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8848.86米珠峰新高度 |《中国测绘》2020年第12期精彩抢先看

2020-12-18 16: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可快速关注我们

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珠峰新高度的公布,展现了中国人不断攀登、勇于突破的精神,也彰显了中国科技的进步和大国风范。《中国测绘》杂志2020年第12期将为读者讲述那些为珠峰新高而“攀登”不止、奋进不止的动人故事。

《中国测绘》2020年第12期封面

目 录

本期主题:8848.86米珠峰新高度!

珠峰新高度 不断攀登 不断突破

发扬光大珠峰测量精神

珠穆朗玛峰新高程数据向全世界公布:8848.86米——为啥大家伙儿要给这个“大家伙”量身高?

珠峰高程测量:需要一个长期的科学探索过程

中国勇士完成世界最高峰登顶测量——专访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杨宏山

对话李国鹏:现场总指挥的时艰与迎击

那是不能忘怀的眷恋——回望珠穆朗玛

演算8848.86——访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郭春喜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记2020珠峰脚下的测量人

世界之巅的考验

卷首语

珠峰之光

关注

术业专攻,描绘绿水新颜——甘肃省测绘工程院疏勒河水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侧记

观点

坚持和坚守——访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院长张志华

视角

宁波测绘机构改革实践实录——专访宁波市测绘和遥感技术研究院院长张荣华

后疫情时代转型升级路——专访广东科力达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计学

技术

面向单元管控的空间规划实施单元管理系统探索实践

走进最美地理

心中的圣山——博格达

智慧应用

基于空间大数据与物联网感知技术的污水管网排外水应用研究

专栏

杨震澎:测绘地理信息同心圆分类及监管对策思考

杨浪:张家界的雕像

人文地理

史丽娜:大运河与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黄玉才:蜀道天险——石柱“万寿寨”

国际·书摘

移动激光雷达数据分类的全自动化

资讯·活动

每月测绘资讯概览

2020年第12期

精彩抢先看

虽然说测定珠峰高程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标志,然而给珠峰“量身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中国测绘》杂志记者近日采访了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官员、测绘专家:司长武文忠、副司长陈军,请他们就中尼共同发布珠峰新高程数据有着怎样的背景和意义、珠峰测量取得了哪些技术突破、有了权威的高程数据今后是否还会再测珠峰等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珠峰测量数据对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精确测量珠峰高程也是一个国家测绘科技水平与积累厚度的综合体现。”——武文忠

“测量珠峰是人类认识地球的重要标志……同时,今年正值中国和尼泊尔国家建交65周年,也是人类首次从北波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是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还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此时,再次开展珠峰高程测量,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陈军

2019年6月,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武文忠(前排右一)率团前往尼泊尔加德满都,与尼泊尔测量局局长Prakash Josh(前排左一)签署中尼珠峰联合测量谅解备忘录。图为签约后中尼双方人员合影留念。

“此次中尼合作开展珠峰测量,开创了友好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的典范。”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中尼珠峰测量联合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党亚民表示,任何事情只要两国科学家或者两国人民互相尊重,讲科学,讲事实,就一定能做好。

作为此次珠峰测量的技术负责人,党亚民可谓呕心沥血。在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日子里,从技术方案的设计、中间的技术支撑和保障、重大技术问题研讨、内业数据处理、多种检核计算,仪器设备的选择,到两国数据处理和成果发布技术合作与协调处理等,只要涉及到珠峰测量技术的大事小情,都要由他来协调解决。

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中尼珠峰测量联合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党亚民在珠峰地区指导协调技术工作

每次珠峰测量,都体现了我国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彰显了我国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体现着中国测绘人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作为此次珠峰测量项目组织实施组组长,杨宏山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感慨,“发扬前辈开创事业、敢打敢拼的英雄气慨,确保珠峰高程测量顺利实施、圆满完成,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我们做到了”。这一天来得太不容易,两个小时的采访,杨宏山局长动情讲述着测量登山队员登顶的故事,仿佛这一刻就在昨天。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杨宏山接受本刊采访

“实际上每次珠峰测量都非常艰难,这回是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一波三折’!”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2020珠峰高程测量现场总指挥李国鹏说。

