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留住一砖一瓦里的老上海……看这些建筑遗产是如何保护的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2020-12-18 17:12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2020年,正值上海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4周年,也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成立一周年之际。12月18日,“百载重光——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修缮特展”在闵行博物馆开幕。从华东政法大学(原圣约翰大学旧址)的清水墙砖、徐家汇天主堂的花砖、石雕滴水兽到天后宫的蝴蝶瓦、叶家花园的绿色琉璃筒瓦……展览通过历史原件和传统修缮工艺的展示,既呈现了上海近代优秀建筑的历史剖面,又向公众传递出建筑遗产背后的保护和修缮理念。

蝴蝶瓦

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展览分为“昔日芳华”、“技护瑰宝”、“再现荣光”三个部分。“昔日芳华”主要展现上海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的建筑文化,展示上海近代建筑遗产中的代表性作品;第二部分“技护瑰宝”主要展示近代建筑修缮工艺和技术;第三部分“再现荣光”主要展示近年来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的优秀案例,包括海派住宅、宗教、观演、典当、商业、文化等多种功能形态的建筑。

花砖、滴水兽,蝴蝶瓦,每件展品背后都有一段建筑修缮故事

建筑遗产作为不可移动的文化遗迹,如何在一场展览中凝固和呈现?展览的学术顾问、建筑保护和修缮专家沈三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展览主要以一些珍贵的历史建筑构件,微缩模型、传统五金件、修缮工具和图纸、照片的形式进行展示。而为了展示操作性很强的修缮技艺,现场会有文物修缮工艺的详细剖析,同时在展陈上还搭起了脚手架,模拟建筑修缮工地,参观者在入口处还能自主选择一顶建筑安全帽……

展览现场,第一展区

展览精选了来自上海市各个历史保护建筑的展品86件,其中历史原件48件。仅“砖”就有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清水墙砖、原跑马总会的现上海历史博物馆外墙的竖向裂纹清水红砖、卜内门洋行外墙的LUNHING砖、徐家汇天主堂的花砖等。“瓦”有天后宫的蝴蝶瓦、叶家花园的绿色琉璃筒瓦、上海历史博物馆的红色西班牙筒瓦等。

徐家汇天主堂

作为展品之一的徐家汇天主堂的花砖距今至少有百余年的历史,体现了当年的工艺技术水平。据沈三新介绍,上海徐家汇天主堂是1910年竣工的,铺设教堂的水泥花砖当年是从国外进口,工艺比较特殊。即便现在国内有仿制,也不一定达到它原有的技术水平。近年在徐家汇天主堂的修缮过程中,掉下来的这些花砖,整体保存得非常完好。为了从工艺技术角度研究和学习,会保留少量几块原物用作研究。

徐家汇天主堂水泥花砖

徐家汇天主堂滴水兽

同样也是来自徐家汇天主堂的石雕滴水兽则是因为构建损坏较严重,在修缮过程中被替换下来的。“这次展出的滴水兽它缺了一个耳朵,是一个残缺的构件,但它确实是历史的遗留物。”

此外还展出的建筑构件原件包括跑马总会旧址楼梯栏板花饰、柚木壁炉等。

跑马总会旧址的柚木壁炉

木结构楼梯转角立柱

还有部分展品是根据实物复制的微缩模型,比如根据上海商船会馆的戏台藻井复原的藻井模型;在建筑修缮过程中制作的上海总商会旧址模型和上海历史博物馆(原为跑马总会旧址)模型等。还有一些五金构件也都是在建筑修缮的过程中替换下来的。

商船会馆

根据上海商船会馆的戏台藻井复原的藻井模型

上海历史博物馆(原为跑马总会旧址)模型

据悉,这些展品有来自同济大学和徐汇区房管局等机构的收藏,也有来自企业和私人收藏。

“清水墙”、“水刷石”、“贴面砖”,展现濒临失传的文物修缮工艺

“鹅卵石”墙面的思南公馆、“水刷石”装饰的原跑马总会(现在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外墙、“水磨石”地面的美琪大戏院、以“清水砖墙”为外立面装饰的上海总商会、传统工艺彩绘玻璃……这些在普通公众听来有些许陌生的传统施工工艺构成了独具风格的上海近代建筑特色,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迹。

