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她用99元报低价团旅行,花了10000元才从导游手里逃出来
原创 小左 视觉志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丨小左
小时候,我爸妈总提醒我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现在我长大,他们老了,轮到我提醒他们:
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会破财。
01
杨迪在节目上讲过自己妈妈的跟团游经历。
杨迪听说妈妈报团出去旅游,
随口一问多少钱,没想到妈妈的回答吓到了他——
99元的旅行团。
这件事其实普通人仔细想想就知道蹊跷。
机票、酒店、当地的交通、导游的人工费,
旅行社还要挣钱,99元怎么可能呢?
杨迪劝妈妈赶快退团,肯定有问题:
“一定让你们在当地高消费。”
杨迪妈妈:「没有,你可以不买。
我们就是要上两天课。」
果不其然,杨迪妈妈中了低价旅行团的陷阱。
不仅在当地有“强制高消费项目”,
原本宣传的旅行时间还要强制“听课”。
这样典型的旅行团骗局,已经越来越简单粗暴。
怎么还会有人上当?
其实骗子的目标群体
从来不是会思考“怎么可能”的年轻人,
而是“能省则省”的咱们爸妈。
骗局一般从一张足够吸睛的传单开始。
铜版纸、彩色印刷的旅游小广告,
上面大字印刷着各种低价旅游线路:
如“深圳珠海三天游贵宾团138元/人”
“香港景点两天游贵宾团108元/人”。
还标明“纯玩团”“无购物点”
“市内免费接”等字样,令人十分心动。
心动就是一脚踩在了受骗的边缘来回试探。
但是老年人往往无法抗拒这种“实惠”。
每一个报团的老人都信誓旦旦:
“不管他们怎么说,我绝对不会买东西。”
甚至做好了准备反薅旅行团的羊毛:
“我不买他们推荐的东西
我不就赚了一次便宜旅行。”
02
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当你报名参团,
会发现骗子远比你想得厉害的多。
他们早早研究透了爸妈们的心理。
导游小贾,是低价旅行团宰客的熟练工。
几乎每天他都要带一个低价团玩一次珠海。
游客上了旅游大巴后,小贾会告诉游客:
“即将参观的景点需要额外收取门票费。”
这时,大巴上的众人多少反应过来:
“原来,玩要额外收费。”
当然,也有景点不用门票。
一般是当地特色的翡翠玉石店,
打着“免税”、“文化特色”的各种店铺。
“今天我们微薄的利润已经在大家的门票中赚取了,
接下来要去的翡翠店东西虽是真的,
但价格偏贵,我不推荐大家购买。”
小贾说得很真诚,
参团的老人们此时对导游小贾又多了一分好感。
此时的小贾已经为接下来的大戏做好了铺垫。
翡翠店里,一名销售会来上课,
教大家辨别翡翠真假。
销售说:“我不卖东西。”
接着销售会告诉游客:
集团大小姐要来抽查服务。
大小姐进来自我介绍:
她的哥哥,在澳门大赌场有股份,
她出来工作只是想让家里人看到她有多努力。
一番以情动人之后,大小姐开始“撒钱”。
不仅要给所有游客送礼物,还要给大家打折,
标价1998至3998元的“金镶玉”,全部200元。
截图来自微博博主@康呦喂
有些老人觉得“这不贵”,
又觉得小贾和大小姐都没有强制卖货,
根本不是电视上曝光的“强买强卖”,
纷纷掏了钱。
锁定买家后,大小姐开始推销原价上万,
打折之后上千的单品。
如果没有人交上这笔智商税,
门口的小贾可是不会轻易打开放行的大门。
很多受骗的老人,
直到团解散,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宰了。
“他们就爱参加这样的团。”
黑导游小贾如是说,
他坦承老年人就是他的客户群。
