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萌成为姐姐
原创 毒眸编辑部 毒眸 收录于话题#文娱大会19个
文 | 吴喋喋
编辑 | 赵普通
12月的一个下午,我们在北京的一处摄影棚外见到张萌。
她刚结束一项拍摄工作,捧着保温杯走出来,疲惫地靠墙坐下。接下来,她又要乘飞机去上海出席活动。这样每天只能睡3、4小时的日子,已经成为张萌的常态。
上周的毒眸(微信ID:DomoreDumou)文娱大会上,张萌在演讲开头报出自己的“魔鬼”行程:早上六点做妆发,接受三个采访,演讲结束后,她还要再换身行头,赶去新浪时尚的盛典红毯和领奖,再坐晚上的航班飞长沙,准备第二天的录制。
在通告间奔走之外,张萌还承担着制片人的工作。录制《演员请就位2》时,有网友说“别的制片人都好好坐着,就张萌在这儿看手机”。她忍不住叫屈:“真的,你不知道我那天录了16个小时,我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看一下手机不是很正常吗?”
对一个39岁的女艺人来说,这样的忙碌称得上是某种成功,乃至幸运。
绝大部分中年女艺人难以维持在事业高峰,商业价值下滑、无戏可拍是常态。忙碌的幸运,今年集体降临在《乘风破浪的姐姐》30位“姐姐”身上,节目之后,通告和商务纷至沓来,“姐姐”们都在连轴转。
《演员请就位2》中,张萌和王智以制片人和演员的身份相见。10月底,张萌又和白冰、金莎在《王牌对王牌6》同框。离开节目后,张萌和其他姐姐都在保持联络,“黄圣依还约我去跟她去海南度假呢,郑希怡、孟佳我们也在约,但大家其实会很忙,一直说约,就是没有时间。”
招商时被芒果TV定级为B级的《姐姐》,开播后成了黑马爆款,让很多人始料未及。就结果而言,姐姐们的忙碌是被浪潮推着走。但就选择本身而言,姐姐们又是主动进入“地狱”模式的:作为一档成团选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有六轮连唱带跳的公演,3个月的高强度真人秀录制,注定不会轻松。
而在众多“姐姐”中,张萌本不缺少机会。2016年,张萌在入行的第12个年头转型成了制片人。今年她担任制片的电竞剧《穿越火线》在豆瓣获得8.1分,在“竞圈”观众中口碑很高。同时作为耀客传媒合伙人,张萌也不缺少演戏机会,常在耀客出品的电视剧出演黄金配角,比如《安家》的张乘乘。
成为“姐姐”对张萌来说,或许是“可做可不做”的事。但张萌曾经说过:“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我一定会做”。骨子里的不安分,塑造了今天这个人生经历丰富、忙碌到没有觉睡的张萌。
姐姐很忙
1981年,张萌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3岁开始学钢琴,小时候除了上学还要每天练琴三四个小时。在父母的规划中,女儿长大后会理所应当地成为钢琴老师。
张萌在自己的博客回忆:“有一个属于童年的镜头总是记忆犹新,我貌似专注地坐在钢琴前无奈地练习,枯燥却又无边无际。”
童年练琴的张萌
尽管张萌也提到,受电影《音乐之声》的感召,逐渐从练琴里获得了快乐。但她仍然抗拒“玛丽亚”式的音乐教师宿命。“我是一个喜欢去外面认识世界的人,让我一辈子坐在房间里教小朋友学钢琴,可能会特别遗憾。”
在梦想的选择上,张萌颇为“不安分”。小时候看香港电视剧《大时代》,就决定做美女金融家;13岁时,一次去天津人艺演员培训班玩耍的经历,又让她对做演员产生了兴趣。刚入行时张萌曾说,自己想手捧奥斯卡奖杯,走在星光大道上。
直到现在,张萌认为自己依然有其他的职业可能性:“我现在都不觉得说,未来没有可能改行,说不定哪天,我去当一个室内设计师也不一定。”
张萌小的时候,父母把压岁钱放在一个带锁的小抽屉里,让她自己支配。“真的,一个人的独立永远是从你自己管钱开始的。”张萌记得自己总是兴致勃勃地打开小金库,数一数自己的财富总额。
