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装剧常见错误:胡人的这个特点,到了这个朝代才彻底被汉人接受

2020-12-16 21: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看鉴君 看鉴

本期特邀主讲嘉宾——陈诗宇

《国家宝藏》、《清平乐》等造型服饰顾问,北京服装学院汉唐服饰研究中心副主任。

多年从事古代服饰研究、复原,以及传统工艺美术调查出版。主要方向为古代服饰制度与流行、唐宋服饰、古代造型复原、传统工艺美术等。

曾调研数百项传统工艺,参与大量服饰复原项目与影视服饰制作,将平面的考古资料还原成立体造型,图解科普古代服饰文化。

大家说到唐代服装,第一个印象就是非常的华丽浓烈,视觉比较抢眼,而说到宋代服装,想到的则是内敛、纤细。

但实际上这个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也经历过一个漫长的流行变化过程,两宋时期礼仪服饰与日常服饰有很大的反差,曾经出现过一版中国历史上最耀眼华丽的大礼服衮冕,早年在我读宋史舆服志的时候,就曾经被其中描述的衮冕制度的复杂程度所震撼。

01

有史以来最华丽的衮冕

舆服志里边有一大段的描写,里头把北宋前中期的衮冕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述。在冕上原来的珠旒之外,还有一层翠旒,上面有碧凤,棉板上有玉七星,有多达48个的琥珀瓶、犀瓶,四周有珍珠、杂宝玉装饰的丝网,以及七宝四柱,还有表里包裹的华丽的龙鳞锦,俨然一个盛大的珠宝架子。

不仅如此,身上的服装除了复杂的章纹之外,还装饰了大量的珍珠、琥珀和各种宝玉。这种过于繁复的装饰,大体到北宋后期得到了控制,但重视礼服的装饰依然还是宋代服饰的一大特点。

02

凤冠上的仙人聚会

与刚才说的皇帝的大礼服衮冕相对应的,是后妃的大礼服龙凤花钗冠和袆衣,袆衣是一种深青色,装有十二等翟鸟纹样的大袖礼服,也是大家已经在影视剧中见到过多次的女性最高礼服,按照正规的唐制来搭配。

皇后袆衣原本应该配套的是十二株花钗冠,宋代同样也进行了一个繁式化的升级操作,添加了不少新的元素,在工艺方面,大量使用珍珠和点翠,也是这一阶段礼服首饰的一大特色。

这和北宋第一位摄政太后章献太后刘娥有一定的关系,刘娥是宋真宗的皇后,他在宋仁宗时期垂帘听政,她也是北宋唯一一位真实执政的皇太后。

随着刘娥实际政治地位的提高,她也希望在礼服上有所体现,所以就在冠上增加了九龙以及王母仙人队,众多仙人簇拥着天上的最高女神西王母,也体现了她自己作为人间最高地位女性的权威和她的政治意图。

甚至我们在台北故宫保留的画像中还可以看到,冠上有13条龙,比皇帝的12条还要多一条,到了北宋后期,这种龙凤装饰加上王母仙人队就形成了一个定制,一直到宋代灭亡。

从晚唐五代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在礼服上进行华丽化装饰的一个倾向,北宋时代继承了这种倾向,并且把华丽化装饰礼服的做法推向了一个顶端,所以我们看到的北宋礼服基本上是我国历代礼服当中最华丽的版本。

03

宋代官员装饰性的幞头

说到宋代官员的服饰,大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应该都是两边伸出长帽翅的幞头,关于它的由来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说它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发明,是为了防止朝臣在上朝的时候交头接耳。

甚至还被演艺的绘声绘色,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以后,大臣们还是没有习惯这个角色的转换,总是没尊没卑,有一天在上朝的时候官员交头接耳,赵匡胤看到之后勃然大怒,下旨开发出了一种比较特别的官帽,两旁加了两个很长的翅子,让大家在上朝的时候有一个社交距离,防止他们互相交头接耳说悄悄话。

但实际上这只是后人杜撰的一个故事,长耳朵原来只是固定官帽的带子,它的源头来自于隋唐时代的头巾,也叫做幞头上的垂角,作为幞头飘在后头的一个装饰重点,人们想法设法对其做各种夸张化的改造,于是变得越来越长,也在里头加了骨架,凹成各种各样的造型。

