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边是早申大热,一边是录取紧缩,今年留学录取有何玄机?
原创 周滢滢 外滩教育
看点 今年的名校早申放榜,已经陆续落下帷幕。受疫情、留学政策、标化考试等多重影响,2020-2021注定是不平静的申请季:美国顶尖名校迎来早申人数暴涨的同时,在早申录取上却显得更加“保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非常时期的申请之年?一些极端申请数据的背后,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标化可选”的第一年,给申请者带来的是便利,还是挑战?本文中,来自沪上知名留学机构,常青汇和树英学会的创始人分享了他们的观察和看法。
文丨周滢滢 编丨Jennifer
2021美国顶尖名校早申放榜季,包括藤校在内的美国Top10大学,几乎全部完成了录取通知的发放。
作为压轴,最后放榜的哈佛和MIT,相比往年,给中国学生带来的了不小的早申惊喜。
今年,哈佛在中国内地学校录取了4名学生,分别来自WLSA复旦国际高中、广州外国语学校、上海美国学校浦东校区、深圳中学。而去年,仅有来自长沙一中国际部的一位女生,拿下一枚哈佛早申offer。
刚刚发榜的MIT,也迎来了突破!
相比去年大陆高中生早申阶段零offer、常规录取仅一人的惨况,今年MIT的结果则令人振奋,早申录取了来自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华润小径湾贝塞斯国际学校的两位中国男生。其中一位还曾获邀参加美国奥林匹克集训队(MOP)。
今年被MIT早申录取的Daniel LI同学
刷爆朋友圈的硬核实力
同样,作为最先放榜的藤校,斯坦福也算是惊喜连连,为内地学校共计发放了9枚offer,还有14枚offer给到了海外留学的中国籍高中生。
这样看来,“哈耶普斯麻”中除了今年取消EA(early action program)申请行动的普林斯顿大学,其他几所顶尖名校的录取表现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以下是部分顶尖名校(包括藤校、MIT、斯坦福、加州理工)2021届早申录取数据:
美国顶尖名校早申录取情况
*数据来源于视角学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往年,今年的早申数据也出现了一些极端化的表现:
首先,从高校公布的早申数据来看,早申人数不约而同出现了大幅上涨。而且越是顶尖名校,涨幅越是“疯狂”。其中,耶鲁相比去年上涨了38%,哈佛增加了57%,MIT的申请人数更是整整高出去年62%!
哈佛历年早申人数
和“早申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大高校在今年的录取却更为保守,录取人数反而出现了一定的下降。
以哈佛为例,去年在6424名早申学生中,录取了895名学生,录取率为13.9%;而今年早申人数多达10086名,哈佛仅仅招收了747名,录取率低至7.4%。
耶鲁的录取率也降至10.5%;加州理工仅为6.49%,目前只有杭州外国语学校的一名女生拿到了一枚加州理工的高冷offer。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中国学生能有这样的表现,实属不易。
与此同时,美高学生也展现出了极强的竞争力。相比中国学生在顶级名校录取中忽高忽低的情况,美高党的表现则十分平稳,甚至在一些学校的录取上,直接“碾压”国内。
比如,历来十分受中国学生追捧的哥伦比亚大学,国内中国籍学生几乎全军覆没,15枚早申offer全部给了美高学生。
今年注定是“不平静”的申请年。受疫情影响,美国大学纷纷取消SAT/ACT的标化成绩提交,而哈佛、耶鲁、南加大等顶尖学府,也早在今年年初就宣告,2021年会采取扩招政策。
然而,从现有的早申数据来看,2021年能否成为大家所期望“申请大年”,还未可知。
随着名校申请人数的突破性暴涨,大学招生官们纷纷表示“始料未及”,无论是早申,还是常规录取竞争势必比往年更为惨烈;
另一方面,因签证、网课等限制,今年推迟入学的2024届学生是往年的数倍之多,哈佛甚至有接近五分之一的新生选择推迟入学,这也是大学在招收2025届学生时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那么,一反常态的录取政策、扑朔迷离的录取数据背后,究竟需要我们注意到哪些问题和变化?它会对接下来的常规录取、以及未来申请留学的学生和家庭带来什么启示?外滩君请教了两位沪上知名留学机构的创始人,来自常青汇的钱哲彬老师和树英学会的董堂荣老师。
外界不确定性增加
名校录取必然趋于“保守”
根据最新的《美国开放门户报告》显示,赴美留学的新增国际学生人数正在逐年减少。在2019到2020学年中,美国高校的国际学生总数为107.5万人,这是自2005-2006学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在“留美遇冷”的大背景下,今年美国各大名校爆发的“早申热”,更耐人寻味。
钱哲彬老师表示,这一结果有多个原因促成:
一方面,今年SAT/ACT等标化成绩可选,甚至不需要提供标化的申请政策,让不少标化成绩一般,但是校内GPA还不错的学生,也敢于“搏一搏”去申请那些顶尖名校。
此外,今年一些Top学校会提供充足的奖学金来吸引学生,在全球疫情和经济衰退的当下,奖学金的吸引力不容小觑。
比如,今年哈佛就实施加了一项由哈佛财政援助倡议(HFAI)支持的财政援助计划,帮助任何一位被录取的学生都能进入哈佛大学。在这项计划下,大约55%的学生可以获得足够的奖学金,每年只需支付12,200美元学费。还有20%的家庭不需要支付学费,也不需要贷款。国际学生和国内学生,都可以享有同样的经济资助。
在今年大家都抱着对“冲刺名校”试一试的心态下,美国顶尖大学真的比往年更好进了吗?
