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经典947携手百位音乐家领跑“贝多芬诞辰日”:16小时马拉松音乐会献耳畔盛宴

2020-12-17 11: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年恰逢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典947联合阿基米德APP、话匣子FM,于12月16日贝多芬诞辰纪念日当天8:00至24:00,向全球同步直播《贝多芬在中国——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16小时马拉松音乐会》,以“嘉宾访谈+现场演奏+音视频赏析”的形式,从音乐家、学者、乐评人、策划人、乐迷等多个视角,全方位展现贝多芬的音乐力量及人文力量,并以此为契机,看古典音乐在中国的普及发展,看中外文化交流的最新硕果,看中国音乐力量的崛起。

此次马拉松音乐会由百位海内外优秀音乐家强强联手,60首音乐会曲目和50段珍贵音视频史料,几乎囊括贝多芬一生所有创作体裁;行业专家多维度探寻贝多芬力量之源,共话乐坛盛世;众多中外名家名团通过视频进行跨时空对话,演绎经典。

马拉松音乐会在享有“亚洲第一棚”之称的上海广播大厦200平录音棚举行,得天独厚的声学条件为优质的现场演奏效果保驾护航。

百年钢琴品牌施坦威带来最新“黑科技”——SPIRIO | r新悦高解析度自动演奏钢琴,其录制和回放功能可百分百重现艺术家现场演奏的效果,记录传承大师经典之声,并收录至SPIRIO新悦曲目库,让音乐爱好者们感受音乐家现场演奏的激情和魅力。吴氏策划、环球唱片为音乐会提供音视频版权支持。

16小时的直播中,经典947主持人虞莉娅、马辰,王平,周婕,洪韵与嘉宾赵晨曦轮番搭档上阵,带领网友听众全方位、多角度走进贝多芬的音乐世界。阿基米德、话匣子、百视通IPTV、OTT、BesTV app、澎湃新闻、看看新闻、哔哩哔哩弹幕网、腾讯看点直播等网络音视频平台,同步直播呈现这场马拉松音乐会。

从波恩到维也纳

重走乐圣成长之路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小城波恩,本次马拉松音乐会便以波恩为起点。在如今的波恩,研究中心、博物馆等纷纷建成,为探究这位“乐圣”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星期广播音乐会主持人王勇连续四小时坐镇直播间,作为德国国家学术交流委员会学者、首位中德联培音乐学博士的他,带领大家深入德国,重走贝多芬的成长之路。贝多芬的父亲希望贝多芬能在音乐上有一定成就,而晚熟的贝多芬在13、14岁才展现出对音乐的喜爱和才华。波恩时期,贝多芬还在往演奏者的身份上努力,即使是创作,也是中小型的创作,并没有作品被出版,很多手稿现在还有待考证。

为了接受更多名人的指导,贝多芬17岁离开波恩前往维也纳。王勇打了个比方:“贝多芬对音乐的学习,波恩时期可理解为是在'普通艺校',而在维也纳则是到了著名高校。”同时,王勇还从一名音乐广播主持人的角度,与第一板块的主持人虞莉娅、马辰一起,回顾贝多芬的音乐是如何通过广播,引领一代代人踏入古典音乐大门的故事。

除此之外,竖琴演奏家陈妤颖、古典吉他演奏家范晔、长笛演奏家富足还两两搭档,带来多首贝多芬作品的小众乐器改编版,在音乐中漫游德奥。

从德奥到中国

描摹海归指挥家眼中的贝多芬

贝多芬伴随着一代中国音乐人的成长,在贝多芬纪念年之际,中国音乐家们也交出了一份答卷。

曾在贝多芬“第二故乡”维也纳求学的指挥家张亮,深得德奥作品精髓,于今年发行了他执棒上海爱乐乐团现场灌录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张亮表示:“这个现场录制于两年前,当时我将近40岁,指挥生涯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九部交响乐我全部都是背谱指挥,面前没有谱子,能和乐团真正地融合在一起。”本次直播中,张亮分享了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学习生活以及这些经历所带给他的音乐上的转变和感悟。