那个闪光的小金库,是张萌走向独立的开始。
13岁,张萌已经能做小朋友的钢琴教师。在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念书时,张萌和同学组了一支钢琴三重奏乐队,能够接到一些商演。“我组乐队挣钱不是因为需要养家,是我自己喜欢。”对她来说,这跟儿时的小金库一样,是她支配财富、支配自我的方式之一。
15岁那年,张萌赴澳留学,父母也跟去陪读。在异国他乡,张萌走出了更加跳跃的人生轨迹:17岁上大学前,张萌参加了悉尼华裔小姐选美比赛,拿到第二名。考大学时,张萌选择的专业是与钢琴八竿子打不着的服装设计,她希望有自己的服装品牌,并且想为残疾人设计漂亮的服装。
2003年,大学毕业的张萌再一次违背父母的意愿,带着5000块钱只身回国闯荡。张萌的妈妈认为这笔钱最多够花两个月,到时女儿自然就会回到身边。结果张萌回国后,很快找到一份月薪3000块的主持工作。
“我性格比较外向,很容易交到朋友,大家也会给我推荐一些类似主持公司年会的散活,两个月、三个月、半年过去了,我妈妈还奇怪呢,这孩子怎么不回来了。”
2004年,只身在国内的张萌参加了环球小姐中国区比赛。直到进入总决赛,张萌才给父亲通了电话,通知家人观看总决赛的网络直播。最后她夺得中国区冠军,正式进入演艺圈发展。
“我不想一辈子都只做一件事情,这种性格可能会被评价为‘不安分’,在传统的语境里,‘不安分’可能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大家可能会觉得女孩子应该乖巧、听话,但对于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来讲,‘不安分’可能是她改变人生的起点。”
39岁,高光下的张萌为“不安分”正名。
“狼性”基因
张萌的不安分,或多或少与母亲强势的个性有关。
在张萌眼中,父亲“稍微佛系一点”,母亲则“心气儿很高”。在家庭电话尚未普及、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被称为“四大件”的80年代初,张萌的母亲就靠着借钱配置齐全了这些贵重物件。
“但是还真买对了,我们家安电话之后两三年,电话开始慢慢普及,价格反而贵起来。”张萌对母亲的做法颇为赞赏,“我妈属于一个比较追求创新的人,可能看起来也就是生活层面上,我能稍微早地用上什么东西、有不一样的体验。但影响到我的,其实是妈妈的心气儿高,什么都希望做到最好。”
母亲的要强、心气儿高甚至是“狼性”,都成为了张萌性格中的一部分。她欣赏努力上进的年轻人,对于不努力的人,她感到无法理解。“在工作上就应该努力,要不然对不起自己,不然混日子吗?”聊到这一块,张萌明显来了精神,“我不希望公司里有混日子的人,他们最对不起的是自己。因为人是群居动物,你是有一个社会属性和社会地位的,把事情做好,你才能获得成就感和经验积累,趁着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去拼命的积累,没有捷径的。”
被问及对团队要求高不高时,张萌先给自己下了判断:“我觉得我还是讲道理的,但我确实会比较push。”继而转头问身边的工作人员:“我对你们要求高吗?”旁边的小姑娘先是摇了摇头,然后点了点头。
在工作中,张萌会直接地表达不满。担任电视剧《白发》制片人时,张萌曾经晒出一张“白发特效效果确认群”聊天截图。她将不满意的特效镜头打回去重做,直接回复了工作人员四个字:“不行啊,假。”外加一条14秒钟的语音。
图片来源:微博@张萌
“我是一个给解决方法的人,但是我要先表达情绪,”张萌说着开始反思,“下回如果可以跳过表达情绪,直接给解决方案,我就升华了。宝宝们,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做?”