董堂荣老师分析,实际上,受疫情影响,上一年许多新生选择了gap year,加上一些大学的资金受到了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无法容纳更多潜在新生的入学体验,因此在明年形势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大学在早申录取上会采取更为“保守”的态度。
当然,这份“保守”还体现在,学校会更倾向于录取自己更了解、更有把握的学校学生,而对那些从未听说过,或者从未有学生被录取的学校,则显得更为谨慎。
钱哲彬老师提醒,尽管疫情影响了标化考试的正常进行,甚至很多学校的校内GPA分数受到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顶尖大学会降低录取门槛。
反之,越是当外部环境显示出巨大不确定性时,学校在录取时反而更趋于“保守”。
这一点,也在今年早申录取中有所体现。
相比去年哈佛将大陆唯一一枚offer给到长沙一中这所位于非一线城市的“黑马学校”,今年哈佛offer则集中在WLSA复旦、广外、深圳中学这些一线城市学校,其中WLSA复旦更是堪称“藤校收割机”。
同样,今年在中国录取相当“豪气”的斯坦福,所录取的学生来源也并不意外,集中在北师大实验、北京十一学校、上海世外、南京外国语、重庆南开等升学成绩一向出色的国内牛校。
稍显意外的乌鲁木齐一中,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黑马”,这所学校去年就刚刚录取过一名斯坦福学生。
不需要提交标化考试成绩,加上申请人数暴涨的情况下,相当于变相增加了招生官挑选学生的难度。
因此,大学招生官会更趋于保守、谨慎地评估一名学生的实力,比如更看中学生的高中学校,俗称“拼母校”;或是鼓励学生将已经参加的标化考试分数发送给学校,帮助学校进行有效判断。
所谓的“美高优势”
要一分为二看待
一直以来,尽管国内高中录取人数更多,但因为申请基数的问题,就读美高的中国学生,实际上录取比例更高,而且录取成绩更为稳定。今年,哥伦比亚大学甚至将所有中国籍offer都给予了美高学生。
那么,相比国内的中国学生,美高党真的有很大优势吗?
董堂荣老师表示,在疫情期间,美高同学的高中的知名度,平时成绩以及推荐信的可信度肯定会高一些,尤其是在标化不必要的情况下。
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在有些学校,美高学生和国内学生其实是两个“申请池子”。两类学生所面对的申请挑战,其实并没有相差很大,他不认为未来美国大学会慢慢更侧重于招美高留学生。
而钱哲彬则认为,顶尖大学招生偏向美高学生,这很正常,未来“美高党”优势还会继续存在。
近期,一项10个主要高等教育组织对全美700余所大学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由于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国际旅行遭受限制,美国院校有史以来首次将在美国高中招收国际学生,列为最重要的国际招生领域:已有56%的学校,将招生重点转向了已在美国高中接受教育的国际学生。
国际生重点招生途径
在今年这种不确定性极强申请年,美国大学会招收更多来自美国高中的中国学生,因为这样的“出错几率”比较小。
毕竟,美高系统出来的中国学生,相对而言更符合美国高校的价值判断标准,美国高中的GPA也有更强的可信度。
另一方面,美国大学不喜欢录取那些急功近利、把升学当作人生追求的学生,也不喜欢录取把大学当成自己职业化跳板的学生。
而Andover、Hill、Groton等顶尖美高从面试录取学生,到培养学生,再到评价系统,都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养、思维能力等美国大学最看重特质的培养。
不过,钱哲彬提醒,不同于我们传统认为,美高学生和大陆学校学生,属于同一个“录取池子”,似乎是在同一起跑线的竞争关系。实际上,不同大学在录取过程中,针对留学美高的学生和国内的学生,还是会有一定的划分。
换句话说,他们虽然同属于国际申请者,但是对应的考量标准其实是不同的。比如,对于Andover这样的顶尖美高,和国内的国际学校、甚至公立名校,美国大学其实在学术背景、活动表现等各方面,也会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因此,在爬藤申请上,并不意味着一位中国学生费劲心思进入美高,就一定比在国内学校有更强的优势,关键还要看学生能否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和潜质,能否充分利用本校资源。
近年来,来自非一线城市、甚至较为偏远地区的学校,也取得了越来越亮眼的海外升学成绩。
