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了《追光的哥哥》,才明白中国女性活得有多累

2020-12-17 18: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我是晚睡 晚睡

本文作者 | 晚睡

综艺《追光吧哥哥》在浪姐之后推出,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想要趁势收割一波浪姐的热度,它的赛制和浪姐也非常接近,都是考唱跳,舞台测评等等。

播出了两期后,画风却有点走偏,热搜始终围绕着哥哥们暴露出的油腻感,全网大呼跌进了“大庆油田”。

我坚决不同意这种说法,大庆油田招谁惹谁了,而且明明这几年大庆都开始减产了——也可能是全都跑到哥哥们身上了。

他们油腻是真油腻,而且是各凭实力油腻,花样翻新。

有一种油腻是来自于较差的身材管理。

比如小虎队的陈志朋,就肉眼可见的发胖了,尽情舞蹈时,藏不住的小肚腩一颤一颤的,十分抢戏。

也可能是他选错了舞蹈,或许选择跳肚皮舞会好看很多,白白浪费了这样一个“好肚油肚”。

一方面他整个人很投入,浑身洋溢着自信的光芒,但显然他身上那些岁月累积出的肉肉们有自己的想法,不够配合他,努力想要独立出来。

而且很多舞蹈动作年代感十足,尤其是他挥舞双手对着镜头努力做出魅惑的样子,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流行风尚当中。

吓得观察员郑爽在荧幕前直向后倒,想要逃离他的魔爪,并且奉献了全场最搞笑的金句之一,“感觉那个老师,要从电视屏幕出来逮我了……”

教导主任金星也饱受震撼,做出了一个好像被辣到了眼睛的表情,而且直言不讳地要求陈志朋这个月必须瘦下去,“你那不叫跳舞,就是手在那里挠了半天。”

还有一种油腻感则来自于较差的业务能力。

典型代表就是杜淳。

我不知道杜淳为什么如此想不开,在唱跳环节选择表演了《情人》这首歌。

居然还不是刀郎的,是蔡徐坤那版的。

请欣赏杜淳版“蛋饺肉丝”

杜淳真的不明白身上最大的标签就是“土”吗,明明也是浓眉大眼的帅哥,可大概是过于端正了,浑身上下都透露着那么股淳朴的气息,每次硬凹时尚造型都变成时尚灾难。

海澜之家在他的代言下,简直成了乡镇企业家的标配服装——不,这么说好像也侮辱了乡镇企业家,反正就是给人一种努力向时尚靠拢,却一点都不时尚的感觉。

这首《情人》让杜淳唱得是铿锵有力,把坤坤版的满腔柔情化为一身正气,网友说的特别损,“坤坤唱听了叫人想恋爱,杜淳唱了好像要把情人就地正法。”

唱得韵味不足倒还罢了,没想到嘴也瓢了,把英文词唱出了中文菜谱味:

Dance变成了蛋丝;

Dangerous变成了蛋饺肉丝;

听着听着就饿了。

最后中文歌词也被他带跑偏,“少了些鹌鹑蛋”是什么鬼?看着字幕才知道,原来是“少了些安全感”。

歌是唱得肆无忌惮,舞蹈跳得也是正义凛然。

又像打军体拳,也像做广播体操,伸展运动、扩胸运动,应有尽有。

跳得那是认认真真规规矩矩,所有动作都在规定系数之内完成,胳膊不乱伸,腿不乱踢,眼睛不乱瞟,一看就是特别正派的老实人。

这段舞蹈给很多网友带来了不可名状的快乐,视频刷爆网络,他成为内娱第一个直拍播放量过千万的男演员。

金姐说得更干脆,“你跳舞恶心了点,像大猩猩。”

还有一种油腻是明明哪里都好,可是因为姿势太尬被连累了。

比如印小天和汪东城,身材保持得很好,没有明显的发胖,外形也过得去,还有少年感,但一跳起舞来,这些优势全都不见了。

印小天自从有了抖音账号我觉得就开始学坏了,走到哪里都不忘跳骑马舞,还放弃了表情管理,总是过于奔放地龇牙咧嘴。

其实他的舞蹈还是不错的,虽然有人说像老年土味健美操,不过一看就比杜淳更有功底,这些年也必定勤学不辍,但那个如此荡漾地扭腰甩胯是怎么回事,莫名尴尬。

用爽言爽语来说,有一种“看辽台的春晚的感觉。”

对了,今天早晨看新闻,郑爽还说印小天像《汤姆和杰瑞》中的那个汤姆猫,而印小天则发文欣然接受了这个设定,还配上自己和汤姆猫的九宫格,非常拉好感。

果然幽默感是洗刷油腻的最好办法,堪比雕牌洗洁精。

说完印小天,再说说汪东城。

汪东城的热舞够打90分,同样输在动作设计。

只见他在舞台上又是做俯卧撑,又是做臀桥,配上那歌词“我知道今夜将是如此的美好”非常意味深长,有强烈的那啥意思。

到底是哪啥,各位自己体会吧,我怕说了被封号。不过有胆子大的网友说得很直白,“这是要日穿地板吗?”

地板又犯了什么错,要受这个罪?

当然除了以上种种油腻的表现之外,也有些男明星表现得很好,比如年纪大一点的陈晓东,年青一代的于朦胧、付辛博、符龙飞、檀健次等等。

但网友对吐槽油腻的兴趣显然超过了欣赏表演的程度,既然《追光吧哥哥》是蹭着浪姐的热度来的,可两个节目一对比,为什么男明星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态度比女明星差很多呢?

