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气始于冬至推荐冬日进补第一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2020-12-21 14: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临床营养网 临床营养网 收录于话题#杨剑桥《中国临床营养网》签约作者16个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杨剑桥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中心副主任/中药药师

《中国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委会标准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青年委员等。

擅长:运用食疗学、营养学方法,调理各种偏颇体质状态和亚健康状态,例如:怕冷、倦怠、便秘、超重/肥胖、孕前调理、产后调理等。

门诊地点: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营养门诊726室。

『冬 至』

十一月中

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

冬季的第四个节气

冬至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古有记载,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渐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候,即我国农历把一年分为四个季节、二十四个节气和七十二侯。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年。)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冬至·食养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而夜晚最长的一天,此时也是阴气最盛而阳气最弱的时候,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

冬至养生要护阳保暖,防寒邪扰动阳气;要静摄守志,让阳气得以内藏;要以艾灸扶阳,助阳气顺利萌生;要补益膳食,滋阴养阳御风寒。

【去寒就温】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有心肌梗塞、冠心病患者、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一半病情会有不同程度地加重,多数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此时会出现疼痛加剧的症状。因此,冬至节气养生首先要去寒就温,外出时注意保暖,尤其是颈、肩、腰、腿、腹等重点部位。在饮食上慎食寒凉,以平补、温补类食物为主,如鸡肉、羊肉、莲子、芡实、赤豆、大枣等。

【适量进补】

《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即冬至节气,阴极阳生,人体顺应自然,阳气生发渐长,此时机体易于吸收外来的水谷精微物质,因此,冬至前后是食养的一个好时节,素体虚弱、慢性损伤或普通人群可在此时适量进补,增加热量摄入,抵御寒冷,提高机体抵抗力。此时进补包括平补、温补、调补三大类。

阳虚者,宜用温补法;可选干姜、肉桂、胡桃肉、羊肉等。

年高/久病者,或消化功能较差者,宜用调补法;例如扁豆、苡仁、山药、芡实,而不宜选用滋腻、壅滞、阴寒、破利、大辛大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和气血。

无病者或病后气、血虚损者,宜用平补法;即选择气味甘淡、其性平和、不热不燥、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之品。

【养护脾胃】

上述的适量进补,前提是体质适宜以及个人良好的脾胃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又是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的运化功能良好,才能使食物发挥最大的效用,否则吃再好的东西也会导致“补不进”的后果,因此,此时食养也应注意养护脾胃。饮食上最重要的就是,戒除油腻、油炸、高脂肪的食物,“膏粱厚味”会在不知不觉中损伤人的脾胃功能。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推荐膳食:

1. 材料准备

主要食材:羊肉100g,葱30g,黄酒15毫升,盐2克。

食药物质:当归5g,生姜10g。

2. 制作方法

1)将羊肉切块、 焯水备用。

2)当归清水洗净, 葱姜切片备用。

3)羊肉、 葱、 姜、 黄酒、 当归同放砂锅内, 加开水适量, 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1小时左右放盐调味即可。

3.功效:温中、补血、散寒。

4.适用人群:适用于血虚、 阳虚体质人群, 常表现为神倦乏力、 头晕、 心慌、 怕冷等症。

膳食点评: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有“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 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羊肉温,主风眩瘦病, 小儿惊痫, 丈夫五劳七伤, 脏气虚寒。生姜, 微温, 辛, 归五脏, 去淡 (痰) 下气, 止呕吐, 除风邪寒热。黄酒,最能发湿中之热。当归生姜肉汤,最适合此时亚健康或健康人群用作日常食养保健。

原标题:《【杨剑桥】气始于冬至,数九寒天已经来了,推荐冬日进补第一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