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丨导演林超贤:拍电影,表现我所欣赏的精神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原本在今年春节档上映的电影《紧急救援》改在了岁尾,12月18日正式公映。该片是香港导演林超贤近年来深耕内地市场的第三部作品——2016年,国庆档的《湄公河行动》展示了中国缉毒特警跨境擒凶;2018年,春节档的《红海行动》口碑和票房双赢,林超贤在次年凭借该片拿下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2007年时,林超贤便在内地将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翻拍为动画片《闪闪的红星之红星小勇士》。值得一提的还有,动画片粤语版由香港全明星阵容配音。这位典型“学自片场”逐渐成名的香港导演,上个世纪末才独自拿起执导筒。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二个十年,是他导演生涯的黄金发展期。不独几部港片卡司阵容愈发壮大,题材也从过往的警匪搏杀旁涉到华语电影不多见的体育片。而《湄公河行动》的成功,则让业界不得不对一名香港导演可以把内地“主旋律商业大片”拍得完成度如此之高啧啧称奇。林超贤,也几乎成了执导此类题材导演的不二之选。
《紧急救援》海报
《紧急救援》其实是“主旋律商业大片”从军旅特战题材向行业类型片转型大潮中的一例。去年暑期档,先是《烈火英雄》上映,该片以“大连7·16油爆火灾事件”为故事原型。在中国消防部队从公安序列现役编制,移交应急管理部行政编制后的次年推出,展现了穿上新式火焰蓝制服的消防战士,如何在熊熊烈焰前成了“最美逆行者”;同年上映的《中国机长》,取材于四川航空英雄机组临危不乱,处突成功的真实事件,展现了中国当代民航飞行员和空乘的职业高光时刻。《紧急救援》的投资方之一,是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电影里呈现的,也正是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下属沿海基地,职业救援精英们的英雄事迹。
《紧急救援》导演林超贤(左)与主演彭于晏
港片时代,人们耳熟能详的台词有一句“廉署请你去喝咖啡”。过往反映廉政公署、G4保护要人组,飞虎队,以及马上就要上映的以港警E.O.D(排爆小组)为人物原型的《拆弹专家2》,都可以在泛泛冠名的警匪片之外,归入“特种”行业类型片。而在大洋彼岸的好莱坞,行业类型片更是蔚然大观,仅与《紧急救援》题材类似的,就有2006年凯文·科斯特纳主演的《惊涛大冒险》,那也是一曲反映美国海岸警卫队专属救援精英舍己救人的“赞歌”。
值得关注的是,三部内地题材行业背景的《烈火英雄》《中国机长》《紧急救援》,都是由中国香港导演执导的。《紧急救援》定档2020年春节档后,林超贤曾在北京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我们的话题从一张他和主演彭于晏在水下开香槟的杀青照聊起,“在水下拍戏真的不能有太多NG的。我本来对潜水完全不懂,因为拍这部戏才有了第一次。所有演员其实也面对巨大的压力。当时就是在水底用摄像机拍了开香槟,大家都是如释重负的感觉。”
杀青啦
【对话】
“动作片应该是一种观感,一种能量”
澎湃新闻:注意到你近些年来一直在内地拍片。这次是怎么想到要拍以中国海上救援救捞为题材的电影?
林超贤:拍的时候,已经接触这个题材五年了。应该是在我拍《破风》时,刚好对方找我来聊,当时没有什么感觉,首先这种戏(海上救援)的确是没有拍过,其次是里面有很多难题,凭我当时的经验未必能解决到。出来见面的时候他们给了一段视频我看,是救援队真实救援视频剪辑在一起的短片。我在手机上看的,觉得好感动,因为我们常常在电影里见到的那些大风大浪,是真实存在的。这些人出去救人,面对那么强大的大自然力量,随时都会没命,让人觉得很敬佩。当时他们就表示会全力配合我,包括救援队的这些装备。我就说回去想想,一想就想了五年。
澎湃新闻:最终说服你接受执导筒的理由,除了专业机构专业设备的支持外,还有什么?
林超贤:一直以来我都很想拓展一些新的题材,之前拍警匪片比较多。对于我来说,其实动作不仅仅限于拳脚、枪战,而应该是一种观感,一种能量,我一直想把这种能量灌输到别的类型电影里。之前找了《破风》来试,这部《紧急救援》也一样,当然它的体量和视效要大多了。
我之前拍的那些片子,表现的都是一种让我欣赏的精神,我一直在寻找反映这样一种精神的电影主题。当我看完那个真实的海上救援混剪短片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尽管只是在手机上观看,它呈现出的大风大浪给我的冲击力却非常强,我认为如果拍成动作片,是一个很好的题材。
彭于晏 饰 高谦
澎湃新闻:看预告,我会想到十几年前凯文·科斯特纳主演的《惊涛大冒险》,你怎么看待好莱坞的同类型影片?
