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宁夏涵江村:第一书记带咱养牛奔小康
昔日烂泥滩,今日涵江村。 秦振邦提供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偏城乡,曾有一个叫烂泥滩的小山村。烂泥滩村的确是一个贫困村,只不过烂泥滩村并没有一处固定的“烂泥滩”。
曾经缺水的西吉县一度水土流失严重,一道道雨水冲蚀的黄土沟里散落着各个小村庄。走在未经硬化的土路上,就是晴天一身土,下雨下雪两腿泥的“烂泥滩”。
2017年底,叫了不知多少年的烂泥滩村脱贫了,也改名了。因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对口支援烂泥滩村,于是村子改名为涵江村。从“烂泥滩”到涵江村,这个仅有123户502人常住的小山村,在驻村第一书记秦振邦及各方共同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书记借力金融政策发展牛产业
村庄的发展离不开带头人。秦振邦就是涵江村发展的那个带头人。
2016年3月,在中国人民银行西吉县支行工作的秦振邦成为单位对口帮扶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那年秦振邦57岁,距离60岁退休也不过还剩三年。领导找他谈话,他便答应下来,想着驻村是不是就下去“混一混”。谁想到,从此一头“扎”进了农村。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西吉县人,但秦振邦从小在县城长大,并没有在农村工作生活过。等真正到农村去,才发现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秦振邦知道工作干好没那么容易,“那既然去了,就俯下身子好好干吧。”
工作一年后,西吉县委、政府根据脱贫攻坚工作需要,调整各村对口帮扶单位。2017年3月,秦振邦成为烂泥滩村驻村第一书记。
相比之前秦振邦担任第一书记的村,烂泥滩村在大山深处且条件更差、脱贫难度更大。这个村距离县城有30余公里路。已有一年扶贫工作经验的秦振邦很快了解了烂泥滩村的基本村情。当时全村123户常住村民,有1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村里没有主导产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村集体经济。“可以说就是一个烂泥滩,啥也没有。”
当务之急,一定是为烂泥滩村找准一个产业去发展。和单位领导商量后,秦振邦认为村里或许适合养牛。
为啥适合养牛?秦振邦解释,村里没有水浇地,全是山坡地,种粮食不成,没啥效益,不如种饲料玉米。他了解到西吉当地有些乡镇养牛养得很好,效益也好。再者,村民以前家里多多少少都养过耕地的老黄牛,换一种肉牛养,也能养大赚钱。而且他观察到,牛肉的市场价格一直在稳定上涨,养牛一定是门好生意。
2017年5月,秦振邦和村两委班子一道,在烂泥滩村组织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主要讨论烂泥滩村发展靠什么、做什么。他在会上讲道:“穷的根源在哪呢,主要是没有产业。没产业,贫困户增收问题咋解决?咱种粮食种不成,全种玉米嘛,种草养牛嘛。”
秦振邦讲完后,村民都不太乐意干,还提出问题:养牛的钱哪来?靠贷款贷不到那么多钱,还有一些农户本身就有贷款,银行不可能再放贷。祖祖辈辈种粮食都不行,种草就能行?
村民提出问题,秦振邦想办法解决,“还是要围绕我们部门优势,协调商业银行,增加金融扶贫贷款的量。”
很快,秦振邦向单位领导汇报后,中国人民银行西吉县支行、商业银行、西吉县金融办三家单位的领导一道,在烂泥滩村召开了现场协调办公会,商议能否在烂泥滩村开展金融扶持试点工作,先行先试。
一周之后,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纷纷拿到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额度,一些信用评级好的贫困户,甚至拿到了10万元的贷款额度。
就这样,烂泥滩村的百姓拿到了贷款,开始养牛了。
烂泥滩村脱贫、改名
2017年那年,养牛贷款批下来后三五天时间,村里就有符合贷款条件的8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贷款买了牛。
当年村里的养牛数量,从年初的80余头增加到年末的270头。年底,烂泥滩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便从2016年底的2800元增至6500元。村里的道路硬化了,下雪下雨也再没有了“烂泥滩”。这个百十年来的贫困村当年便脱贫出列。
适时根据安排,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对口帮扶烂泥滩村。考虑到烂泥滩村这样的名字确实不符合脱贫攻坚当下新农村应有的新风貌,于是2018年元月,烂泥滩村正式挂牌更名为涵江村。
有了新名字的涵江村,村民发展劲头更足。
秦振邦(中)走村入户讲解政策。 秦振邦提供
村民尝到了养牛的甜头,纷纷扩大养殖规模。到2020年,村里的养牛数量达到900余头。 养牛最多的一户人家,从2头增至80余头。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一万元。
在决定村里发展养牛产业时,秦振邦和村两委班子就决定在村里推开饲料玉米种植。秦振邦告诉澎湃新闻,“养牛要算账,算账才能说发展。你搞养殖业,肯定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草不种拿什么养牛呢?”
2017年,涵江村鼓励村民种植了1200亩饲料玉米,之后逐年增长,至2020年达到2400亩。
“一头牛要有3亩地的草保障牛饲料,养10头牛,家里必须有30亩地才能把10头牛喂住(喂得饱)。如果靠买饲料喂牛那就赔钱了。”秦振邦算起账,“种洋芋,一亩地年景好收3000斤赚1000元左右,种玉米一亩地收入除去人工成本赚1150元。”今年玉米饲料价格上涨,种玉米饲料远远赚了。
不过村里的玉米地越种越多,收割也成了大问题。莆田市涵江区了解情况后,为西吉县涵江村投入60万元购买大型收割机械。以前村里每家每户收玉米要收40天,现在一台机子收全村几千亩玉米地,只要23天。
在秦振邦看来,贷款就是输血,养牛产业就是造血。再加上对口帮扶、村民务工,几项相加,4年里,涵江村不仅脱了贫,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带着妻子驻村的第一书记
涵江村脱贫攻坚成绩显著,2017年3月秦振邦到村上工作,“轰轰烈烈干了一年”,当年年底涵江村便脱贫出列。
四年下来,因为驻村工作,秦振邦获得不少荣誉,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固原市十大道德模范、固原市脱贫攻坚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西吉县驻村优秀第一书记……
除此之外,中国人民银行西吉县支行扶贫工作队,还获得了中国人民银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的定点扶贫先进集体。
回想驻村工作这四年,秦振邦感慨,荣誉得了不少,但家人也亏欠下了。“也有受委屈的时候,就忍耐下去。”
驻村的日子很辛苦。刚到涵江村时,秦振邦一个人住在村部,要自己做饭、提水。后来他的妻子也搬到村里陪他,一住就是两年。
这两年妻子身体不好,秦振邦就一个人住在村里,自己做饭吃。他调侃自己的一日三餐,“早晨烧洋芋、中午炒洋芋、晚上煮洋芋 ”。年轻时在部队学会了做饭,没想到临退休,在村里又用上了这项技能。
新来一起驻村的年轻小伙子不会做饭,秦振邦做完饭,小伙子就洗锅。
2019年底时,秦振邦到了退休年纪,也办理了退休手续。组织还是希望他能在涵江村多工作一段时间,把涵江村“扶上马再送一程”。家人得知后坚决反对,“第一书记是个多大的官吗?”
秦振邦想了想还是留下了,他决定站好最后一班岗,待涵江村脱贫攻坚的验收、考核工作彻底结束。
微信里,秦振邦的个性签名也是很早以前QQ的个性签名:“人生就像舞台,不到落幕,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么精彩。”
无意之间,这句话成为秦振邦临退休这几年的写照,“也是我人生的一种追求吧,一种心态。”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