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区委书记” , 虹口区青年代表畅所欲言!北外滩未来不可限量→

2020-12-21 18: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眺望浦江两岸

一条新的城市天际线

正在北外滩不断生长

“对话区委书记”第十五期

迎来的是虹口区委书记吴信宝

北外滩将发生大变化

对上海经济的贡献难以想象

由团区委推荐的来自凯虹家园业委会主任、上海青年社区达人、上海上大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师杨镜仟,抖音“上海人物故事”拍摄者、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陈真,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丁志雄,上海财经大学大学生创业者朱天一4位青年代表共同来到现场畅所欲言,与区委书记共话虹口。在访谈过程中,吴书记透露说,未来的北外滩堪比伦敦金丝雀码头,对上海经济的贡献不可想象。

“进入”对话现场,看看大家都怎么说↓↓↓

乐业也能安居

虹口中部、北部如何联动共进?

新时代,新标杆

北外滩如何成为“发动机”“增长极”?

▼对话地点:北外滩来福士广场56楼

面向未来,北外滩将形成“一心两片、新旧融合”格局。“一心”是中部核心商务区,两侧是低层高密度空间布局。目前,围绕建筑总量840万平方米的总体规划,北外滩将开展480米高的新地标等超高层建筑全球方案征集。

超高层建筑群落旁,老城厢的风貌和肌理留得住吗?

抖音“上海人物故事”作者 陈真:我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情怀用影像留住。

我加你微信,把你拍的北外滩素材都发给我哦

拥抱变化,拥抱未来

如何“标签”北外滩的未来?

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丁志雄:落户在北外滩是使命召唤,要有做世界第一的愿景

京东数科副总裁 方以涵:虹口可以成为给传统金融行业插上科技“翅膀”的沃土

致景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 陈钟浩:对于扶持政策,我们更希望政府能懂创新企业

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秘书长 王旭琴:一栋楼里的企业能办一场5G+工业场景落地的研讨沙龙,这就是集聚的效应

为何对于保留城区文脉如何看?

上海御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蔡史印:北外滩,最大的财富是虹口的历史文化

上海摩登嘉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运营总监 陆保金:北外滩那些历史建筑在我们看来特别酷,北外滩应该有自己的音乐节

上海财经大学创业青年 朱天一:北外滩需要营造适合年轻人交流潮流和新鲜事物的氛围

此前,团市委联合虹口团区委做的针对虹口青年对于十四五规划的期望调查,一共有1312人参与,其中有四成以上为00后。

此次虹口区委书记访谈的录制地点位于北外滩来福士广场的56楼,往对岸望过去,陆家嘴金融城经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形成了上海独具特色的天际线,而北外滩这一面新的天际线也正在不断生长。

此次调研数据显示,青年对北外滩的建设与发展非常关注。未来的北外滩,将拥有480米高的浦西新地标、两百余栋高端商务楼宇、集聚近百家高能级企业总部,与此同时,未来北外滩的发展对青年就业和生活同样具有吸引力,其中“住房改善”“医疗保障”和“子女教育”是青年选择在北外滩就业和生活最看重的三个因素。

而“金融服务”和“科技研发”是青年认为选择在北外滩就业最具吸引力的行业。

“我们虹口青年很想知道,在‘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北外滩的规划发展能为青年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现场,杨镜仟举着一块罗列了青年最关心的四大问题KT板,代表虹口青年向书记询问。

吴信宝

上海是中国的名片。市委下定决心要打造开发北外滩、再造一个中央活动区的核心区,就是要打造好展示上海的窗口、展示中国现代化的城市模板,所以从2018年初李强书记视察北外滩以来,北外滩的开发建设就迈上了“快车道”,进入了日新月异发展加速期。

今年,北外滩新一轮规划公示了,今后这里将形成“一心两片”,其中东西两片是提篮桥片区和虹口港活力片区,“一心”是中部核心商务区,大概是0.8平方公里,约有350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

我们不妨对标伦敦的金丝雀码头,大概是0.58平方公里,拥有300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却贡献了整个伦敦经济的1/3。大家可以设想未来这0.8平方公里对上海的贡献会有多大,简直不可想象。

未来在北外滩特别是核心区内,每一栋的楼宇都是通达的,我们建设的二层连廊、地面慢行区、地下空间会将楼宇全都连通起来。同时,每一栋楼宇都是智能的、绿色的、会“呼吸”的,会“呼吸”是什么概念呢?比如说外面有雾霾,楼内的PM2.5肯定是30以下,如果外面的PM2.5是30的话,里面是5左右。

