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行参事室主任纪敏撰文:最大限度减少金融监管的自由裁量权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纪敏12月22日发表论文称,适应双循环趋于均衡的宏观格局,完善以内为主、内外均衡的现代中央银行货币调控框架;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新发展格局下无论是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还是更为充分的资金等要素流动,都对维护金融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篇题为《高质量“双循环”及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论文,是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 《政策研究》专栏开通以来发布的第5篇文章。《政策研究》刊发人民银行行领导及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或课题组研究文章,体现人民银行研究成果。
论文通过比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全球经济特别是中美两大经济体循环格局的变化,分析了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性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相适应、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着力点。
论文提出,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与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相适应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金融新体制,应该而且能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纪敏表示,适应双循环趋于均衡的宏观格局,完善以内为主、内外均衡的现代中央银行货币调控框架。
此外,适应内需驱动和供给质量显著提升的要求,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 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具体来说,一是适应内需特别是消费驱动特征更加显著的要求,健全政策激励和包容创新监管,着力提升金融普惠性,助推中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提升。二是适应供给要素质量显著提升的要求,着力发展高质量资本市场。三是适应能源资源转型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论文同时提出,适应高质量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金融开放打造国际合作新优势。
论文最后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无论是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还是更为充分的资金等要素流动,都对维护金融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具体来说,一是加快健全自主可控的高质量金融基础设施,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 支付结算、征信评级等基础设施自主可控,完善信息发布管理规则和金融业综合统计,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 适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使所有资金流动置于金融监管视野。
二是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在健全监管制度的同时,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坚持依法依规监管,最大限度减少金融监管的自由裁量权。通过健全金融市场违约处置、存款保险制度和完善金融机构破产制度,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市场退出机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压实股东、 债权人、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责任,充分维护广大人民利益,严肃市场纪律,切实防范道德风险。
三是建立与更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体系,完善宏观审慎和微观合规两位一体的管理框架,保持微观监管政策跨周期的稳定一致可预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