张萌有时会喊下属“宝宝们”。比如采访过程中,几名工作人员在旁边讨论工作的声音略大,张萌立刻说:“宝宝们,小点声好吗?不要在这里聊事情。”
但相比母亲,张萌其实能够把工作和生活分隔开,狼性的一面只发挥在职场。即使朋友过着与她的价值观截然相反的悠闲生活,她也不会去干预。
“我真的遇到30多岁就退休的,还是男生。我说为什么?他说这辈子都不想再上班了——我特别不理解,但是我们关系非常好,我每次去天津就请他们吃饭,朋友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没有办法去阻碍。”
张萌甚至向2岁多的女儿撒娇,说自己不想出门工作。“我给你看看我女儿的视频,”张萌打开手机,画面中女儿对张萌认真地说:“妈妈,你要好好去工作,必须得工作,人都要去工作的。”张萌突然对女儿发动奇袭,说:“那去幼儿园也是你的工作,知道了吗?”
对自己的女儿,张萌不需要执行狼性教育,耳濡目染已经足够。女儿班上的老师同学都知道她很忙,大部分时候由保姆送女儿上学。张萌加了一个女儿同学家长的微信,对方是一个热情的全职妈妈,还时常帮忙拍张萌女儿的动态发给她。
忙碌的张萌已经几乎没有“个人时间”,被问到有空时怎么放松自己时,她的回答是:“陪孩子做功课。”
很“要”,很“敢”
张萌把自己的忙碌归结为,什么都想做。“我觉得我是一个很要的人,我必须得什么都经历了,才知道我适合什么。”张萌在《星月对话》里这么形容自己。
对她来说,重要的不是做banker还是服装设计师,抑或是演员、制片人,而是在这个行业里,自己必须做到足够优秀。
“各种不同行业的成功对你来说是一样的吗?”
“都一样。”张萌回答。
“我是一个不会给自己设定任何限制的人,但是我希望我在一个行业里面,能做的话,就希望做到最好,我也不会恐惧改变自己。”张萌很难回答自己“不喜欢”从事什么行业,“我现在没法说,非要说的话,可能不会特别喜欢科研吧?”
做演员时,张萌很早就尝到了苦头,依然乐在其中。
2007年,张萌拍摄电视剧《谁懂我的心》时,需要躺在污浊的海水里扮演尸体。海水裹挟着砂砾灌进张萌的耳道,让她患上了中耳炎。“医生用负压器从我的左耳腔里吸出7粒沙子,最大的一粒竟像个绿豆!吸到后来,直觉得耳膜都要被撕裂了,只好暂停,先输水消炎。”张萌生动地在博客里重述治疗的场景。
但在这篇博客的第一句话,张萌写的是:“正在输液的我依然快乐。”
博客配了两张张萌输液的照片,她妆还没卸,对着镜头比了个“耶”。那时候张萌的爸爸正好在剧组探班,劝她别干了。张萌回答:“这次没有经验,下次耳朵里塞点棉花就好了。”
事后张萌还把第一次扮演尸体的经历当做趣事分享:“按照剧组的规矩,艺人出演这种场景,会有特别的慰问金!称得上是‘一失足而获千金赏’,整整1600!只不过货币单位是分。”2009年,张萌拍摄古装剧《神话》时坠马受伤,她在博客里写:“在医院依旧爽朗地跟同事们谈笑。”
张萌《神话》剧照
张萌形容少女时期的自己:“自尊心很强,害怕被拒绝,害怕被说,害怕被骂。”做演员时,张萌承认自己有很多新人演员的通病,“抹不开面子,有点社交恐惧症,以为人家要是真的觉得我好,就会来找我演戏,自己就别死乞白赖地主动了,万一被拒绝呢?其实是害怕被拒绝。”
现在的张萌不这么想了:“那时候就是生活还没有对我下手。”现在张萌喜欢主动的新人,认为知道机会把握在自己手里是成熟的开始。耀客今年打算送一批练习生去选秀,张萌跟练习生们说:“你们要去勇敢地表达自己,不要社交恐惧症,否则你就是透明的。”
转型做制片人后,张萌从原来的心气高、要面子,把自己磨练成了不怕丢脸、不怕被拒绝的个性。
张萌数次说过,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是去结交女明星、找演员的。“姐姐”们有一个大微信群,张萌一进群就把姐姐们加了个遍,逐一打招呼、自我介绍。
