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关于制定济南市“十四五”规划的说明

2020-12-22 18: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标题:孙立成:关于制定济南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说明

  关于《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制定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

孙立成

  受市委常委会委托,我就《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制定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济南在新的起点上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极为关键的五年。制定好我市“十四五”规划,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济南高质量发展,确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委高度重视建议稿起草工作,成立了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我和孙述涛同志任组长,边祥慧、蒋晓光、郑德雁同志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在市委常委会领导下承担建议稿起草工作。起草过程中,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调查研究贯穿起草工作始终,谋划提出了一批“十四五”时期需要安排的重大事项,组织开展了“十四五”规划意见建议百日征集和“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共收到社会各界意见建议1500余条,对较有参考价值的400多条意见进行了研究吸收。从11月中旬开始,我先后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部分区县委书记座谈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代表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等一系列座谈会,当面听取社会各界对制定我市“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起草组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深入分析研判,充分吸收各方意见,认真做好建议稿起草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起草组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对建议稿进行认真讨论、反复修改。11月30日,建议稿印发各区县党委、功能区党工委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市政协常委会专题开展协商议政,形成了《关于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建议案》。12月2日,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规划编制和建议稿起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起草组按照会议要求,结合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对建议稿作了进一步修改。12月9日,市委常委会对建议稿进行了审议,并决定修改完善后在一定范围内再次征求意见建议,包括征求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

  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对建议稿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更高水平推进改革开放、更加注重民生投入、深化污染治理等方面。起草组认真梳理、逐条分析,能吸收的意见建议在建议稿中作了充分吸收,有些比较具体的意见建议,拟于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中予以考虑。建议稿起草期间,市委常委会召开了两次会议进行审议,形成了这次全会审议的建议稿。

  建议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对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和省委对济南工作的部署要求,对“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统筹安排。起草中注意把握了以下方面:一是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贯穿全篇,持续深化思路、创新政策、完善举措,一以贯之推动落实落地。二是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重点部署中找准位置、谋划思路,对“十四五”时期济南发展的目标方向、重要举措和重点任务等重要问题作出明确回答,使规划建议更具宏观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既从“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倒推,厘清未来五年和十五年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顺推,提出一系列固根本、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措施,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四是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认真总结提升“十三五”规划实施中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又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拓展延伸新内涵新要求。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注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这里,我就其中需要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作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准确把握济南在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科学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为我们在新阶段谋划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济南的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发展质量、发展生态发生深层次、系统性转变。可以说,济南发展阶段转换和国家发展阶段的升级高度契合,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的新特征、新变化,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国家区域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把济南推到了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最前沿。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更是把济南放在了国家发展大局、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布局的战略高度、全局角度、生态维度,来审视、定位和谋划,这是国家给济南提出的最新战略定位、最新战略布局和最新发展目标。这次省委全会又明确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济南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站在更高起点上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省会经济的龙头正加速扬起,经济总量即将迈上新的重要台阶,这在济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常住人口即将突破一千万,为我们融入国内大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巨大空间和势能;辖区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有效拓展了济南发展腹地,济南正逐步崛起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资源要素集聚能力更加强劲。当前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的态势越来越明显,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济南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和省会经济圈龙头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活跃的优势地区,产业和人口等资源要素正加速汇聚,近3年济南户籍人口每年净增10万人以上,在2019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位居第8位,资源要素集聚优势日益凸显。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更加鲜明。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扭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关键,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济南数字经济占比超过4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50%,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60%,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取得新突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稳、动力更足。城市内涵发展的趋势更加明确。济南的城市发展正在由外延拓展向内涵提升转型,“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破题起步。济南被评为“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连续三年位列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1名,城市形象和美誉度不断提高,正向着精明增长和品质提升的方向迈进。

  基于以上考虑,建议稿在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内涵和特点基础上,充分认识济南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综合分析济南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从推动重大战略落地、优化城市发展布局、着力提升城市能级、持续彰显城市品质、努力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谋划部署,有利于我们更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不断开创强省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第二,关于“十四五”规划目标和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进入新发展阶段,省委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走在前列、全面开创”要求和嘱托,确定了到2025年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的总目标。济南作为省会,在全省的地位举足轻重,省会兴、则全省兴,济南强、则山东强。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要求济南必须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力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篇章。这是贯穿济南“十四五”时期以及到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统领性目标,也是济南落实“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努力方向。

