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天台老手艺寻踪 | 竹排早在远古时代就普及了?

2021-01-11 18: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手艺人以手艺谋生,绝不掉以轻心、粗制滥造。

蓑衣箬帽,刀斧锯凿,屋宇灶台……

它们被祖祖辈辈留存了下来,维系着一代代人的情感生活。

今天,让我们再次来到手艺人身边,听听他们的故事。

 

  

“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

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

制作竹排,还得从远古说起。

 

原始社会初期

人类以渔猎和采集为生

活动范围局限于靠水很近的地域

《世本》中说

“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

《淮南子·说山训》记载

“古人见窾木浮而知为舟”

 

为了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

猎取更多食物

古人创制了最早的

水上交通工具——筏子

这是古代舟船的雏形

其中,用竹子编扎的

就是竹筏,即竹排

 

60年以前,始丰溪是天台境内外沟通的主要交通航道。

山区的毛竹、木材、桐油、生漆,山民的农副产品就是靠始丰溪上的竹排运往县城和台州府。

现年80多岁的何老汉回忆起当年在九遮溪放竹排的经历,仍然心有余悸。

 

那是天台解放的头一年,他刚18岁。村里柿汁收集完毕,听说台州府有人在县城收购,村人正在相约怎么运送去卖。

第二天适逢秋汛,九遮溪洪水暴涨,如果顺着洪水放排,一天时间就可以赶到县城。

这比走旱路要快好几天,省力省事,于是家家户户忙着伐竹捆排。

 

他没有放过竹排,不知如何是好。

村里人说什么事都有第一次,只要记住力往中间使,排往江心走,见浅莫搁滩,遇涡绕着行,顶头避开岩,滑水淌过坝。

第二天一早,一长溜的竹排从村口出发。

顺水放排听着简单,操作起来困难重重。九遮溪是始丰溪上游的一条大支流。

 

 

随着弯弯的九遮山曲曲绕绕地在谷中盘旋。水流湍急,又是顺风顺水,老排工撑排是轻车熟路,逶迤而去。

这对18岁的小伙子是一场生死考验。在出九遮山的大漩涡时,他被激流顶在一块礁石上,竹排一下子掉了头,被冲到浅滩。

幸好年轻力壮,两脚站得稳没有掉入水中,前后的撑排人个个被他吓得脸色铁青,他自己早已冷汗一身,心跳气喘不已……

 

如今,竹排的原始功能已经转换,汹涌的溪流中,早已没有放排人手持撑排竿玩命似的在洪水中搏风击浪;

几乎没有人再把它当作横渡小河浅水的舟楫;

人们把竹排当作旅游工具,当作品尝自然之趣的平台。

多少年来,竹排曾经是天台人水上运输的重要交通工具,沿溪两岸许多百姓的谋生手段。

和别的行当一样,使用竹排和制作竹排的人,都不知不觉地远离了我们的视线。

下图中的把作师傅是一位50来岁的中年人,他胯下夹着打竹排的大毛竹,骑坐在向下弯曲的排头上,麦皮般的肤色和强劲的掌力展示了健康的体魄。

 

他侧身注视眼前腾起的火焰,眼珠子里射出的那道亮光,好像能穿透火中的竹子,看见里面竹油吱吱地往外冒。

毛竹很大,为了使排头做弯,一个小伙子利用杠杆原理帮他发力,远处一个妇人骑坐在毛竹上,两手用劲握住横穿在毛竹孔里的木条,竭力保持其稳定。

没想到燂竹排这么费劲,三个人像在降服一条蛟龙。整整一个上午,这张竹排制作完成。

这位师傅名叫蔡统会,老家在街头上的山头下村。这个村子傍着始丰溪。俗话说在山靠山,近水靠水,过去村里的不少人都是串排、撑排、捕鱼的高手。

 

蔡统会初中毕业就学会了捕鱼手艺。一来二去地干了三十多年。

天天出去捕鱼,一张竹排的使用寿命也就是一年左右,如果不是好好保养,一年的使用时间都保证不了。

那时候用竹排的人较多,串竹排的师傅也还有。直到20世纪末,靠捕鱼为生的人越来越少,能串竹排的师傅已经很难找到。

其实,那时市场上已经有塑料泡沫的排了,而且成本比毛竹排省得多。

但是塑料泡沫排有先天性的不足,最难受的是走水重,行动慢。

 

蔡统会说,竹排是最简单的水上工具,虽然有很久的使用历史,但是这东西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并没有重大的改良和发展。

这竹排,几乎是一副千古不变的老脸孔,大概是实在太过简单了的缘故吧。 

蔡统会做竹排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对竹排的制作积累了丰富经验,是目前天台稀缺的壮年串排师傅。

一张好的竹排,必须具备体轻、平直、紧密、沥水快、走水轻、拖行方便等特点,才符合下水的要求。蔡师傅说,串好的竹排全部锁紧固定,一张限量版的产品就下线了。

手艺制作乃是安身立命之本,十指连心。每个器物,都贴近着手艺人的血脉、呼吸与内心。

 对那些渐渐老去的乡间手艺人,哪个人不心怀敬畏呢?

以上内容,摘编自学苑出版社《打捞沉船——天台老手艺寻踪》。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