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际疫情新态势,需要消除信任赤字

2020-12-21 17: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赵平喜 网络传播杂志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外的蔓延仍毫无消退迹象。国际疫情网络舆论沸反盈天、各执一端。各国政府、专家、媒体和民众都在试图抢占疫情信息传播、国际疫情舆论的话语权,信息规制及舆论论争成为疫情舆论场的新图景。中国抗疫斗争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表明,我们必须及时关注和把握疫情的信息规制与舆论论争。

01

规避“信息疫情”陷阱

新冠肺炎疫情让各国政府应对表现不一,美国举措失当,传递给民众的部分疫情防控信息甚至不科学、不真实。

在我国,党和政府靠前精心指挥,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奋起抗疫治疫,形成伟大的抗疫精神。国内疫情防控斗争已进入常态化,但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因此,掌握国际国内疫情信息的传播规律,规避抗疫斗争的“信息疫情”陷阱,实现规制疫情信息与规避“信息疫情”并行不悖,确保传播时效以重建社会信息认知和谐,依法公开并保证疫情信息正常流动,满足群众知情权,维护人民身心健康,是彻底夺取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并巩固扩大其成果的关键所在。

1

依法治理,规制“信息疫情”的负面效应

“信息疫情”的实质就是疫情信息的衍生物,是在特定时间、在一定范围内人类社会对疫情信息认知、评价和需求之间矛盾的集中暴发。

疫情信息自古以来就有,到了现代社会,随着人类进入媒介化生存、风险型社会和网络化时代,疫情信息传播发生了更加明显的变化,不仅速度更快、范围更广、频次更密,而且会经常出现信息失真、失能和失德,甚至形成流言、谣言和谎言等信息变异,导致产生“信息疫情”。

在“信息疫情”这种极端情况下,由于短时间内得不到真实可靠的疫情信息,人们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手足无措、备感无助甚至陷入窘境,有些人怀疑自己对网络信息的真假识别能力,对疫情可防可控的信心坍塌。

因此,这种由疫情信息蜕变为“信息疫情”的传播现象必须引起全社会各界人士的足够重视,亟须依法进行全面治理和系统应对,坚决遏制“信息疫情”的消极影响。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12日,韩国首尔,民众接受新冠病毒检测。据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12日通报,过去24小时新增950例确诊病例。这是自今年初韩国出现疫情以来,单日新增病例最高值。图/视觉中国

2

用两手抓战略有效规避“信息疫情”陷阱

“信息疫情”是疫情信息的“次生灾害”和“第二敌人”。现代社会里不确定的因素在增多,客观上会造成人们对疫情信息的认知可能难以一步到位,需要逐步形成与不确定性共处的信息素养与确证机制。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对疫情信息的蜕化和变异放任不管,对“信息疫情”的危害和影响漠然置之。“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因此,要抓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历史契机,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多难兴邦中提高疫情信息治理能力。

充分认知、理解和把握疫情信息生发的客观规律,正确引导疫情舆论,培育公众的信息素养,提升媒体的公共担当能力和社会责任精神,用依法规范疫情信息、科学治理“信息疫情”的战略破解疫情信息传播的悖论和困境,增强战疫、抗疫和治疫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化治理能力。

一方面,做到及时准确公开疫情信息,依法依规依程序发布疫情报告,对借机恶意攻击的行为坚决依法制止,对严重扰乱甚至破坏正常社会秩序的行为坚决依法严惩,消弭谣言谎言。

另一方面,有效规避“信息疫情”的陷阱,处置失序失当的疫情,科学传播疫情信息,以切实建立起社会信息需求的认知和谐,积极帮助深受疫情信息传播影响的群众解困脱困,增强广大人民的抗疫治疫必胜信心,进一步统筹好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02

应对国际疫情舆论论争

疫情扩散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引发全局性、高显示度的改变,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战略布局重新平衡或彻底失衡的重要因素。

在此重要背景下,当前国际疫情舆论虽然格局多元化,具有较强的广泛性,但是,少数西方政客和无良媒体在疫情防控期间,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学应对国内疫情的主责主业上,而是以意识形态划线捕风捉影,甚至不惜“甩锅”他国或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把矛头指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妄图在新冠肺炎疫情舆论场组织反华同盟并遏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全球合作抗疫空前团结污名化、政治化,引发国际舆论的激烈“争鸣”。