  关于“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建议稿提出到2025年,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实现新跨越。围绕全面展现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美好前景,建议稿提出了实现综合实力、发展质量、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城市品质、治理效能、民生保障“七个新跨越”。这“七个新跨越”,立足于新发展阶段济南的方位特征,系统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使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目标更加具体、内涵更加丰富、标准更加清晰,有利于全市上下找准定位、加压奋进,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目标接续奋斗。围绕如何加快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建议稿提出在科技创新、高端智造、文化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医疗康养、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赋能、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等十个方面取得新突破的实践路径。这是落实中央“十四五”规划重要部署和省委“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的具体安排,是济南厚植基础优势、补齐短板弱项的系统谋划,也是济南增强发展后劲、释放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总的看,“七个新跨越”“十个新突破”,是我市“十四五”时期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关键抓手,也是济南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显著标志,有利于提振发展信心,更好地凝聚起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强大合力。

  关于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稿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科创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初步建成“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一目标与济南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相匹配,与济南的发展基础和潜力相符合,与全市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待相一致,必将激励全市上下牢牢咬住这一目标不动摇,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中彰显省会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大力量。同时,建议稿从综合实力、发展格局、社会治理、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进行展望,为我们描绘了一座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光明前景。

  第三,关于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要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有机衔接起来。这“四个有机衔接”,在济南都有实施的条件和载体:区域重大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体功能区战略——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还拥有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其中,深化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居于统领地位,重在体现济南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和担当;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更好服务全国区域发展布局优化提升,重在体现济南衔接南北的战略地位作用;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济南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重在体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引领作用;建设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是济南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载体,重在体现济南“为国家试制度”的责任使命。建议稿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充分体现“四个有机衔接”要求,统筹谋划、一体推进。

  济南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的省会,产业体系相对完备,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8类,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潜力,拥有丰富优质的科技创新资源,拥有日益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具有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同时,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格局下,济南将逐渐成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多向并进的重要战略链接,由经济外向度不高、资源和市场偏重于国内的短板弱项,转化为深化区域协作、深耕国内市场、更好联通国内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综合分析,济南完全有责任、有能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建议稿把“必须融入新发展格局”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结合济南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强调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大力促进消费升级,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着力破除影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消费与投资协调互动、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议稿提出要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在开放合作中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经济外向度,更好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贯通,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展现更大作为。

  第四,关于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10月5日,中央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与“十四五”规划的时间节点高度吻合,而且在目标定位上契合相通,在具体任务上一脉相承。从一定意义上讲,《规划纲要》是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对“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具体化。济南在黄河流域《规划纲要》中占的分量很重,多处直接点到济南,赋予了济南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新的使命担当,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济南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厚爱。这些新要求、新使命是济南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必答题”,是必须要交出满意答卷的。因此,我们在制定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坚持与落实黄河流域《规划纲要》有机结合,统筹谋划、精准对接、一体推进,确保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济南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

  基于以上考虑,建议稿把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作为单独一章进行了安排,围绕“国家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能干什么、我们必须干什么”,提出了高水平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加快建设绿色生态走廊、聚力创建节水典范城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等六项重点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标杆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在保护母亲河、打造幸福河伟大事业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第五,关于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浪潮视察时强调,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是否能过坎的关键;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高新技术,要靠自己;要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组织配置人力、财力攻克一批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科技创新是决定济南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引领济南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第一动力。黄河流域《规划纲要》将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作为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的首要任务;省委给我们提出的打造“五个济南”的目标要求,把“科创济南”放在了首位。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建议稿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强省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从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人才强市、营造优良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一揽子工作举措,努力把济南建设成为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

  第六,关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入新发展阶段,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都有了新的更高期盼。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聚焦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建议稿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贯穿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围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从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全面推进“五个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围绕满足群众对宜居宜业环境的需求,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泉城。围绕人民健康问题,提出实施健康济南行动,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特别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短板,强调建成医防融合、平战结合的专业化、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围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提出着力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设施,多渠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加快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大力营造尊老敬老养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第七,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设置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系统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我们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必须增强风险意识,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把各项困难、各类风险估计得更充分,思考得更深入,注重抓重点、堵漏洞、强弱项,切实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把安全风险化解在成灾之前,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为此,建议稿也设置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进行部署,提出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加强系统治理,从坚决捍卫政治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全面加强经济安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等方面作出安排,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济南,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营造安全环境。

  同志们,审议通过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是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希望大家深入思考、认真讨论,进一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建议稿更加完善,圆满完成全会各项任务!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