两次冲顶失败后,队员们不仅体力消耗大,思想上的包袱也很重。作为现场总指挥的李国鹏同样扛着巨大的压力,但他必须消化好情绪,组织好团队,抓住最后一次窗口期向上攀登,向峰顶迎击。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也不会去想失败,不去想如果成功不了怎么办,更不会想到自己的得和失——这个任务一定要完成!”——李国鹏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2020珠峰高程测量现场总指挥李国鹏

“4月12日至5月13日,作为2020珠峰测量前方宣传组第一阶段组长,我在前方记者的驻地——海拔4300米的西藏定日县和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工作生活了整整一个月。”

“这一个月,我带领由媒体记者、宣传人员及服务保障人员组成的团队,克服高原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等困难,拼搏奋斗、挑战自我、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2020珠峰测量宣传报道任务。作为这一重大工程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我们和测量登山队员同吃同住、朝夕相处,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忠实记录他们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倾注了满腔心血和热情。”借由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副主任陈兰芹温柔动人的笔触与所见、所思、所感,杂志读者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此次珠峰测量的幕后点滴。

陈兰芹位于大本营的2005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

12月8日,珠峰新高度公布。除了前期外业测量人员的努力,这也是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郭春喜与46名组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一个数字,包含的是热爱、信念、责任、与专业,这也是他与珠峰的缘分。

郭春喜已与数字打交道30多年,数字几乎成为他生活的全部,并且参与过2005年珠峰测量时的数据处理工作。“我们有信心计算出来的珠峰高程是科学的、合理的、精确的、可靠的、创新的。”采访中,郭春喜表示。

本期杂志将为读者带来珠峰新高演算的的背后故事。

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郭春喜

见到参加2020珠峰高程测量任务的部分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员,是在轰轰烈烈的珠峰高程外业测量结束一个多月后。此前通过屏幕见到的他们,浑身做好了防寒防冻的武装,唯一露出的脸上,也因布满了严寒和强烈紫外线造成的冻伤和高原红而无法很清晰地辨别真容。而在接受采访时,他们都早已经回归工作岗位,身着短袖一身轻,精神抖擞。

《中国测绘》杂志记者此次专程来到西安,走进国测一大队,走近参与2020珠峰高程测量项目的队员们,听他们讲述从启动到结束,从后勤到外围测量,从幕后到台前,参与这项重大任务的经历和感受。

队员李峰在中绒交会测量点

“在这次登珠峰高程测量过程中,你们印象最深刻、最难过的是什么?”

“在高海拔的地方,每一刻都很难熬。是那种——时时刻刻都想放弃,但是一想到整个团队都在作战,看着周围的队友,就必须要咬牙坚持,凭着意志力也要扛下来的难熬。”

“如果有机会,还会来攀登珠峰吗?”

“如果国家任务需要,我义不容辞,如果是个人行动,我觉得自己是绝对完成不了目标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太累太难了,那是一种,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想象不来的难……”

邢雄旺和张伟琪是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的队员,也是这次2020珠峰高程测量被选拔测量登山队10名中的两位,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对话中,记者与他们一起回顾了他们参与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历程。

测量登山队合影留念

20世纪90年代,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就开始了市场化的经营道路,是全国城市中较早一批实施市场经营的城市院之一。

“近几年,行业变化大,在这错综复杂的变化之中,我们仍能把握好方向,院生产经营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有一些自己探索并坚守的发展方针,贯彻‘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文化立院”的理念,坚持“全院工作盘棋、勘测信息一体化,软硬实力齐发展’的发展战略。”青岛院院长张志华如此说,也正是全院的坚持和坚守,才让该院稳稳地立于时代变革潮流中。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院长张志华

宁波市测绘和遥感技术研究院的组建是宁波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更好履行“两统一、六方面”职责的迫切需要,也是宁波市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全面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整体布局、高水平打造新时代测绘遥感技术支撑队伍的重要举措。作为浙江省测绘机构改革的典型样本之一,对测绘机构改革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和引领示范效果,本刊对宁波市测绘和遥感技术研究院院长张荣华进行了专访。

宁波市测绘和遥感技术研究院院长张荣华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阅读《中国测绘》

2020年第12期

《中国测绘》期待您的来稿

《中国测绘》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变迁的

记录者、思考者、传播者

自然资源部主管

中国测绘学会主办

面向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全国性综合刊物

投稿信箱(只接受电子投稿):

letters@sino-survey.com

《中国测绘》全年征订中,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可在线订阅

原标题:《8848.86米珠峰新高度 |《中国测绘》2020年第12期精彩抢先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