贝多芬把后天失聪的绝望变成了希望,从第三交响曲开始,他的作品愈发展现出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第九交响曲加入大合唱,用现在的话来说,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张亮最想介绍给大家的是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不同于激烈的交响乐作品,贝多芬在失聪后,脑海中时常浮现出奥地利静谧的乡间风光,满眼碧绿、婉转鸟鸣,去过那儿的人,再听《第六交响曲‘田园’》,都能感受到贝多芬的功力。”

指挥张诚杰曾在德国留学七年,师从于已故指挥大师、贝多芬的权威诠释者库特·马舒尔,在不断历练中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指挥家。离开德国七年之后,张诚杰故地重游并找到老师“回炉”学习,获得了许多乐队实践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张诚杰发现自己自己驾驭德国乐团的感觉和读书时完全不同:“我可以更从容地和老师更深层次地沟通音乐。在游历的过程中从德国乐团身上吸收到新的养分,同时我的状态也能融入乐团,我们可以一起享受音乐。”

贝多芬歌剧《费德里奥》 作品72

第一幕咏叹调: “噢,假如我们在一起”

女高音:宋倩 钢琴:张诚杰

通过这次回归,张诚杰希望在未来能够带领中国乐团演绎最纯正的贝多芬风格:“指挥和演绎贝多芬作品的时候,一定要像他创作作品时一样严谨和精确,不断推翻、不断更新,精益求精,把谱上每个记号都做到位。”

在前不久的一场星期广播音乐会上,张诚杰执棒上海爱乐乐团,与钢琴家江晨带来了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江晨也在直播中解读了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钢琴三重奏及声乐作品,破译贝多芬的音乐密码,并与小提琴家纪尧姆(Guillaume Molko)、大提琴家潘龑带来现场演奏。

音乐剧《贝多芬》

开启当代年轻人的纪念“新玩法”

今年12月底,音乐剧《贝多芬》中文版即将上演。该剧在2019年举办的K-Musical Road Show韩国音乐剧推介大赏中广受好评,同年荣获了韩国第八届Yegreen音乐剧奖最佳音乐奖。

当代年轻人如何用新形式纪念贝多芬?大师的一生将如何在歌曲和戏剧中娓娓道来?音乐剧《贝多芬》从普通人贝多芬的视角,演绎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全新诠释令人期待。此次直播中,《声入人心》人气选手贾凡、音乐剧演员崔恩尔、祝颂皓以及音乐总监李玮捷亲临现场带来音乐剧《贝多芬》电台首秀,演绎剧中精彩唱段,让音乐剧迷过一把“超前点播”的瘾。

音乐学者强强对话

聚焦贝多芬音乐创作

马拉松音乐会的第二板块聚焦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经典947主持人王平、嘉宾赵晨曦与多位音乐学者展开对话,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以专业视角观察“多面贝多芬”。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学系主任王丹丹与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员韩斌为大家解读贝多芬的交响曲,分析他音乐中的英雄性和人性的那一面。贝多芬一生命运多舛,但内心却住着一个英雄,他是较早用英雄性进行创作的古典作曲家,《第三交响曲》奠定了他的英雄气质。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伍维曦带大家领略贝多芬室内乐的精彩。贝多芬中期与晚期的室内乐风格变化很大,晚期作品非常私密化,指向内心,更加“随心所欲”,犹如喃喃自语的日记。比如《大赋格》,初听也许感觉晦涩,却像橄榄一般,越嚼越有风味。

同时,指挥家、钢琴家张亮和上海爱乐乐团的两位首席——大提琴家吴敏喆、小提琴家张润崯共同带来贝多芬的室内乐作品,钢琴家江晨、周宁演绎贝多芬的四手联弹曲目。

钢琴奏鸣曲可谓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囊括了他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邹彦深度解读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钢琴就是属于贝多芬的乐器,特别是耳聋之后,贝多芬通过和钢琴的交流感受音乐的存在。贝多芬把很多最好的作品都留给了钢琴奏鸣曲。如果说交响曲是贝多芬面向大众的窗口,弦乐四重奏是精英的体裁,钢琴则是他个人化的乐器,是他精神的‘自留地’。”邹彦通过边弹边讲的方式为观众庖丁解牛,讲述贝多芬的钢琴情缘,被网友誉为直播中的“音乐大师课”。

