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促进医疗创新发展?这场云集诸多专家学者的峰会进行探讨
12月19日-20日,以“守正创新·转化引领”为主题的“第二届健康中国思南峰会”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
制图 龚唯
在全球新冠疫情之下,2020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医疗健康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生物医药创新驱动着全球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成果转化也成为国人努力的重要方向。
此次峰会云集多领域专家学者,并同步开展创新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三大主题路演,旨在发现前沿医疗创新项目,促进资本和项目深度对接会,为医疗健康项目和顶级资本搭建桥梁纽带。
“第二届健康中国思南峰会”圆桌论坛之一。本文图片均为主办方提供
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在此次峰会上,4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转化成果进行了一次集中展示。其中包含我国首个降血糖原创天然药物——桑枝总生物碱片,世界上第一款脑机接口AI假肢——Brainco智能假肢,可实现远程操控的磁控胶囊胃镜移动检测车,以及可快速而精准完成生物检测的博奥晶典系列产品等。
“现代生物医药技术迅猛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与重大突破,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健康、食品、农业、环境等多个领域,全球各主要国家均把生物医药技术及其产业化提升为国家战略,制定系统的科技和产业政策,来部署和规划本国产业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药理学家丁健在此次峰会上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在“第二届健康中国思南峰会”发言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和科技创新情况如何?丁健指出,我国医药总产值占GDP的比例逐年上升,医药行业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增速高于GDP,同时,企业规模和研发投入、实力也在不断增长,近年来随着GV971等多个国产原研药的问世,彰显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升,而药品审评审批改革,新技术、新产品指导原则及时出台,极大改善了创新环境。
当前,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如何?丁健透露了一组数据。
他表示,就上海来说,2009年-2017年,上海医药制造业总产值从354亿元升至77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4.7%。截至2019年,上海共研发1类新药15个,2类新药109个。二类医疗器械3488个,三类医疗器械1128个,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量1461项,药物与医疗器械的研发能力显著提升。
促进生物医药成果转化,亟待多方合作
在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也离不开国家对于健康事业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指出,受中国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和平均寿命延长等因素的驱动,未来中国医疗健康需求和市场非常大。据统计,2025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3亿人,老龄人口对医疗健康的需求持续增加。
如何更好地促进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丁健认为,首先要加大基础医学研究,对医疗健康初创型企业给予大力度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同时对于科研人员勇于创新的精神,要给予鼓励和保护。
上海同济医院院长程黎明表示,生物医药的创新同时离不开医院,离不开临床医生,当前面对诸多疾病仍然有很多治疗的难点亟待临床突破,而医疗新技术最终转化为产品,需要产学研互相结合,同时也需要资金的支持,才能实现最终的成果转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江帆提出,目前交大医学院具备400余人的科研团队,也有13家附属医院,其中包括诸多知名的三甲医院如瑞金医院等,只有科研人员、临床医生、投资方等多方紧密合作,才能共同打造一条全产业链,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在“第二届健康中国思南峰会”发言
也有业内人士在会议上指出,当前,还要加大力度支持医疗商业保险的投入,尤其是在肿瘤治疗领域,商业保险作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一种补充,未来将使得更多患者受益。
诸多与会人员认为,要促进生物医药发展,最关键的还要解决临床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推动临床产品加速进入医院。
在此次峰会上,上海市经信委、上海科创办和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三方共同推出“市级医院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临床试验加速器”。今后在上海,企业仅需登录一网通办,完成线上申请,由相关部门审核后,在线匹配意向医院。这一平台将整合上海医企资源,大幅提高企业端发起的注册类临床研究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推进上海产医融合。未来,预计临床试验的平均启动时间也将从6-13个月缩短至3-5个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