甚至有的老人来了第一次,还成了回头客。
这些老人往往有些钱,却也贪实惠。
“他们就图一个热闹。”
旅游也成了老人们逃离自己生活,
排遣寂寞的一种方式。
03
抓住爸妈们的这种心理,
匪夷所思的骗局
就在这个特定群体身上无往而不利。
「保健品骗局」
老潘患有糖尿病,一直吃药维持。
不久前他在家附近收到一张传单,
传单上的内容吸引了他:
某蜂胶专卖店工作人员推介蜂胶和保健品,
称该保健品对糖尿病、高血压有治疗调理功效。
因为自己一直吃药却没有好转,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老潘联系了专卖店的人。
专卖店的“医生”很专业,也很热情。
不仅逢年过节发短信问候,
更是时不时打电话询问老潘的身体状况。
老潘一年的时间里,数次购买产品。
没想到一年之后,
他突然感觉胃疼去医院检查,
查出了胃溃疡。
老潘才知道受骗了,“保健品不保健。”
在老潘质问了专卖店的人之后,
曾经一口一个叔叔叫着的热情晚辈不见了踪影。
老潘很难过,
“那孩子挺好的,对我很热情……”
类似的保健品骗局屡禁不止,
上当的老人前仆后继,
骗子无非是利用了老人们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配合以超越子女的嘘寒问暖,
成功骗取老人们的信任,打开大家的钱包。
如何辨别这种骗局呢?
如果遇到这五个步骤,
小心,骗子来了——
第一步通过发传单或者熟人介绍,跟附近老年人搭上关系;
第二步通过上门拜访,或者在“免费体验中心”以帮忙按摩、免费送礼品的方式,与老人聊家常,了解老人的家庭成员情况、经济状况以及大概病情,用感情投入降低老人的戒备;
第三步,组织统一的讲座活动,以免费礼品诱导老人到达现场,以听上去比较专业的健康知识获得老人的认同,同时对老人的现场反应进行观察;
第四步,通过现场“专家”的诊断,对老人忽悠,同时极尽所能宣传某产品的功能;
第五步,由提前安排好的“托儿”抢购产品,迫使其他老人掏钱。
04
「投资骗局」
72岁的黄先生把积蓄全部
投给了深圳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承诺按照一年24%的利息计算收益。
黄老先生共投资了31万元,
这样算下来一年可以净赚7万多元。
黄先生心想,靠这每年七万多的利息,
退休生活可以高枕无忧了。
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
一年之后,黄先生的老伴病重急需用钱,
当初承诺随意存取的这笔钱
却怎么都要不回来了,
黄先生这才发现上当受骗了。
其实,投资骗局的套路与其他大同小异。
巧借名目:
收藏公司 “收藏”公司一般会宣传有很多外国货币和艺术品可供收藏,并承诺定期会对这些艺术品进行高价回收,在老年人购买了“收藏”品后,收藏公司往往人去楼空。
“科技”公司 这类公司宣传通常以“科技”为卖点,新发明的绿色保健食品、乳胶床垫等,并承诺投资、卖产品都有高额分红,老年人投资后只会拿到一堆“鸡肋”的产品。想要回本金,只能通过发展“下线”的方式继续坑害亲友。
以小博大:
一般这类骗局,都会给老人一些“福利”。
比如车接车送,免费游玩景点;
免费发放礼品,粮油米面等。
这些福利花费少就几百,多至几千,
享受完后要付出的代价却成千上万。
「银行骗局」
84岁的肖大爷
在武汉市青山区建设三路建设银行网点办业务,
走出银行后,被一名身穿制服
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女子拦下。
“大爷,刚才办业务时出现了差错,
我检查一下你的存折。”
肖大爷没多想,直接交出了存折。
接着女子又问了密码。
肖大爷脱口而出。
检查一番后,将存折还给肖大爷:
“不好意思,是我搞错了,没有差错。”