其实早在宋太祖之前上百年的晚唐时代,这两条带子就已经逐渐夸张伸长。大家就认为长、挺为美,所以夸张化、威仪化,从实际结构功能就发展为一个彰显的结构,这种情况其实在服装史发展中非常的常见,宋代也只是延续了这种威仪化的发展趋势,他并不是赵匡胤突然之间一拍脑门发明出来的。

关于这种夸张的长角,宋代人自己都搞不懂是什么原因,当时人说“莫知其地自合时也”,所以有的人就推测说,它是不是象征着龙角的意思?有人也推测是宫女为了方便穿戴发明的,到了元代就有人提出来了,避免朝见的时候私语的说法。

从实际存在的造成的效果,想当然的推测它的设计初衷,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所以这个说法也很快得到流传,直到我们今天大家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说法,其实也只是一个误会而已。

04

素雅简洁的宋代女性日常装饰

南宋的葛立方有一首词说到了,“淡妆宜瘦”,这4个字正好就勾勒出了宋代趋于淡雅精致的一个审美,这个审美倾向和今天也比较接近。

当时宋代人尤其是女性,崇尚比较窄小合身纤细的服装,这种窄袖对襟的褙子或者短衫搭配开叉的裙、裤,是宋代女性最常见的打扮,而且用色也以浅淡素雅为主,装饰不多,不像唐代会用大量的撞色和大花、鸟的装饰。

宋代装饰主要集中在领末,或者是说衣边细小的部分,但是我们知道繁荣的宋代经济也让普通女性消费得起一些精致的冠子和金银首饰,到了靖康之难,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整体的装饰风格也越发收敛,继续往淡雅的方向去发展。不管是服装的尺寸也好,首饰的尺寸也好,都越发的精细和小巧。

宋代虽然在整体服装的审美上倾向于相对简约、淡雅和内敛的风格,但是他们会把一些比较华丽的装饰或者比较浓烈的一些颜色给它藏在内层。比如说宋代女性,它外层的服装会用比方说灰度比较高或者比较淡雅的颜色,但是它内层的抹胸或者衬裤,会使用大红色。

另外一个比如像珍珠装饰,会在圆边会做一些细节的装饰做法,但不是整件衣服都做华丽的装饰,而只在局部和内侧上做装饰,所以我们用低调的奢华来形容宋代的服饰是非常贴切的。

05

与现代非常相像的妆容

我们从传世的南宋绘画来看,尤其是仕女画,几乎找不到胭脂的痕迹,主要以白净的妆面为主,但是会在额头、鼻梁还有下巴等处做一些提亮,就跟今天高光的做法是类似的。

另外南宋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叫泪妆的一个做法,这个面妆以白妆作为基础,但是会在眼角涂抹一些特别的白粉,好像泪水充盈的样式,显得比较哀愁,就跟今天的高光卧蚕一样的意思。

泪妆在南宋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打扮,宋代女性会在祭奠先人的时候做这个装扮,甚至包括一些平常的时候也会做这种装扮,说明了宋代的风气和晚唐五代甚至北宋都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宋代首饰的整体风格呈现了从唐五代夸张大尺寸,往精细和样式繁多的发展趋向,这个也和宋代社会风气,往收敛约束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06

耳环从宋代开始的

今天的女性戴耳环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风俗,但其实中国女性并不是一开始就戴耳环的,在汉唐时代,汉族妇女是不戴耳饰的,戴不戴耳饰是胡人和汉人的区别。

但是到了宋代,耳饰在汉族地区就得到了传播,成为宋代妇女首饰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就连皇后和嫔妃也不例外。因为耳环是一个传入的风俗,所以北宋的耳环类型和辽国流行的耳饰非常的相似,基本以弯月状为主,但同时也打造出更具宋人趣味的各种花样和纹饰出来。

随着两宋时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高艺术品味的贵族和文人士大夫的活跃,所以高雅和通俗审美互相交融,新的风俗不断的产生,宋代史上就呈现出一个与以往不同的面貌,清新自然的装饰趣味成为主流,所以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素净淡雅的最深印象。

但是与此同时宋代礼服制度非常的繁缛,改制也非常的频繁,北宋各种礼服的耀眼程度,几乎可以居为历代之首,所以繁华盛大的礼仪服装和素雅简洁的日常服装在宋代是并存的。

原标题:《古装剧中最常见的一个错误,本是胡人和汉人的区别,到了这个朝代才彻底被汉人接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