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宁国北路上的美食记忆
原创 王振华 上海老底子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宁国北路上的美食记忆
王振华
1980年代黄兴路天桥旧影
宁国北路位于上海东部的杨浦区,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马路,北起五角场环岛,南至长阳路。
这条马路于民国十五年始筑,曾名淞沪路(控江路以南路段),是当时大上海计划中连接市中心的主干道之一。1931年命名为黄兴路,以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命名。1964年8月改名为宁国北路。1985年8月,重新恢复使用黃兴路原名。
1980年代黄兴路旧影
宁国北路一路向南,与控江路、周家嘴路等重要干道相交,中间跨越了东走马塘。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沿途开办了不少著名企业,如上海光学仪器厂、上海乳胶厂、上钢二厂等。
1990年代初上海光学仪器厂旧影(来源:yiyi01831sh的博客)
1980年代上海乳胶厂旧影
1980年代上钢二厂全景旧影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宁国北路以西、控江路以北区域修建了凤城新村,宁国北路以东区域建设了控江新村,控江路以南,则建设了凤南新村。随着这些大型居住区的陆续修建,让原本属于乡村僻壤的这块区域,成了杨浦区人口密集的热闹所在。
1980年代黄兴路桥旧影
我幼年时,就住在宁国北路沿线的工人新村中。在记忆中,除了马路两旁的大楼外,就是几家饭店、饮食店的美食印象深刻了。
再也找不到的
五角场大众饮食店
上世纪七十年代,五角场街心花园北侧、著名的朝阳百货商店隔壁,曾有一家规嫫不大的饮食店,店名依稀记得叫大众饮食店。
1980年代五角场旧影
朝阳百货商店
大众饮食店外表很破旧,但是在当时的五角场地区赫赫有名,大约除了不远处的淞沪饭店就数的着它了。店里的阳春面、肉包和大小馄饨等都很有名,尤其是菜肉大馄饨,馅是荠菜肉糜,所用盛器也很别致,是大号的蓝花搪瓷碗,别具一格,至今难以忘怀。
1975~1980年间大众饮食店旧影
店里的营业员都是年龄比较大的阿姨。每当馄饨出锅,阿姨们在“馄饨来了”的吆喝声中昂首阔步地端着装着很多碗馄饨的大托盘走到你的桌前,用钢丝碗夹夹起蓝花大搪瓷碗,重重放在你的面前,望着碗中满满的元宝状的大馄饨,和着扑面而上的热气,食欲顿时充满了全身。
菜肉大馄饨
当年我每年暑假经常去江湾游泳池游泳。游毕腹内空空,走到五角场,总是用省下的车资钱,走进大众饮食店,忙不迭地去叫一碗菜肉大馄饨吃。荠菜的鲜、肉馅的香,兼之馄饨皮的嫩滑爽口,三者在口腔里混合在一起的时刻,让年幼的我体验到了品尝美食的幸福。于是吃毕,感觉全身重新充满了生机,然后十分满足地沿着宁国北路一路步行走回家。
江湾水上乐园。造波池和水上滑梯,那时候最刺激的项目啊!
江湾体育场,这个地方曾经是“大上海计划”之中的市立体育场。
现在,五角场经过彻底改造,成为了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五角场环岛也变成了下沉式广场,上面建起了大巨蛋,大众饮食店早已踪迹全无了。但是,在我的记忆里,大众点心店和它的蓝花搪瓷碗,永远也抹不去了。
消失的
控江饭店
五十年前,控江路宁国北路口、杨浦区文化馆对面,有一家规模不小的控江饭店。
1980年代杨浦区文化馆旧影
饭店不是老字号,而是一家开在新建住宅楼下的具有鲜明上世纪六十年代特色的大众饭店。
它的南面和西面有不少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五层住宅,当时称之为新工房,意即新型工人住房。这些住宅的设计在当时颇为超前,很多是那时十分少见的独门独户式房型。这样房子,即使到了九十年代,也并不显得很落伍。虽然号称新工房,其实居民中工人很少,主要分配给了干部和知识分子等。
图中红点处便是当年控江饭店位置
饭店的北面,隔着控江路也是一排连续的五层大楼,大楼建造年代早于马路对面的新工房,面南座北,呈L型,从控江路凤城路口一直转弯延续到了宁国北路上,足有100多米长,十分雄伟和抢眼,是当时控江路上的标志性建筑。大楼一层是控江路百货商场,楼上是住宅。由于大楼的造型和百货商店的存在,这里成了当时杨浦区著名的地标之一,控江路也因此而著名起来。
由于周围遍布工人新村,控江饭店便作为配套的生活设施开办出来。因为是开在新建住宅的楼下,所以并没有老饭店的那些氛围。
锅贴
进得饭店门来,左手是锅贴操作间,大大的平底锅贴煎锅首先吸引住每个走进店来顾客的眼球。每当一锅锅贴煎好,师傅便移开锅盖,香气四溢中用锅铲当当当地敲着锅沿,大声吆喝道“锅贴好了”,顿时整个店堂内都弥漫着锅贴的香味,那情景,谁也挡不住诱惑。进门右手,便是收银台,再往里,是大约近200平方米的店堂,放了二、三十张方桌。由于是住宅楼下,店堂里立着很多根柱子,因此放眼店堂,并不能一览无余,但这也算是一个特色吧。
控江饭店虽然没有历史渊源,走得也是为工农兵服务的大众化路线,但饭店经营得并不马虎,完全称得上是价廉物美。由于是大众饭店,因此店内并没有标榜属于什么帮,也没有什么招牌菜之类,实际上就是沪上口味的家常菜、再加上一些江南常见的面点而已。但这十分符合当时的整个社会氛围,同时也可以让大家毫无负担地走进店来,消除进饭店吃饭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嫌疑。虽然如此,但这家饭店做的菜口味并不差,至少是在那个年代里,是我所能吃到最好美味之一了。
至今难以忘怀这家饭店的荠菜肉丝豆腐羹、红烧肚档、炒肉片、炒猪肝、家常豆腐、黃豆骨头汤和小馄饨、鲜肉锅贴的美味。
肉丝豆腐羹
黄豆骨头
记得当时肉丝豆腐羹、黄豆骨头汤都是8分钱满满一大碗,炒肉片、炒猪肝等3角7分一盘,虽然除了肉片、猪肝之外,配料经常只是大白菜帮子,但炒得油水十足,肉嫩不老,吃完盘中菜后,将剩下的汤汁伴进饭里,真的妙不可言,对当时正需要油水的人们,这的确可称的上是美味佳肴了。
面点方面,阳春面8分钱一碗,小馄饨1角一碗,鲜肉锅贴1角2分四个。特別是那个鲜肉锅贴,面韧底脆,肉馅饱满,盛到盘中滋滋作响,咬到嘴里汤汁四溢,鲜美无比,说实话,以后再也没有吃到过如此美味的锅贴了。
如今,控江饭店已经不存在了,原来的店堂,已经不再作为饭店使用,但它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留给我的美好记忆会永远存在。
现在,每当到了点心店,看到锅贴出锅,脑海里便条件反射式地立刻浮现出当年控江饭店锅贴师傅揭开锅盖、满满一锅冒着腾腾热气的锅贴的情景。那样场景、那样的美味,什么时候再能品尝到呢?
这成了我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愿望。
(配图除标注外,均来源:《上海市杨浦区地名志》和网络)
鸣谢:王振华先生赐稿分享!
王振华先生热文
原标题:《宁国北路上的美食记忆(作者:王振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