美琪大戏院

上海总商会旧址模型

此次展览的第二部分“技护瑰宝”对上海近代建筑修缮工艺和技术进行了集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对每项工艺的工序进行分解。

比如上海总商会旧址的外立面90%所采用的是清水砖墙工艺。所谓的“清水砖墙”工艺主要是通过砖的排列和砖缝的形式来表现出清水砖墙的美丽。上海总商会外立面采用的是“元宝缝”。

原跑马总会(现在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外立面采用“水刷石”工艺,通过水泥和石渣搅拌,涂抹在墙上,而后用刷子刷去表面水浆,用水冲洗,形成整个墙面有小石子凸起的纹理作为墙面主装饰。据介绍,  ‘水刷石’1916年开始在上海逐步推广使用,成为上海近代建筑主流的外墙装饰形式。现在正在修缮的上海展览中心(原中苏友好大厦)其外立面也是“水刷石”, 这次修缮也是采用原始的水刷石工艺。

上海历史博物馆(原为跑马总会旧址)模型 局部

上海还有很多建筑外立面采用的是“面砖贴面”,它也是上海比较普遍的一种近代建筑的装饰形式。比如上海第一百货(原来的大新公司),它从建造至今已有将近80年的历史,其外立面砖依然保持了很好的质量,90%以上的面砖都是原始的面砖。如今的“网红建筑”武康大楼其外立面也采用的是面砖贴面的形式。

典型外墙工艺——清水砖墙

沈三新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在所有这些工艺中,除了“清水砖墙”是作为中国传统外墙装饰一直沿用外,其它工艺现在很多都只是作为修缮技艺保留,而随着能够做这些工艺的工匠越来越少,这些传统修缮工艺也濒临失传。

典型室内装饰——水泥花砖

典型室内装饰——水磨石

典型室内装饰——天花平顶

典型外墙工艺——鹅卵石

“这些工艺都是伴随着水泥的发明而产生,它们都是以水泥作为粘接材料。在上世纪初期都是很时髦的工艺,通过不同的装饰手段,呈现多种建筑装饰的艺术效果。”而为什么不在现在新建的建筑中沿用呢?“因为这些工艺有一定的复杂性,施工的难度也比较大,另外能够做这些工艺的工人、工匠越来越少,再之现代装饰材料发展迅速,所以这些工艺可能做的会越来越少,就濒临失传。”

木工工具

“这次也是想通过文物修缮工艺的展示,唤起人们的美好回忆,希望有更多施工企业、工匠能够把这些传统工艺继承下来、传承下去。”沈三新说。

文物建筑保护,遵从“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

建筑遗产作为城市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它既是一种历史的记忆,同时又是工艺、科学技术、艺术的展现。上海文物建筑的特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革命文物占比高。近现代建筑中很多不仅保存完好,而且至今仍具有使用价值,这也对上海近代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出更高的要求。

文物建筑在保护修缮的过程中要遵从“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真实性”是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完整性”包括对文物环境的保护,“不改变文物原状”是基本准则。此外还有“最低限度干预原则”,不可移动文物还强调“以原址保护为主”。

上海总商会旧址

据文物保护专家、上海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孔三介绍,建筑文物在具体的修缮过程中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我们一方面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另外还要大力倡导工匠。上海已经有好的工匠了,但是也远远不够。”

行业协会、上海市房管局所属的上海历史建筑保护中心都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先后组织一些修缮工艺竞赛,如“清水墙”修缮、“水刷石”竞赛,“扯制天花线脚”竞赛等,协会目前正在筹建工艺技术的实训基地。

近年来上海市在建筑遗产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方面也涌现了很多优秀案例,如陈望道旧居、武康大楼、上海总商会旧址、荣宗敬旧居、商船会馆、旧上海图书馆旧址、美琪大戏院、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徐家汇天主教堂、佘山天主教堂等,这些都将在展览的第三部分有所呈现。

展览海报

据悉,此次展览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指导,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和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展览于12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展期将持续4个月。

    责任编辑:陆斯嘉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