国际疫情舆论场需要更多声音“争鸣”,但必须用正确舆论的“共鸣”来引导。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直面“争鸣”、激发“共鸣”,积极关注和把握好国际疫情舆论态势。

1

因势利导,遵循舆论规律

新冠肺炎疫情刷新了现代网络社会生态,使得人们的在线化生活、精神需求和实践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但大疫当前,众声喧哗,网上舆论斗争异常激烈。

首先,要登高望远,牢牢把握国际疫情舆论发兴、竞合的客观规律,尊重历史面向未来,始终发出理性和权威的声音,不被西方个别政客和无良媒体带乱节奏。

其次,智融媒体技术普遍赋权,社会民主化程度极大提高,网络舆论在社会管理决策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尊重舆情民意特别是主流民意,弘扬人民战疫观,践行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力求获得广大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再次,及时研判和高度警惕各种扰乱疫情信息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在依法、科学、有序应对疫情的同时,坚持疫情信息治理的守正创新,要认识到时间是疫情议程设置中的重要因素,抢占正确应对和引导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舆情的先机,全面统筹国际国内疫情的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工作。

最后,发挥好高端智库对社会的舆论引导作用,建立相对成熟的传播治理模式和全方位的舆论传播机制,确保社会信息正常流动,规避“信息疫情”陷阱,消除疫情期间的信任赤字,重建社会信息认知与和谐,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和现代化能力。

2

强调合作,坚持关系取向

与传播有西方传播传统和东方传播传统这两种不同的视角类似,国际疫情舆论场也存在着西方修辞传播取向和东方关系传播取向两种策略性传播。

有些西方发达国家强调个人价值观,宣称采取基于独立的自我管理和群体免疫方式抗击疫情,同时在病毒命名和病毒溯源等问题上转移国内民众视线,无端指责我国。

与西方修辞传播取向不同,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遵循了关系取向的东方传播传统,倾向于相互依赖以求得共同生存与成功,始终着眼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坚守互利、和谐的原则,秉承“以人为本”思想,倡导集体价值观念,坚持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彰显古老东方大国智慧,在全球战疫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3

据理力争,运用事实说话

事实胜于雄辩,国际疫情舆论融合交汇、此消彼长的生发过程概莫能外。

但纵览整个信息传播过程,国际疫情舆论繁乱复杂,大量有关病毒溯源、疫苗研发等新闻并非都是尊重事实报道,而是存在着运用一定的主观臆断的评论甚至谣言、流言来主导舆论的现象。

遭遇疫情纷争的各国媒体基于各自立场发表评论性文章吸引眼球,有的借机将舆论矛头对准中国,试图浑水摸鱼,掩盖本国防控不力的行为。

对此,中国政府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向世界亮出中国抗疫的事实,通过有理有利有节地摆措施、摆数据、摆成效,坚决反击污蔑造谣的谰言,不断发声并及时回应与西方无良政客和媒体进行针锋相对的“争鸣”,力求将全面、客观、公正的新闻事实传递到全世界人民的心坎上。

4

求同存异,注重道义感召

人类抗疫斗争从来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最终胜利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疫情舆论中的人心向背,要加强道义感召,坚决打赢国际疫情舆论战。

当下国际疫情舆论发声仍然以英文媒体为主,这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很难改变的现实,但国际疫情舆论场不仅仅只存在一方的声音,显然有更多代表不同利益的媒体在参与“争鸣”,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抗疫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目前,国际疫情舆论话语权力量分布不均衡且非对称,必须团结那些对抗疫情况进行公正评估和客观报道的媒体,坚信抗疫真相终将击溃诋毁和歪曲。

国际疫情舆论场也远不止一种声音,自始至终都存在争议和共识,要激起“共鸣”而非寻找“同盟”,避免“孤军奋战”,善于在各国政府和人民都普遍关心的事实和道义上求同、发声和合作,积极应对、研判和把握好国际疫情的舆论态势。

原标题:《国际疫情新态势,需要消除信任赤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