林超贤:好莱坞类似的类型片我都看过,也都喜欢看,但我看到这些电影也有很大的局限,特别是在呈现海上灾难的时候,没有很大的能力去呈现出来,受限于这些戏的成本,表现力还是有限的。其实在美国来说,这种海上救援题材的电影也不多,比较靠近的是日本拍过几部片子。我觉得如果放在日本电影里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但对我来说还不够到位。我想好莱坞在拍这样的电影都会碰到类似(预算受限)的问题,我在拍片子的时候可能就更会遇到。所以一直没有决定怎样发展这个故事,一直到《红海行动》后才下决心拍。
《紧急救援》剧照
澎湃新闻:刚才提到《红海行动》,那部电影反映的是海军特种部队,军旅题材。《紧急救援》里的海事飞行救援队相对而言,可以视作一种行业类型片,作为该片的导演,你同时也是此次编剧,觉得两者有何异同?
林超贤:我一般负责的是故事编剧,先出来一个故事框架,再找一些编剧来帮忙,最后一稿是我自己来写。这次在文戏以及人物背景上和《红海行动》很不同。“红海”是战争背景,文戏空间没那么大,但这是讲一班冒险救人的救援队,我想让大家知道他们也是普通人,有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有他们的背负和担当,塑造空间上会大很多。《紧急救援》想讲人物多一点,笔墨多些。站在观众角度,面对大自然的灾难,动作场面也一定要给多点,所以这次可以说是“文武兼备”,两方面都很齐全。
《紧急救援》剧照
“影棚当年是为拍《泰坦尼克》搭建的”
澎湃新闻:你觉得这次的拍摄和以前相比有什么新的难点?
林超贤:我们筹备剧本的时候,制作团队里面有个外国人,他参与过很多好莱坞电影,这次来做美术总监,好多场景和很多机械性的东西都是他来帮手。他说在好莱坞,大家有一本电影手册,里面记载了拍摄时的三大难题:第一是动物,第二是小孩,第三就是水戏。我这次是三样都有。
动物的话,之前《湄公河行动》时拍过一次,还算有经验,找的动物演员都是专业的,配有专门训练员,指引非常清晰。但小孩子是真的很难搞,他要和我们所有人都很融洽,大家要无所不用其极地令他在我们这个圈子里非常开心,但有时候太开心就会过头,当他控制不到或者做不到就会自己有压力,有压力他就会哭,一哭就只好放他走。所以(拍孩子的戏份)是需要花很大气力的,要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照顾。
《紧急救援》剧照
这部戏大部分都是在水上拍的,我不可能所有戏份都在海上去拍,需要很多配套的机械装置,所以就需要一个影棚,也需要大自然的光源,但全球可以在户外水上拍摄的场地本来就不多,而且这次要把整架飞机都放到水里,影棚必须要很大很大。
考虑到季节时令,以及这次好莱坞团队加入(就近性),我们选在墨西哥拍水上戏份多些。墨西哥这个影棚当年是为拍《泰坦尼克》搭建的,我们艺术总监马丁当年也参与过《泰坦尼克》的美术设计,所以对这里比较熟悉。而且这个影棚还有个优势,它靠在太平洋的侧面,就像你当年看《泰坦尼克》,船的背景就是真的海洋。
澎湃新闻:你提到了飞机,看片花那架坠海的客机是一架真实的客机吗?
林超贤:用电脑特效怎么都会看出“假”,要做得“真”同样花销不菲,我们最后决定买一架真飞机,空中客车A320型客机。这和选摄影棚几乎是同步的,从拉斯维加斯买到飞机,航运抵达墨西哥,相对路途近些。在影棚里面,要拍飞机解体的戏份,要先把机体切割开,而且还要拍飞机沉到水底的镜头,需要专门的吊臂来操作牵引,这完全要交由专业的工程人员。实拍的时候有180个群众演员在飞机上,不可能拿着我之前的拍摄经验冒险。我当时要确保万一吊臂的钢丝断了,这些人可以立即逃生,为此还预先放置了很多小氧气瓶,教会演员万一遇险怎么求生,大家都是冒着险去拍完这场戏的。
《紧急救援》剧照
澎湃新闻:就我所知,中国香港海事处也有海上救援协调中心,从事类似的海上搜救任务。
林超贤:香港是一个比较小的地方,所以香港飞行服务队所承担的任务范围比较广,还包括负责运送一些重要人物以及海上救援,他们都会做一些支援任务,进行一些比较多面化的服务。片中的交通运输部“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是创作出来的(名词),我觉得它能体现出那种紧迫性,也参考了一些英文上的翻译,这个名字有一定创作上的成分,实际上交通运输部专门机构的名字不是这样的。
澎湃新闻:能否具体讲讲国家交通运输部提供的协助都体现在什么地方?
