋定位与导航已经延展到水下,为ROV/AUV、潜艇海洋板块运动研究、地质灾害研究及水下工程建设提供准确的水下空间位置;又如海洋控制网测量将为石油钻井平台的定位(或复位)、海底管道铺设、水下探测器的安置或回收等提供位置基准;再比如,海洋遥感测量将为跟踪大尺度洋流、中尺度涡流实时调查信息、海面上空的云图和风暴潮及台风信息、海平面等测高资料及快速大尺度监测和区分海面溢油及其它海面污染的方法与图像等方面提供信息;还比如,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技术、电磁感应探测技术和水下激光探测技术等新技术方法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应用,为水下目标或构建物的精细化检测提供了可能。

三、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2019年度总产值为6476亿元,资质单位测绘服务总值达1359亿,截至2020年6月底,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数量超过12.7万家,上市企业超过50家。相比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我国海洋测绘产业规模差距明显。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海洋测绘领域无论是产业规模或是从业单位数量均差距明显,也没有培育出一家上市公司,与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极不相匹配。

海洋测绘产业的发展与沿海各省区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密不可分,也是沿海省份海洋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同时也应该欣喜地看到,我国海洋测绘产业规模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全新业态也初露头角(如风电运维等),产业规模日益扩大,新需求带来了新动能。

从我们了解到的具有海洋测绘资质的单位分布来看,截至2020年6月,已获得海洋测绘资质的单位涉及海洋、交通、船舶、电力、机械、石油、石化、科学院等八大部门,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各部门已经越来越重视海洋测绘工作。另外,从各区域调查情况还可以发现,海洋测绘能力分布以沿海省份、特别是南方沿海省份为优,尤以江苏省、福建省、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为突出,甲级资质的单位广东省名列前茅,乙级资质单位江苏省位居第一,表现为明显的沿海特征。依据相关产业规模调查,浙江省的海洋测绘产品供给丰富,产业规模暂居全国领先地位,华北片区河北和天津优势地位比较突出,华南片区广东省一家独大,表现出了明显的区位特征。

当然,我国的海洋测绘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需求远大于供给。随着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我国海洋测绘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海洋测绘产业市场供求量日益增长。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需求远大于供给,供求矛盾突出,产业供给缺口巨大。有些单位申领了海洋测绘资质,却面临着无米下锅的窘境,传统的领域(如港口、航道建设等)产品供给萎缩,缺乏增量市场,只有存量市场。对于有些民营海洋测绘单位来说,要拓展新兴的市场领域,又遇到技术和人才瓶颈,与传统优势单位相比竞争力明显不足。

二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海洋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海洋科技研发创新的投入与推动,要想促进海洋测绘产业进一步的发展,亟需提高研发投入,掌握高新科技。海洋测绘企业不妨走校企合作之路,与高新技术研究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交流渠道,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业态,是促进海洋测绘产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关键。

三是人才培养方式严重匮乏。我国当前海洋科研人才数量较少,通过学习深造进一步从事海洋事业的科研人员更少。人才的短缺进一步制约了当前海洋产业的发展,也是当前海洋测绘产业中形成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人才队伍建设短缺,就无法满足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海洋测绘产业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海洋管理、海洋技术、海洋科技、海洋信息等各个方向的人才,要促进海洋测绘产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从相关调查的资料来看,部分企业人员结构以专科为主,这在客观上就阻碍了企业的产业升级,反映了产业整体的人才造血功能不足。

四是海洋测绘产业场景拓展不足。当前的海洋测绘产业除在海上风电领域找到新的增长点外,其他泛在海洋测绘场景拓展不足,客观上制约了海洋测绘产业的做大做强。以透明海洋建设、智慧海洋建设、海底观测网建设、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及海洋生态修复调查和蓝色港湾建设等一大批新兴海洋经济领域,如何进行更好的对接,是海洋测绘产业界特别是传统优势海洋测绘单位需要思考的。

五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从有关调查不难看出,南方沿海地区显著优于北方地区的发展,海洋需求多,地区产业供给能力高;北方片区发展相对缓慢,产业供给能力不足,这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一致。另外,企业欠收应收账款的现象普遍存在,客观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造成海洋测绘企业造血功能的下降。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海洋测绘产业发展如何,是我们一直关注的。在出差期间或平时沟通交流中,有喜有忧、危中有机是自己能深刻感受的。一方面从近期我们密集推出了相关单位的招聘公告中,说明产业对于人才的刚需在加大,招聘人才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因人才不断流失而补充,另一类是因企业发展需要而扩大,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均为后者,说明海洋测绘市场面在不断向好、趋暖。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因疫情影响今年各地方财政收入增量在减少,为此部门预算也在调整,属于非刚需的部分海洋项目被削减也是客观事实,造成今年海洋测绘需求和产品供给的减少,给部分企业经营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在与有些人才和技术储备较厚单位的业内人士交流中,不时能感受到产业在不断回暖的信息,一方面与近年来国家对海洋产业投入加大有关,另一方面与他们不断在拓展海洋测绘应用场景有关,也包括国家海洋测绘科技项目的申报,不断探索增加产品供给渠道。泛在海洋测绘的拓展需要一批勇于探索者,求新求变并拥抱变化,而不是墨守成规,海洋强国的建设需要海洋测绘的技术支撑,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来源:溪流之海洋人生

原标题:《学术交流 | 海洋测绘产业发展透析及其思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