“前段时间我在红毯问杨幂要微信,有的人就会说你作秀。我想说:真不是!这就是一个制片人的日常,也是作为制片人正确打开方式。你要学会在任何场合主动出击,哪怕是在红毯上。”
成为“姐姐”
张萌在大众口中成为“萌姐”,是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爆红之后。其实,张萌一直是那个被需要,甚至被依赖的角色。
图片来源:微博@张萌
张萌很早独立,迅速由被照顾的小女儿摇身变为家庭的中心和顶梁柱。
“我是比较喜欢操心的,小时候我们家即便有姐姐、哥哥,我都是那个最爱张罗的人”;去澳洲念书,在她的表述里不是跟随父母出国,而是父母给自己当“陪读”;竞选环球小姐时,从报名到参赛自己拿主意,父母只负责在电视机前为她的夺冠欢呼;做演员后,父母闲暇时会探班、跟组,绕着张萌转。
有了更多身份之后,张萌认为自己被身边所有人需要。“我很能够给他们一些安全感,我愿意去操心,愿意去计划一些事情。我昨天在北京算是有一天休息,虽然身体有一点点不舒服,还是我们家掉皮的房顶给修了,把网络也重新安了一个,我就是一个永远不会消停的人。”
无论何时,张萌都有做出改变的充沛能量。但偶尔,张萌也为自己的独立感到一点失落:“男人就会觉得我们真的能照顾好自己,也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但她仍然笃定要做被需要的人。在张萌看来,外界贴的“耀客老板娘”标签是个玩笑,她认为自己和丈夫属于共同创业,更是基于相似的要强个性,才成为伴侣。
拍摄《神话》坠马时,比起肉体的疼痛,张萌更担心自己变得没用,不被剧组需要,坐着轮椅也要出工。“制片主任和导演仿佛看出我的心事,当即修改拍摄计划,让我先拍一些坐着的戏份,这样一来,剧组依旧能出现我工作的身影,不过是不时架着双拐和坐在轮椅上的。”
成为耀客传媒合伙人后,张萌理应拥有更多选择角色的自由。但她演的反而是一些需要自己的角色。典型例子是《离婚律师》里的焦艳艳、《安家》里的张乘乘,是被观众视为过街老鼠的出轨女性、“小三”,许多知名女演员不愿意出演,张萌就自己来演。
张萌也在持续用自己的明星身份,为公司扩大影响力。2015年,张萌在博客发布《给北漂者的一封信》,以自己的口吻为耀客招人:“最后,插播一则广告,如果你是北漂,有理想有能力,专业对口,欢迎你加入耀客。”参加《姐姐》之后,张萌又提到:“今年可能我的目标稍微大了一点,别人也会对耀客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知名度也提升了。”
通过《乘风破浪的姐姐》,张萌发现自己还能被更多人需要。“今年我在微博上看到的最感动的留言就是一个十八岁的姑娘跟我说,很期待自己三十岁之后的样子,30+的姐姐实在是太酷了!我想这就是成熟女性给青年人做出的榜样。”
张萌已经成为了“姐姐”,但她觉得自己还能尝试更多新领域,还能成为被更多人需要的角色。“如果让我给自己评级,我给自己打一个X,我是一个还有着无限可能的姐姐。”
参考资料:
1.20201029《星月对话丨张萌:要对得起乘风破浪这四个字》
2.20200810网易娱乐《专访|张萌:现在做演员真的不容易,而且没啥钱》
3.20070716山东广播电视报《环姐张萌,爱上杨千嬅》
4.20200711人物《张萌:每个姐姐都在夹缝中求生存》
5.20200714 《定义丨张萌,用萌式态度乘风破浪》
6.2016《优酷全明星》第37期《张萌,“白富美”养成手册》原标题:《张萌成为姐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