林超贤:交通部之前有过一次拍电视剧的经验,他们知道我们要了解很多真实的资料。但电视剧与电影其实有很大差距,我们要求的很多协助,比如飞机、船只的实拍,还有场景还原,都让他们面对很大困难。最后,的确动用了很大力量,因为全国救捞人员本不多,而且还要坚守在沿海六七个基地。拍戏的过程中,肯定还是要以他们实际救援工作为第一位。可救援任务,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所以大家都是全天候stand by的。怎么去调动?比如说我在东边拍摄,但飞机却需要从南边调过来。这么大的架构,是一个很大的工程。电影里有场戏,需要用到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打捞船,但这艘船经常要接一些国际性救援工作,通过沟通能请他们来一趟,真的是非常支持我们了。
澎湃新闻:作为导演,你要统摄主创团队内中、外两种行事习惯和风格,有哪些体会?
林超贤:就像我们看一个好莱坞电影,因为剧情要设置一个中国背景,很多时候就会看到那其实是外国人在扮中国人或者用他们的思维在呈现中国味。不过这种担心在此次美术上面没有那么大,一来中国现在的城市,有一个非常西洋的咖啡厅或者酒吧,这太常见了,另外美术部还有很多中国同事,可以协助。这次主要在爆炸场面处理上,香港也有专业爆炸师,但我想呈现出不一样的感觉和视效,就发现中外对爆炸场面的风险评估是不同的。举个例子香港对爆炸品的管制始终要严格很多,但国外在炸药控制这方面空间其实大一点,他们会有很多不同的爆炸品,在管制之内可以被允许用来拍戏。有场戏,起爆后一辆车完全炸散架了,上面的油罐都飞了出去,简直把现场的人都吓傻了,我手心里全是汗。
《紧急救援》剧照
“风格上我喜欢拍真的”
澎湃新闻:介绍下此次演员的表演,他们是不是也要学习一些专业技能?
林超贤:这是必须的。在风格上我喜欢能够拍真的就一定拍真的,而“不完美”的才是真的,太完美就像假的。CG技术或者经过很多电影技巧去表现,都是为了完美,但我总觉得有一点不完美才能够让观众感觉到它的真实性。所以演员必须要经过一些前期训练,一是为了电影效果,也是为了拍摄时的安全,现场必须要有一些预案。
这次拍摄的时候都是以船为主,直升机那边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互相配合。但最基本的呈现还是救捞船,而且在这里面不仅仅是救人为主,也负责很多的海上打捞,还有海底的任务。电影里也展现了这些演员的日常训练,这方面我参考了国内、国际很多海事救援队科目大纲的内容,冰池训练是让我最感兴趣的,因为海上救生员往往要在水温极低的情况下参与救援任务。在冰水里人的意志是最难熬的,更难的是怎么能在这个时候保持大脑清醒,尽可能地拯救生命。另外辛芷蕾他们那场模拟在机舱内落水的训练也有针对性,有时候飞机可能出故障意外落水,救援者首先要做的是如何自救,他们要在水“哗一下”进来,很快就漫过头顶时保持清醒,解开安全带,迅速把舱门打开,这都需要日复一日的训练。
辛芷蕾(左) 饰 机长方宇凌、王彦霖 饰 绞车手赵呈
澎湃新闻:你对这批演员,特别是两位主演彭于晏、辛芷蕾有何评价?
林超贤:我每一次电影都或多或少,令观众和行内人都知道,不是仅仅演戏这么简单,要有刻苦的心态。好在演员都很了解林超贤的风格,了解电影的风格,心理准备上会好点。Eddie(彭于晏)做事态度和我有点相近,他是一个很喜欢自我挑战,对电影有追求的演员。演员拍戏一定是忙过做导演的,他不想自己的生命停在某一个点上面——好帅、身材很好,大家找他拍戏全是因为这些?他自己肯定是希望能有一个精彩的电影历程。而这个心态说和做是两回事,他是少数能那么自律和敬业的人之一。
我很少拍女性角色,虽然都会有,但戏份肯定不多。辛芷蕾的角色有比较多戏份。我很少留意女演员,但觉得她挺特别,是那种很实在的类型,不止是靓靓的。她不单一,这可能和之前演过一些文艺片也有关。当然这部戏是太有挑战性了,之前说的机舱进水逃生戏,哪一边先进水?这是无法控制的。那一瞬间你要吸口气,不能早也不能晚,被水呛到是肯定有过的,人在溺水时的恐惧和慌张有时候真是不受控的。好在这批演员都很有团队精神,互相关心、互相照料。
澎湃新闻:我们对话之初,你提到希望在自己的电影中展现一种精神,你怎么看待海上救援的精神?
林超贤:我拍了这么多警匪片,也看过关于消防的电影,都看到这些人民公仆会去做很多拯救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事情。海上救援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压力,你一接到命令,等于马上就有一条生命在等你拯救,甚至是不止一条生命,在你面前面对生或者死。当你面对这样的情况,一秒的犹疑可能他就淹没在水里,所以那句“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就是同生命一瞬间有关。当一个人眼巴巴在你眼前没有的时候,那种压力……可能那一刻你是不会想自己的,只会想自己做不做得到。如果你想自己多的话,可能就做不了这个工作,因为它实在是瞬息万变。毫无疑问,能够选择这份工作的人,个人情操都很高尚。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