钢琴家詹姆斯·布朗(James Brawn)也现场演绎了贝多芬的《E大调第30钢琴奏鸣曲》。

本次特别直播还拾起了不少贝多芬作品中的“遗珠”,古典音乐电视节目制作人谢力昕和大家一起聆听贝多芬的冷门作品、后人的改编作品:“冷门作品是走进‘乐圣’一个更亲密的视角,把他带下高高的宝座,赋予他的音乐更多的人性、故事性以及更重要的当代性,让他的作品在不同时代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声音,这也是很多贝多芬改编曲的思路。”

黑胶发烧友、《新民晚报》高级编辑沈次农就贝多芬作品的黑胶唱片和经典版本给出他的私人推荐:“我最喜欢的贝多芬黑胶唱片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目前已经收了二十多张。而交响音乐的第一次录音选择的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那是尼基什指挥1913年在柏林爱乐的录音,这张黑胶我也有。”由这张黑胶转录而成的版本也在直播中播放,让听众、网友们聆听到107年前的经典留声。

英雄亦凡人

从中国文化看“多面”贝多芬

贝多芬与中国的渊源有百年之久。在此次直播中,音乐学者们也带领大家从中国文化看“多面”贝多芬。

贝多芬最初“进入”中国,对当时中国的新生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和艺术文化生活起到了引领作用,韩斌表示:“一代代人纪念贝多芬,是因为我们对历史的研究在不断演进。史实没有变化,而我们的世界变了,再过50年,我们仍然可以纪念贝多芬。”

如今,贝多芬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每一个聆听者可以有自己心里的贝多芬。对中国乐迷来说,贝多芬中期风格体现出的“通过不断努力追求自我完善”的精神,以及晚期室内乐体现出的内省化的审美倾向,都越来越适应现在这个时代的精神需要。

伍维曦从中国的绘画、诗歌作品出发,探寻贝多芬晚期作品与中国艺术作品的种种审美共通点。在伍维曦看来,贝多芬之所以是伟大的音乐家,是因为其作品除了表面的“美”,更多了思维与观念上的高度,这一点和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共同之处:“从石涛的画作上也能看到这种审美倾向——如同独白一样,不一定有明确的主题,却有很强烈的人格力量。

贝多芬用音乐讴歌着博爱、力量和勇气,面对逆境,他的“英雄主义”以及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与敬重在今年尤其鼓舞人心,他的精神力量显现于音乐,并把这种力量带给了所有人。王丹丹结合当下的疫情,聊了聊隔离在家的人们如何体验“贝多芬式的孤独”:“贝多芬安于孤独、享受孤独。喧嚣热闹中难出大师,英雄都是在孤独中成长起来的。贝多芬的奋起抗争告诉了我们,人在逆境中可以做些什么。”

海内外音乐家汇聚

带来乐圣作品经典演绎

贝多芬的作品是很多人古典音乐普及路上的“敲门砖”,囊括了交响乐、室内乐、声乐等多种音乐体裁,成为了不朽的经典。

▲李坚

▲彼得·托马斯

▲王鲁

▲周希希

▼闫竞舸

▲万捷旎

近8小时的第三板块由周婕、洪韵主持,近60位海内外优秀音乐家带来贝多芬作品的纯正演绎,将马拉松音乐会推向高潮——钢琴家柴琼妍、李坚、彼得·托马斯(Peter Tomasz)、万捷旎、王鲁、闫竞舸、周希希、张胜量(牛牛)、左章奏响“热情”、“暴风雨”、“黎明”、“狩猎”等多首贝多芬独具代表性的钢琴奏鸣曲、变奏曲和交响曲的钢琴改编版。

▼宁峰

▲朱琳

▼左章

▲黄秋宁

小提琴家宁峰、大提琴家朱琳、钢琴家左章、黄秋宁互相合作带来贝多芬的钢琴三重奏和小提琴奏鸣曲、大提琴奏鸣曲。

上海四重奏以及来自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的三位首席——小提琴家张乐、中提琴家孙扬、大提琴家陈小龙带来贝多芬的弦乐三重奏、弦乐四重奏作品的精选乐章。