肖大爷没当回事,直接回了家。
回到家才发现:
存折被掉包了。
再一查,存折里的钱已经被取走了。
这种骗术格外直接,
就是利用了老人对于特定身份人群的信赖。
就像小孩子常常对身穿警服的人没有戒心一样,
老人有时也是如此。
「二维码骗局」
“都是体面的年轻人,怎么骗我一个老头子。”
大爷坐在简陋的小摊前,戚戚哀哀的哭诉。
大爷摆摊十几年了,
一直在年轻人聚集的街道做生意。
手机支付兴起后,
为了生意好点,客人付钱方便,
大爷也让女儿打印了一个二维码挂在摊子前。
“听我女儿说,扫一下就能付上钱。
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没收上钱,
我没读过书,不懂你们年轻人的东西。”
大爷平时摆摊的收入大概能有3、4000元,
但上个月只有800元。
女儿帮他查账才发现,
扫码支付后,很多人只付了1分钱。
但大爷坚持说,
“我看见他们扫了,你说了扫了就能付。”
年轻骗子们,
最喜欢找老人下手。
时代没有抛弃老人,
是有的人抛弃了底线。
05
「互联网骗局」
2018年发布的《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
在使用网络的中老年人里,
曾经受骗或者疑似受骗的比例高达67.3%。
2020年10月,江西广播电视台报道,
61岁的阿姨黄月迷上“靳东”,要嫁给他。
记者去采访后发现,
黄阿姨口中和自己很相爱的靳东,
是短视频网站上假借明星名义开设账号,
用配音短视频等手段骗人的骗子。
“姐姐那么漂亮,还关注我啊?”
聊得深了,后面就说,
“我爱你、爱你、爱我、爱你。”
几次爱的表白之后,
购买产品成了每个“黄阿姨”的必经之路。
除了假靳东,还有假董卿。
假的简单粗暴,
但真心实意与他们交流、交友的人却不少。
年轻人时常中招的“网恋骗局”,
对于叔叔阿姨辈的人同样有效。
渴望爱情,渴望被关心的心情,
任何年纪都是一样的。
空巢老人甚至比年轻人对于爱的需求更大,
毕竟上了年纪的老人们,
大多数不再工作,也没有年轻人丰富的生活,
交际面越来越窄的他们,
将目光锁定在了网络上。
年轻人看来拙劣的骗局,
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却有着深刻的吸引力。
人缺乏什么就向往什么,
幸芦音总结,“在沙漠里面已经走了那么久了,
一滴水马上可以让人神魂颠倒。”
06
我们提到的,网络上看到的,曝光的,
也只是被骗老人们的冰山一角。
千家万户的故事各不相同,
骗子也各有各的手段,
但寻根究底,老人成为被盯上的人,
是因为他们把弱点摆在台面上,
"就算是被骗,能和大家一起玩玩也不错。"
「寂寞」就是原因。
低价旅行团里的老人们像是一个横切面,
在这里有人常年跟团,
只为了跟年龄相仿的老姐妹聊聊天;
有人初来乍到,告诉孩子自己要看看世界,
却不敢在一趟旅游之后告诉孩子真相;
有人有钱有闲,每一次都为消费景点买单,
他觉得人都不容易……
“她怎么就宁愿相信骗子的话,
也不相信我的说得话,我可是她女儿!!”
一位受骗老人的女儿愤怒又无奈。
而老人的回答是:
“人家起码惦记着我……”
关于骗子的感人事迹,老人能列举出很多。
女儿发现,很多家里需要的时候,
自己却在缺席。
女儿意识到,或许父母被骗,
与自己也有分不开的关系。
最后奉劝那些把老年人当做待宰肥羊的骗子们,
谁都有父母,别把老年人的弱点,
当做赚钱的工具!
参考内容:
微博博主@康呦喂《实拍大爷大妈被野鸡旅行团骗》
北京青年报《对老年人销售保健品骗局又出新套路》
南方日报《莫信小广告 低价纯玩团不好“玩”》
看更多走心文章
原标题:《她用99元报低价团旅行,花了10000元才从导游手里逃出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