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蒋介石为什么要刺杀陶成章?
【编者按】
近日,历史学者杨早在《民国了》后推出新作、“置身历史现场”系列第二本《元周记》。他花了一年的时间,摘抄1912年的《申报》各版面新闻,从上百万字的报道里,重现了1912年的中国和世界。澎湃新闻经授权摘录其中一篇。
陶成章
事先张扬的谋杀
民国刚刚成立,1912年1月14日凌晨2点,光复军总司令陶成章在上海法租界广慈医院被刺。
这是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之前上海已经谣传多日,说因为同盟会与光复会在种种问题上大起冲突,“陈英士要刺杀陶焕卿”。据光复会领袖章太炎追述,陶成章确实收到过辗转传递的警告:“勿再多事,多事即以陶骏保为例。”——陶骏保是光复会会员,镇军军官。中华民国成立前十八天,此陶被陈其美以“在九镇进攻雨花台时,中途截留由沪运往械弹”的罪名,未经军法会审,枪杀于都督府大堂。光复会事后提出种种质询,陈其美拒不回答。
因为有此传言,陶成章接连换了几间旅馆,养病也挑了一间很僻静的医院,但还是未能逃脱。陶被刺之后,临时大总统孙文致电沪军都督陈其美,要求“严速究缉”。
让人有点哭笑不得的是,孙文在致陈其美电文里,开头便说:“阅报载光复军司令陶成章君于元月十四日上午二点在法界广慈医院被人暗刺,枪中颈部、腹部,凶手逃去,陶君遂于是日身殂,不胜骇异”——列位,孙中山也承认陶成章“光复之际实有巨功”,这么一个重要人物在上海被刺,陈其美身为上海军政最高领导人,居然不报告南京民国政府,要等着大总统“阅报”方知其事,你说诡异不诡异?
所以章太炎一口咬定刺陶是孙中山、黄兴指使的,恐怕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谁是刺陶的凶手,“医院看护侍者传述:身穿西式大衣之两少年,惟声音低脆,颇似妇女,且灯火之下,难辨面目”(《申报》1912年1月20日)。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出手刺陶的两个人,一个是光复会叛徒王竹卿,一个是陈其美的拜弟蒋志清(又名蒋中正)。据说蒋志清自从上海光复以来,常在私下极口指责陶成章,除了指责陶在孙中山归国后“对孙先生诋毁不遗余情”,他批判陶成章的最大罪状是“伯生之死,为陶所逼”。
又关徐锡麟事?
伯生就是徐锡麟。1907年安庆举义失败,他与秋瑾双双被难。
据陶成章《浙案纪略》记述,徐锡麟原本的打算是在绍兴“劫钱庄”,办大通学堂就是为“匿伏藏获”之用。因为技术力量不够(“无通驾驶术者”),他就打算在开学日集绍兴所有清朝官吏而杀之,乘机举义。陶成章劝他,光在绍兴起事,影响不足,“非先上通安徽,并以暗杀扰乱南京不可”。
徐锡麟听了陶的话,开始了去安徽的准备。这一盘棋下得大!他们先捐了官,再谋求去日本学陆军,再回来争取统军权。但是徐锡麟近视得厉害,日本没有学校肯收他。于是徐、陶二人发生了争执,陶坚持要获得统军权,或者搞团体暗杀;徐锡麟则认为掌握不了军权,掌握警察权也不错。
徐锡麟到底还是自行其是,找关系到了安徽谋职。这个阶段的徐锡麟,似乎脑子里有多个计划,有些很长远,比如请托在日本的某位朋友学造纸币,以备将来起义成功发行军用票,防止被人造假;有些又非常鲁莽,比如就在分省安徽的6月,他跑去保定,试图刺杀练兵大臣铁良,不成,又前往天津,打算刺杀直隶总督袁世凯,袁世凯“疑之拒不见”。这种刺杀,完全与举事无关,就是单纯的暗杀,跟光复会安徽起事计划明显冲突。
徐锡麟在安庆初时非常不如意。官场的那套礼仪他没学过,常常在觐见酬酢时出乖露丑,被同僚笑话;想按起义计划去联络安徽的新军,又因为“口操绍兴土音”,跟安徽新军难于沟通。因而徐锡麟郁郁不乐,“屡思归浙”。
直到徐锡麟再次请求姻亲俞廉三,重托俞的学生、安徽巡抚恩铭,当上了巡警学堂会办,他在安徽的起义事业才有了转机。不过,此时陶成章对徐锡麟的误解也加深了,章太炎书信中曾说:“伯荪入官颇得意,焕卿等不见其动静,疑其变志,与争甚烈。”徐锡麟致陶成章的长信,也为自己辩解:“自问生平遇最苦之境地,值最难之际遇,而麟出以无形之运动,期曲折以达目的,其中忍耐坚苦备尝之矣,可为知己道也。麟自早至暮,无一念或忘,无一事不从此着想。”
徐锡麟安庆举义,准备很不充分。对此,外间有很多解释,比如革命党人叶仰高在上海被两江都督端方拿获,供出有党人已打入安徽官场,此消息已通知恩铭;秋瑾即将在绍兴举事,需要徐锡麟配合,等等。陶成章的怀疑,对于“凡所行事,咸操极端主义”的徐锡麟来说,当然也可能是起义的动因之一。
自相残杀为哪般
蒋介石“陶成章逼死徐锡麟”的说法,据其自述,来自大通学堂创办人之一竺绍康,不为无因。但是,要说蒋介石是要为徐锡麟报仇才刺杀陶成章,而不是为了替陈其美与同盟会争权,只怕没人会相信吧?
民国政府成立后,徐锡麟被奉为革命先烈。就在陶成章死后的“头七”即1月21日,徐锡麟的灵柩运经上海,上海各界还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悼念仪式。刚被刺杀的陶成章,也同时成为追悼的对象。如果按蒋介石的说法,徐锡麟是被陶成章逼死的,那可真够讽刺的。
1月28日,南京各界在下关商会召开徐锡麟等三烈士追悼大会,1万多人到会,教育总长蔡元培做了长篇发言。这位既是光复会创始人之一、又是同盟会高层的前清蔡翰林,慷慨激昂地回顾了徐锡麟等烈士的生平,“闻者堕泪”。最后蔡元培沉痛地强调:“北虏未灭,办事诸人宜志在远大,万勿自相轧轹,致负烈士杀身为国之志。”言下之意,不问可知。
《元周记》,杨早/著,九州出版社·后浪,2020年12月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