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返刺桐城》:用当代视角解构千年海港

2020-12-24 13: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从山海经里面,闽在海中这四个字,就给福建泉州的地域文化涂上了蔚蓝色的符号”,海上丝绸之路上,泉州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由泉州广播电视台、海峡卫视出品,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公司、泉州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国家地理共同制作的三集集纪录片《重返刺桐城》自2020年12月17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陆续播出,引发广泛关注。

全景呈现千年海港传奇

纪录片用三集近150分钟的体量,以历史进程脉络为经,时代人物风貌为纬,在层层推进中,描摹出这片土地从刺桐到泉州所经历的千年历程,诠释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向海而生、勇敢冒险、开放包容、多元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禀赋和人文特质。

于是,观众推开一扇大门,来了解千年海港泉州的社会百态。从码头成长为中古时代东方的第一大港口,泉州创造出了辽阔包容的气质,无数艺术、宗教、文化、科技通过海路进入到这里,宋元时期的木偶剧场、汪大渊的《岛夷志略》、石刻四翼天使造像等,展现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海港城市。这座繁华的城市让古代的马可·波罗惊讶,同时也让今天的观众惊讶,这样鲜活饱满的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

林炳

得益于纪录片的考证与讲述,我们不仅是聆听一段历史,了解泉州的过去与现在,更是走进历史,浸入式地触摸古代社会的生活百态。在这过程当中,泉州的全貌得以铺陈开来,我们过去从历史教科书、摄影图片乃至实地走访得来的泉州印象,在此被更新,对泉州的认知愈加丰满。于观众而言,这不仅是视觉上的饕餮盛宴,更是民族自豪感的碰撞。当我们面对纪录片的时候,我们才愈发清醒,这片土地、这个民族、这一座座城市的历史,超乎我们的想象。三集看完,不免有种畅饮开怀之感,从此之后,泉州这座千年海港,在我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以当代视角解构蓝色基因

本片聚焦挖掘泉州的海洋文化基因,不仅发现历史,更在解读历史,注重用现在的视角去看历史实践。比如海商招募船员时的“以舱代薪”,其“舱位租用”、“合股代购”正是现代合作股份的雏形,而宋元时期泉州全民皆商的海外贸易热潮、创新精神以及合伙承担风险的能力也融入到后世的血液中。也就是说,纪录片不仅仅在描述历史,更在解读历史,以现代人的视角去审视历史,颇有与古人对话的感觉,不仅可以点评古代时事,了解古人智慧,也能更加理解现代人的某些经商理念、文化习俗等。可以说,该片既有高度的史学价值,也有丰厚的人文价值,将当代人的思想注入到历史纪录片中,让观众的思想得以延伸,在影像语言中完成思想文本的翻涌与更迭。

德国瓷

另一方面,本片虽然大体以历史进程为序,但在具体事件的铺陈上,往往是横陈古今,用今人的视角去解析古人,也用古人的智慧来启发当下,取得一种通古融今、同频共振的传播效果。从南海一号古代沉船里的粉盒,到郑鹏飞为全球用户制造的现代瓷,中国商品始终活跃在世界贸易市场中。古今两种跨境贸易的形式在此形成对照,中国的商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商品这一载体的背后,是流传下来的商业精神与中国文明。从公平友善、诚实守信的中国商业精神到瓷器、茶叶等符号表征意义的中国商品,文明的延续性在此体现,观众得以体会泉州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理解。

可以看出,纪录片对史料搜集、古人商贸行为解析、刺桐港历史因素的研究非常深厚,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讲述历史,更具接近性,增强了观众对历史的理解与认同。这种现代时态的表达也拉近了古今交流的距离,让观者更为贴近历史,借助于专家的讲述、个体案例的剖析、社会多种文化形态的展现,我们的观念得以附着,在具象的表达世界中寻访到历史的细节。

在创新创造中传承未来

本片证史但不泥古、重今而不轻昔,用一种创新化发展、创造性转化的态度来重新解读历史、启迪当下。

泉州处处都有古迹与遗存,许多历史文化与习惯也保留至今。纪录片抓住这一优势,将泉州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民俗手艺与古代社会形成对照,描摹出传承与发展、创新守正的画面。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古刺桐港这个中古时代世界最大的东方大港,其演变历程能为今人带来无限启发。无论是中外贸易往来,还是中外史学研究发展,或者是民俗文化的融合,一座城市的文明勾连起了历史与未来,中国与世界。

龙纹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拥有最为成熟的农耕文明,游牧文明被认为在与农耕文明的相互冲突中融入了中华文明史,而对于海洋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们却往往认识和重视不够。因此,当我们站在一个大的时间维度,借由纪录片,我们不仅能窥探泉州这一座城市的全貌,也从中看到中国海洋文明的魅力。泉州人开辟海路的冒险精神、多元共生的宗教文化、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等等,不仅供后世瞻仰传承,更要为后人灵活运用,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海洋文明对于中华文明的增益补强体现在多个方面,它赋予了中华文明更加务本的品格、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恢宏的气度,不仅与当今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度契合,而且能够为治国理政和应对国际竞争挑战提供重要启示。正如安溪茶叶与德化白瓷、刺桐丝绸一起,被视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符号。今天,我们正成为新刺桐时代的见证者与书写者,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海上丝绸之路上新的符号正在诞生,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标题:《《重返刺桐城》| 用当代视角解构千年海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