比如陈志朋71年的49岁,完全输给了68年52岁的伊能静。

伊能静的敬业态度有目共睹,确定参加节目之前就开始减肥、塑身、练舞,在训练过程中也非常拼命,最后呈现出了足够令人惊艳的舞台效果,甚至连钢管舞这种高难度的舞蹈都能驾驭。

而陈志朋呢,感觉他对自己的小肚腩一点想法都没有,也没有与时俱进地学几段新舞蹈,只见他推着全套名贵的行李,披着从薛甄珠那里抢来的丝巾,带着小虎队时期的老本就来了。

气质拿捏了

金星更是直接吐槽陈志朋

还有明道的尬舞和宁静唱跳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而明道比宁静小足足8岁啊,无论精力体力都应该更胜一筹才是。

宁静能练舞练到吃速效救心丸,明道的那段舞蹈我看随便练个三五个小时就差不多了,都不够公司年会的水平。

浪姐为啥好看,因为将那些在演艺圈拼杀多年的小姐姐们,无论是正当红的、已过气的、东山再起的,都统统一网打尽,从零起步。

她们来的目的都一样的,都是为了给自己的事业赢得新的关注点,她们都是一些不服输的姑娘,必须施展出自己在专业之外的诸般本事,都渴望在舞台上站得更久一点。

她们都好拼啊,又美又飒的背后,是眼泪和汗水一起流。

舞台成为残酷的修罗场,也是现实的写照,中年女艺人的未来非常飘摇,必须死命去争取。

正是这份焦虑与恐惧吹开了浪姐们在舞台上的绽放。

但我没有在《追光的哥哥》这个节目中看到这些东西,即使是那些过气的男艺人,他们也没有拿出更迫切的努力姿态。

敷衍的、划水的、凑活的,他们更像是来赚综艺费的,而不是来争取事业第二春的。

他们不仅对自己的表现十分自恋,而且还互相捧场,十分团结。

比如明道一曲被郑爽说成是“像大型的大青蛙一样”的舞蹈完毕,其他候场的艺人们为之振臂欢呼,热烈鼓掌,“全场沸腾”,“太炸了太炸了”。

刘维以骚气的贵妇风格结束舞蹈后,大家与他热烈拥抱,真诚点赞。

这同样是现实的一种写照,男人对于变老这种事的恐惧没有女人这么强烈,人到中年之后,他们的事业发展也不必承受女性那么大的压力。

没有恐惧自然缺乏动力。

虽然全网都在嘲笑哥哥们的油腻,但我真的觉得他们反而更接近常态,更值得提倡。

现在有一种非常病态的趋势,无论是在演艺圈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追求一种悬浮的完美。

50岁的女明星也不能有皱纹,不能发胖,否则就要被全网吐槽“状态崩了”。她们必须时刻保持最佳状态,多吃一口都觉得有犯罪感。

普通人也是一样,发朋友圈的照片美颜得亲妈都认不出来,狠狠磨皮后岁数大岁数小全都一个样,毛孔光滑,眼角没有一点皱纹,完全丧失了应有的质感。

大多数男人们都在这场变态的竞赛中幸存下来,因为他们相信自己除了相貌和体型之外,还有别的优势可供在世界上立足,而女人所缺乏的,正是这种自信。

嘲笑男明星的油腻可以是一种八卦态度,但不是让男明星学习女明星,而是让女明星应该学学男明星,胖一点油一点怎么了,那不是正常的生理发展趋势吗?

年纪大了,该演妈就演妈,该演女二女三也很正常,该长点肉就长点肉,看起来还富贵些呢——我就问问你们,生活中到底有哪些当妈的还能保持少女时代的体型?

妈妈就是敦厚的安全的温暖的,为什么荧幕上的妈妈和生活中的妈妈形象完全割裂,这也是一件咄咄怪事。

让女性逆天而为,50岁还要保持着18岁的腰肢,固然是女性追求极致的表象,但是也暴露出了女性的强大焦虑,不一直保持在巅峰状态,后面的人追上来了。

女性总是与女性竞争,男性则心照不宣地抱团。

中国女人为什么总是活得那么累?

深刻揭示了男权社会本质的《性政治》一书中说,在男权制社会下,用以描述女性的那些特征并非是由女性自身制定的,连形成女性文化的思想观念也都是由男性设计的。

“我们现在所知的妇女的形象就是由男性一手制定并且是符合其需要的,这些需要来自男性对女人另一性的理想。”

男人以自己为主人的身份,塑造了女性的形象,规定了她的生存状态。

既然是主人,他的生存姿态自然是比较轻松的,而身为“第二性”“另一性”,作为客体而存在的女性,则始终有一种客人的拘谨和不安。

之前看《我们的歌》时,容祖儿希林娜依·高一起唱张惠妹的《母系社会》,就唱出了女人的倔强。

不要说在过去妇女被压迫的时代,就连在现世,女性已经争取到了独立生存的权利之后,这种不安依旧难以消除。

她们依旧需要花费比男人更多的力气才能争取到一样的待遇和成就,让女性活得更累的不是女性自身的争强好胜,而是男女平等进化过程中的不公平。

为了对抗这种不公平,女人必须更拼一点,对自己更狠一点,但男人们利用了女人的这点软肋,把它演变为生活的常态,甚至作为一种奖赏颁发给我们。

回过来头,细细想来,这难道不是另外一种剥削吗?

★ 咨询邮箱,欢迎讲述你的故事:

wanshui0512@163.com

- END -

本文文字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介绍:晚睡,作家、情感咨询师,一枚斜杠中年码字工,喜好解读复杂情感迷局,关注女性独立与成长,已出版《晚睡谈心》、《帮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起更好》。

原标题:《看了《追光的哥哥》,才明白中国女性活得有多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