从去年拿下唯一哈佛早申offer的长沙一中学子,到今年连续两年被斯坦福青睐的乌鲁木齐一中,也可以看出非一线城市的学生,如果能展现出较强的学术能力、以及自身软实力,同样可以获得一定的申请优势。
况且,在顶尖大学看来,教育公平也是要考量的方面。为了保障教育公平和生源的多元化,也需要给到非一线城市的学生,一定的录取名额。
未来的升学竞争
软、硬实力必须“两手抓”
一直以来,虽然标化考试,在美国大学招生中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但是,以SAT/ACT为代表的标化成绩,依然是大学录取中的重点考量。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始终只停留在畅想阶段的“无标化申请”,真正成为现实。
这一非常之年的非常举措,未来会成为一种常态吗?未来的留学申请,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提高标化考试成绩上吗?
对此,钱哲彬老师斩钉截铁地表示,未来即使没有SAT/ACT,一定也还会有其他形式的标化考试。无论何时,标化考试一定会是存在的。因为大学在录取始终需要一个相对公允、统一、简单的方法,来判断学生的学术能力。
今年,MIT在宣布2020-2021申请季“标化可选”时,就强调说,这一政策只在今年这一申请季有效,以后还是会要求提交标化成绩。
MIT招生办官网上表示,“我们始终发现,SAT / ACT表现,尤其是数学部分的表现,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预测学生未来在学校的学习中,能够否取得成功。”
从今年录取整体来看,选择提交标化考试的中国学生仍然占大多数。钱哲彬观察身边录取成绩比较出色的学生,SAT一般都在1520分以上;那些获得顶级名校,甚至藤校录取的学生,主要集中在1550分左右。
学术实力,永远是名校申请中的“硬通货”。
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学生无法提供标化成绩的情况下,那些拥有出色的校内GPA、学科竞赛成绩亮眼的学生,将会显示出更大的优势。
除了过硬的学术水平,董堂荣老师认为,软实力也会越来越重要。
“我们的学生和家长需要突破中国教育的枷锁,侧重于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学生对于未来自己和世界的想法。毕竟,这些‘软实力’的培养,并不是几个月训练文书写作可以呈现的,需要长时期的积累与铺垫。”
什么是软实力?外滩君曾经探访过创校短短几年,就收获了“哈耶普斯麻”大满贯的WLSA复旦的“人才培养秘笈”。
WLSA复旦国际高中
WLSA复旦外方校长Tony Little向外滩君表示,要想进入一所顶级大学,学生需要具备如下三项特质:
首先,优秀的学术成绩是基础;此外,还需要有一些其他课外技能或者特长来展示自己是有热情和探索精神的人;第三点是他们有很独特的个性。
对世界的探索精神和热情、自我认识和鲜明的个性,这样的“软实力”恰恰是很多中国学生所缺少的部分。未来,美国大学也会更加注重对于“软实力”的考察和思考。
“我们的学生太喜欢做一个光环笼罩的好学生,我们的教育系统也十分倾向于让学生展现自己的优秀,但是对于‘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是什么?’这样的个性化认知,却很缺乏。”
钱哲彬建议,学生在打磨自己学术实力的同时,也能有意识地去探索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去让自己变得有趣,而非只是“优秀”。
的确,即使是大家眼中最为“分控”的MIT,所青睐的学生,也并非只是一群智商超群、理工科水平炸裂、没有情调的Nerd。
相反,这些学生都很喜欢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为校园添一份乐趣,合理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把自己热爱的事业做到最出色,并通过自己的兴趣追求和才华,展现独一无二的自己。
无论如何,今年早申阶段的超低录取率,已经向我们预示了接下来的常规录取,也一定不如想象中那样“乐观”。
两位老师均表示,即使是“非常时期”,升学竞争也一定不会存在侥幸心理和碰运气成分。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唯有真正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才是以不变应万变之道。
原标题:《一边是“早申大热”,一边是“录取紧缩”,非常之年的名校录取有何玄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