男中音歌唱家周正中、女高音歌唱家许蕾、男高音李润哲也与钢琴家冯佳音、小提琴家廖希、大提琴家郭配垚合作,唱响贝多芬的艺术歌曲。

创新乐器组合

丰富视听盛宴

贝多芬音乐的全新器乐组合改编,也是马拉松音乐会的亮点所在。

古典吉他演奏家杨雪霏搭档钢琴家左章,琵琶演奏家吴蛮搭档竖琴演奏家茱莉·史密斯·菲利普斯(Julie Smith Phillips),中阮演奏家薛淼搭档钢琴家齐一多,古典吉他演奏家范晔搭档竖琴演奏家陈妤颖,都不约而同地挑战了贝多芬为曼陀林和古钢琴而作的音乐作品。

吴蛮搭档茱莉·史密斯·菲利普斯

薛淼搭档齐一多

从现在的资料看,贝多芬一生为曼陀林写了至少六首作品,但只有四首流传至今,分别是43a、43b、44a和44b,都是未标号的作品,且非常冷门,如今很少会上演。而在这一次的马拉松音乐会上,这四首仅有的贝多芬曼陀林作品都通过乐器改编的方式被完整演绎。

钢琴家张胜量(牛牛)、小提琴家黄蒙拉、口琴演奏家赵晨曦、长笛演奏家胡喆接力演绎《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

张胜量(牛牛)表示:“从6岁第一次公开音乐会弹奏贝多芬后,他的音乐一直陪伴着我、启发着我。贝多芬多元化的作品让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感动。希望今天的几首作品能表达年轻人对贝多芬的致意。”

杨雪霏和黄蒙拉带来艺术歌曲《阿德莱德》古典吉他与小提琴的改编版,拓宽了贝多芬作品在小众乐器上改编的可能性。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陶辛从专业领域出发,深入浅出地为乐迷导赏,分享小众乐器作品,探寻贝多芬音乐背后的“冷知识”。他着重推荐了贝多芬的《c小调主题及三十二首变奏曲》:“这首变奏曲旋律、情绪变化多,无论是否接触过古典音乐,刚刚入门或是资深乐迷,都能让人不断跟随它的变化分析音乐起伏,会有很多收获。”

当代音乐家全新创作

致敬贝多芬

如今,当代的音乐家也通过自己的创作和演绎,为贝多芬的作品注入新的生命力,用独特的方式纪念大师。

致力于演绎现当代作品的钢琴家柴琼妍带来两位美国作曲家致敬贝多芬的作品——安迪·秋保的《小品曲》和艾夫斯的《第二钢琴奏鸣曲“康科德”》,带领观众一同寻找当代作品中贝多芬音乐的踪迹。

其中,《第二钢琴奏鸣曲“康科德”》最短的第三乐章,描写的是康科德镇及阿尔科特一家的房子优美恬静的环境,乐曲中就运用到了阿尔科特的小说《小妇人》中女主人公喜爱弹奏的贝多芬、瓦格纳的音乐片断。

燃点人声乐团用阿卡贝拉唱响以“欢乐颂”的曲调改编的歌曲《Joyful Joyful》。阿卡贝拉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世纪,贝多芬的年代,无伴奏合唱的形式早就存在,但大师完全不为所动,从未写过任何无伴奏合唱作品。但第九交响曲中的合唱部分又是如此精彩,令人不由地想要用现代的合唱方式去演绎经典。

如果贝多芬“穿越”来到21世纪的中国,作为一个充满创造力、不断迎接新挑战的作曲大师,他一定会对现代人生活中的爵士乐、电子音乐充满好奇,迫切想了解这些乐器设备和它的表现手法,开拓出更多音乐的可能性。

中国著名爵士音乐厂牌JZ Music旗下的签约艺术家——爵士小号演奏家李晓川、爵士吉他演奏家张雄关和贝斯演奏家田欣通过即兴创作淬炼贝多芬音乐的爵士味道。

钢琴家、先锋电子音乐创作人朱林蕾带来他根据贝多芬《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改编创作的电子音乐作品,他在这首原本的钢琴奏鸣曲中添加了女高音声部,并选用了一首德文诗作为歌词,由女高音歌唱家许蕾演绎。

讲述“贝多芬在上海”

溯源“贝多芬在中国”

