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爱米丽·勃朗特——我的灵魂绝不怯懦

2020-12-20 19: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勃朗特这一姓氏,中国读者早不陌生。通常在此姓下,有夏洛蒂、爱米丽和安妮三位英国著名作家,人称“三姐妹星座”。她们高踞文学星空,壮丽璀璨。爱米丽·勃朗特因其作品《呼啸山庄》闻名于世。她生性独立、豁达、纯真、刚毅、热情而又内向。她颇有男儿气概,酷爱自己生长其间的荒原,平素在离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为友。在写下“我的灵魂绝不怯懦”这句诗行时,年轻勇敢的爱米丽·勃朗特坚信着自己的信仰、情感,充分地感知着自我。虽年纪尚小,但她早已知晓了自己的该如何走过一生:为诗歌而生、为写作而生。

爱米丽哥哥提供的画像-画中人为安妮或爱米丽尚存疑

爱米丽·勃朗特生平

爱米丽·勃朗特(Emily Brontë, 1818.7.30—1848.12.19)生在约克郡的桑顿,比其姐夏洛蒂仅小十八个月;和夏洛蒂一样,出身于英格兰苦寒山地一个多子女的教区牧师之家。她不到两岁时随全家迁至同郡的霍渥斯,三岁丧母,像她的兄弟姐妹一样,在鳏居的父亲和终生未嫁的姨母教养之下成长。六岁开始,零星受过一些教会慈善性女子寄宿学校教育,十九岁在哈利法克斯劳希尔女子学校任教六个月。二十四岁时,曾到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家女子寄宿学校求学八个月,专习法文、德文、音乐、绘画。她属于早熟天才的类型;十一二岁开始习作诗文,二十七八岁创作《呼啸山庄》,于完成后一年出版;此前一年还与夏洛蒂和安妮共同出版了一部诗歌合集。为避时人对“妇人而为文”的刁难,三姐妹均以男性化名为笔名,爱米丽所署,是埃利斯·贝尔。她的诗和小说,当时并未赢得理解和赏识。她终生未婚,因患肺结核病不治,三十岁即辞世,生平事迹鲜为人知。

勃朗特三姐妹(居中女子为爱米丽)

其父帕特里克·勃朗特绘(1834)

爱米丽·勃朗特像她的姐妹一样,在其短暂一生,始终处于多重劣势之下从事文学实践。所谓多重劣势,主要包括家境清贫,常需为个人求学和生活出路忧心;生为女子,幼失慈母,常遭性别歧视和家务之累;此外就是穷困和疾病带来的早夭。在这些方面,如果说爱米丽和她的姐妹尚有不尽相同之处,那也只是程度更甚。另外两点,就是她比夏洛蒂短寿以及她比夏洛蒂和安妮都更赋有诗人气质和内在生活;而更为可叹的是,由于早夭,她那身后鹊起的文名,未曾给她那颗敏感孤寂的心带来些许安慰。

呼啸山庄:充满激情的世界

《呼啸山庄》创造了一个充满激情的世界,这里发生的事件超出了理性和想象的疆界,永久地刻在故事人物和众多读者的记忆中。英国作家毛姆曾把《呼啸山庄》列为他心中世界十大最佳小说之一,并评价道:“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与执着,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绘出来。”动物、灵魂、鬼魂,以及像希斯克利夫这样的难以预测的人物都是这本书的主角。惊悚的氛围笼罩着书中世界,影响着书中人物的核心关系,也孕育着狂喜、阴森、疯狂的情绪。这部作品叙说着、演绎着死亡,甚至玩弄着死亡——希思克里夫穿过凯瑟琳棺材侧板,又或将妻子伊莎贝拉的狗从花园的钩子上吊起来——它着迷于人类的极限,沉浸于死亡与邪恶的力量、冲动的行径、幼稚而崇高的情感,不可抗拒的意志力以及邪恶背后的可怖后果。

1874版原版呼啸山庄的封面

《呼啸山庄》具有精妙的布局、复杂的时间线和多角度叙述模式,在生动呈现的家族历史和大环境中穿插不平凡的故事。这部作品中也表现了对于“幻想”的迷恋,尤其是情色幻想在人们生活中的力量;情色与财富、权力继承、土地继承是不可割裂的——在了解关于希斯克利夫的真相之前,伊莎贝拉都认为他是“一个浪漫的英雄”——在这个精心策划的关于继承、近亲结婚和偷盗的故事之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幻想。爱米丽·勃朗特着迷于超越极限的感情,但又能将其控制在严肃文学的范围之内。她反对典型哥特式小说和维多利亚时代情节剧中歌颂的人的精神与社会力量以及其中揭示道德启示的情节,独具匠心地将其写作基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与物质世界,通过复杂的时间场景和叙述模式,将哥特式小说写作模式转换为心灵探索的模式,扩大了英国小说的叙事范围和情感上的力量。

《呼啸山庄》网格本

《美国威格评论》评价《呼啸山庄》道:鉴于本书所具有的惊人原创性,加之作者拥有如此强大的想象力,很自然,人们对它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确实,它是如此强有力,以至于人们非经细致阅读,无法轻易地辨别阅读它所产生的印象,更无法自信地谈论它的功过。我们被它带着,穿过一片新的地区,一片忧郁的荒原,点缀着零星美景;我们被它带着,触及强烈的激情,极度的爱与恨,以及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的悲伤。

爱米丽·勃朗特的诗歌

爱米丽的贡代尔诗篇

爱米丽·勃朗特是为数不多的著名诗人兼小说家之一,她的诗与小说创作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的两百多首诗作出现在与姐姐安妮·勃朗特共同创造的“贡代尔”世界故事中,记录于《贡代尔诗篇》手稿(现藏大英图书馆)。这些诗的力量来源不在于潜在的叙事背景,它们同维多利亚时代其它的伟大诗歌一样,利用不同人称抒发热情洋溢的辞藻,以形象化关于身份和自我探索的问题。她的诗同《呼啸山庄》一样,沉浸于极限的情感和激情、失落与遗忘的场景,以及人类面临死亡时的欲望。她的姐姐——同为著名英国作家的夏洛蒂·勃朗特评价她的所写的诗为“一种独一无二的音乐——狂野、悲怆、令人振奋”。

No coward soul is mine,

No trembler in the world’s storm-troubled sphere;

I see Heaven’s glories shine,

And Faith shines equal arming me from Fear.

我的灵魂绝不怯懦,

绝不颤栗,哪怕在风暴肆虐之地:

我看见天堂之光闪耀,

信念亦同样闪耀,助我抵御恐惧。

(爱米丽诗节选,王柏华译)

撰稿:冯娅

原标题:《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爱米丽·勃朗特——我的灵魂绝不怯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