按照新一轮规划,未来北外滩设置了无车区、慢行优先区,车辆到了北外滩的核心区都是走地下,地上那些连通的空间都交还给行人和绿化,形成绿意盎然的人行空间。而且,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我们还将打造一个6公顷的中央绿轴。这次规划整体释放出北外滩4平方公里土地上840万方的建筑体量,大家可以憧憬一下北外滩10年后建成的场景。

因此,在北外滩这么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一定要配置全球资源,打造高能级的总部经济。同时,我们也要发展金融、航运、科技,包括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企业都可以在这里落地生根。整个经济发展好了,就可以联动虹口的中部、北部,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虹口是“全球双千兆第一区”,随着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未来北外滩将变成24小时之城,没有时差的概念,跟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开视频会议。这也意味着,公共服务配套也将是24小时的。

保留城市文脉,聚集潮牌

打造世界级商圈

95后女生陈真是一名二年级的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节目现场她带了一封信和一些自己拍摄的北外滩的照片给到吴信宝书记。她以纪录片的形式拍摄了一间北外滩江景房里老两口的一日三餐四季。如今因为城市规划改造,这对夫妻现在已经搬走了。在此次调研中,有51%的青年首选北外滩开发建设应当进一步“加快土地出让、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

那么,城市更新后,青年如何在社区里发挥作用呢?调查显示,青年最期待的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形式是“成立青年业委会,搭建青年议事会平台”。

而此次参与互动的青年代表杨镜仟表示,自己10年前初到上海后,感觉每天回小区就是一个住户,但自从当选了业委会主任,参与社区建设后,便对社区有了浓浓的归属感。

吴信宝

在这次规划当中,我们北外滩的发展,要继续保留在“窄马路、小街坊、适宜人居”的区域形态,这里的风土人情要保留下来,这是城市的文脉。同时,对于该拆的二级以下旧里必须下决心加速推进旧区改造。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很少回老家,今年“十一”期间我回了一次老家,老家的整个县城变化很大,我都快不认识了,只有一条永不拓宽的马路让我想起来这是什么地方。所以说,二级以下旧里该拆的必须尽快拆,消除城市安全隐患,圆老百姓一个更好的安居梦,但是要留下代表文脉的历史文化建筑。

东余杭路(一期)这块,由于那里的老房子已经不安全了,我们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对这些片区将做好肌理保留,比如说马路的宽度、尺度保留下来,这样过往的人还能记住这个地方。历史风貌建筑基本不动,要完全保留下来。就拿前不久对外开放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新馆来说,展品从150件增加到了1000件,展陈面积扩大了10倍,把当时虹口人民、上海人民开放包容友爱的精神留存了下来。

上海不缺商业的载体,但是普通商业很多、独具特色的商业还相对缺少。未来我们要在北外滩打造一个顶级的商业品牌,聚集各种潮流品牌,特别适合潮、酷的年轻群体。顶级商业品牌加上潮牌,一下子托起整个北外滩的商业,形成一个建筑面积在100万方的世界级商圈。

交通未来将变得非常便捷

白领从地铁站到工位只需5~10分钟

围绕“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地”、“新发展理念实践区”的目标定位。在被问及“北外滩地区未来哪些方面的发展更符合您的期待”时,高达56.25%的受访青年选择了“便捷的交通”。

吴信宝

交通的问题大家比较关心,除了一些大道路拓宽外,像北横通道是2023年贯通,大的通道贯通以后,虹口“南北不通、东西不畅”的交通瓶颈就解决了,整体区位优势就慢慢体现出来了。

此外我们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整个虹口范围内将有7条轨道交通线路、设22个站点, 600米半径就会有一个轨交站点,北外滩4条线路6个站点,将形成非常便捷的交通网络。联合北外滩通达的立体空间系统,未来一个白领,从地铁站到办公工位只要5~10分钟,从停车位到办公室也就是5~10分钟。

未来,我们还要把所有的滨水区域都打通串联起来。虹口在中心城区当中,是水系保留比较完整的,水的两边可以慢行、骑行,这两年我们渐渐形成了环绕全区的滨水慢行系统。慢行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大家走走逛逛的过程中就上班了,这是一种宜居生活的最佳状态。

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青春上海等单位共同参与的《2020市民与社会——对话区委书记》系列访谈节目自12月1日起,在FM93.4和阿基米德同步播出。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早前,团市委联合团各区委、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面向全市16000名左右的青年开展了“十四五”规划的期待调研,通过问卷的方式,向广大青年征集对未来最关注的热点与发展需求。上海16个区的区委书记们将在节目中,陆续对各区的发展规划蓝图,对青年们所关心的热点话题做出一一解答。

赶紧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进入学习时间吧

来源:上海虹口、青春上海

原标题:《​“对话区委书记” , 虹口区青年代表畅所欲言!北外滩未来不可限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