贝多芬可以说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接受度最高的音乐家,李叔同、鲁迅两大学者推崇贝多芬,并以贝多芬为起点,逐渐引入西方古典音乐,“乐圣”之称也源于李叔同。

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带来李叔同以贝多芬的曲填上词写成的学堂乐歌《众生》、《乞命》,追溯贝多芬在中国的足迹。

1911年,上海公共乐队首次演出了贝多芬《第三交响曲》末乐章,1936年,上海工部局乐队进行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中国首演,这也是如今的上海交响乐团前身,这些珍贵的史料也见证了贝多芬音乐在中国的发端并不断壮大。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与大家分享曾有“远东第一团”美誉的上交作为亚洲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与贝多芬之间的深厚渊源。

今年,上海的各个厅团、音乐家都为纪念“乐圣”卯足了劲,纷纷推出贝多芬纪念音乐会和贝多芬全集的系列演绎,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节目总监刘爱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公益事业部艺术总监沈舒强在第三板块,从幕后策划人的角度,讲述“贝多芬在上海”的高光时刻。

每到新年之际,去上海大剧院感受“贝九”已经成为了很多申城乐迷的习惯。“今年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疫情之下,大剧院也没有放弃”,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表示。今年由许忠领衔,张昊辰携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演绎的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精彩片段也在直播中播出。

作为全国第一座专业音乐厅,上海音乐厅成立至今的90年里,见证了无数中外音乐家和乐团的表演。通过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2020年修缮之后的上海音乐厅,推出的贝多芬大展、贝多芬盲盒等一些列新动作,看到了更多年轻的创新力。

2017年3月30日-4月2日,指挥菲利普·乔丹执棒维也纳交响乐团完整演绎“贝交全集”是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节目总监刘爱华印象中最轰动的一场关于贝多芬主题的音乐会,也是东方艺术中心运营16年来的“第一次”。不少观众从外地慕名而来,连听数场,这其中也留下了专属上海的声音——《第九交响曲》由王瑾指导,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以德文演绎。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公益事业部艺术总监沈舒强认为,贝多芬之所以能成为几百年来人们的音乐偶像,是因为其身上的创新精神。作为策划者,他介绍了经典947在星期广播音乐会、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中曾经上演过的贝多芬作品和贝多芬主题音乐会,其中既有2007年至2008年“完全贝多芬”对贝多芬九部交响曲全集的呈现,也有年轻音乐家以自己的方式致敬贝多芬。今年的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作为疫情后全世界第一个大规模的户外音乐节,其5月31日的演出呈现了一场“贝多芬的音乐派对”,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将音乐力量传递给全世界。

此外,活跃在美国的中国指挥家蔡金冬执棒巴德当代乐团,复刻历史上第一支演绎贝多芬交响作品的中国人乐队的编制,奏响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实况也在节目中播出。

马拉松音乐会的最后,上海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德国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接力演绎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再次以音乐的力量激荡人心。

听众、网友评论

网友、听众们纷纷为经典947“贝多芬诞辰日”的特别策划以及音乐家们的精彩演出、学者嘉宾们的精妙解读点赞:“直播弹奏贝多芬,简直牛得不行!”“希望多多开展此类直播,让普通人能直观地了解大师们的精彩人生”“从得知此项活动就天天期待,想象着各种场景和音乐的碰撞,今天如约而至,感觉太棒了!”,更有网友盛赞这台马拉松音乐会“就是贝多芬精神的体现”。

今年初,当疫情来袭时,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典947频率以“世界地球日12小时音视频特别直播”的独特方式,用音乐温暖世界,激励人们共同抗击疫情。随后,经典947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辰山自然生活节先后亮相,给了众多都市人一方身心休憩之地。

时至年末,经典947再度以“贝多芬在中国——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16小时马拉松音乐会”为主题,再次以音乐的力量激荡人心。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携手一起留下了很多值得骄傲的瞬间,2021年,上海广播经典947将继续用美妙的音乐陪伴我们的听众和用户,继续走好未来的路。

音乐会实况回看

音乐会精彩瞬间记录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经典947携手百位音乐家领跑“贝多芬诞辰日”:16小时马拉松音乐会献耳畔盛宴,中国视角解读“乐圣”人文精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