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之子》广州首映 | 藏地少女寻父记

2020-12-16 11: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凹凸镜DOC 凹凸镜DOC

当世界逐步开放,当生活变得多元,所谓的亲情变得淡化,甚至造成了不公的命运,但是正如梅朵对于故乡和家的寻找一样,其实在每一种现实面前都需要一种反思,都需要一次寻找。“电影命名为《光之子》,寓意是在高原上的藏区孩子们,他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祝福他们会拥有非常光明的前程。”卡先加如是说。

《光之子》:低头思念,不如抬头仰望

作者:五行缺水

他们在踢球,他们在嬉戏,他们在低头练习书法,而13岁的梅朵嘎布却独自坐在福利学校的草坪上,她抬头看着天,看着太阳,歌声响起。“金色的太阳,银色的太阳,多么温暖的阳光……”沐浴在阳光中,沉浸在优美的歌声里,作为“孤儿”的梅朵似乎感受到了太阳的温暖,而在这抬头仰望而看见的世界里,她也将慢慢成为“光之子”。

最后的温暖对于梅朵来说,其实是一个从他们到自我,从低头到抬头的过程:他们是和她一样的孤儿,不仅父母离异,而且缺失了父母的爱,但是梅朵却从他们的世界里走出来,而走出来就是从低头到抬头的转变。因为苦闷和独泣而低头,低头指向的思念是因为现实的缺失,而在抬头仰望的时候,就变成了对未来的期许,阳光照耀着自己,成长便是一个可以充满温暖的故事。

导演卡先加说:“我觉得梅朵渴望爱以及被爱怀抱的这种感觉,就像渴望阳光一样,渴望温暖。在渴望温暖,渴望爱、渴望家庭,这一系列温暖的东西后,在一定程度上她已经成为了光的孩子。”——但是,从他们到自我,从低头到抬头,从缺失爱的人成为光的孩子,这个过程对于13岁的梅朵来说,又是那么的艰难,甚至充满了太多的泪水。

已经13岁了,从小和外婆外公生活在一起的梅朵虽然有长辈的爱,但是这个家对于她来说,就是一种缺失的存在。从小父母离婚,父亲带着姐姐离开,而梅朵的妈妈再婚嫁给了另一个男人,留在年迈的外公外婆身边,虽然父母都还健在,她却成为了“孤儿”,这种带有讽刺意味的生活便是梅朵口中所说的命运。

梅朵和妹妹

“多么希望一家人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但不可能,着就是命运吧。”梅朵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那时候她已经去牧区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爸爸,她甚至已经看到了被阳光的阴影遮住的出生地——“春季牧场”,但是刚点燃起的希望就变成了更大的失望,因为还是要回去,回到孤儿的生活,回到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回到现实铺展开的那个地方,一种永远不可能的缺失生活就是梅朵的命运。

在缺失的世界里,梅朵总是低着头:一开场在镜头前梅朵抚摸着外婆的头说:“我以后肯定会报答外婆的。”祖孙之间充满了温馨和爱意,但是一说起爸爸的时候,梅朵便说她从小就想念爸爸,“但不知道自己有个爸爸”,外公便在旁边说了一句:“她从小就被抛弃了。”梅朵转过身去,躲着镜头,但是那时的她一定是噙满了泪水。

当好不容易在外婆外公的同意下去县里见爸爸,这是她有记忆以来第一次见到爸爸,当爸爸出现在她面前,梅朵却不敢看他,低着头走到爸爸身边,当爸爸拉起她的手,依偎在爸爸身边的梅朵依然没有抬头,是爸爸让她抬起了头,低头的梅朵也许不敢相信眼前出现的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爸爸;当在牧区爸爸家里认识了那些从未谋面的奶奶、姐姐和弟弟,她送给他们自己买的礼物,当爸爸拥抱她说:“爸爸以后会经常去看你的。”此时的梅朵再一次转过身去,低着头扑在沙发上,当听到爸爸说还会去看她的时候,她也一样在镜头之外流下了热泪。

低头的梅朵,是沉浸在一个人的悲伤和喜悦中,当梅朵做出这个动作的时候,实际上是一种在场的“不在场”:她躲开了摄像机的捕捉,躲开了众人的目光,而她真正想躲的是那一种叫命运的东西:为什么一出生父母就离异而再无和睦一家的感觉?为什么在自己病重的时候父母都不在身边甚至差点死去?为什么被抛弃的自己变成了一个孤儿?

低头而发出的“为什么”,“为什么”背后的命运,都构筑了梅朵缺失的现实,而这种缺失指向的是一种过去,也正因为过去带来的缺失感,梅朵才慢慢学会了坚强,才慢慢开始了成长,才慢慢抬头仰望太阳——梅朵嘎布,藏语意为“白色的花朵”,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当她对着太阳将一只小手抬起,并用手指圈住太阳的时候,她其实就是化作了白色的花朵,把阳光和温暖圈进自己的生活中,圈进自己作为“光之子”的存在里。

《光之子》海报

而从低头到抬头,从缺失到拥抱,在这中间则是漫长的寻找,如果说低头指向的是缺失的过去,抬头指向的是拥抱的未来,那么中间的寻找则指向现在——卡先加跟拍的镜头构筑了梅朵“现在”寻找的过程,而这个寻找的过程中,关键词就是“爸爸”,而“爸爸”在梅朵生活中不断出现,也串联起了那不堪回首的过去和略微充满希望的未来。

从小没有见过爸爸,“爸爸”对梅朵来说,就是一个空无,就是一个符号,但是梅朵却不断填补这个空无,不断丰富这个符号:她喜欢画画,经常画爸爸,但是没见过爸爸的她虚构了一个爸爸,她找到了很小的时候家里的合影,然后照着照片画下爸爸;她生活在外婆外公身边,她把外公叫做“爸爸”,以弥补从小缺失了父爱的现实;她总是拨打爸爸的那个电话,虽然电话那头总是传来无法接通的提示,但是梅朵却不放弃,终于那一天她听到了爸爸的微信语音,从未谋面的爸爸还邀请她去牧区的家。

“就比如一个小孩,没有和爸爸说过话,没有牵过手,为什么会想念他?”梅朵真切地发问,人为什么会想念一个没有见过面的人,对于梅朵来说,这个问题其实一方面在质问命运,另一方面则是敞开了对爸爸的寻找。那个电话之后,梅朵开始一步步接近爸爸,她把那条语音给外婆外公听,当外公说“是他把你抛弃的,他不配做爸爸”时,梅朵却倔强地说了一句:“可我需要他。”那时外婆也不让她去,还说起了梅朵很小的时候患了重病,但是爸爸不在身边,她差一点死了,但是梅朵也不在意这一切,她只想见到爸爸,恨不得马上就来到爸爸身边。

对于爸爸的寻找,并不只是对于缺失的家人的寻找,而是从命运这一层面梅朵想要寻找的是自己的故乡,自己的家,“到底我的故乡在哪里呢?”那个雨天,和小伙伴撑着雨伞走到山坡上的梅朵这样问,雨落在雨伞上,梅朵说“雨声就是水滴在歌唱”,而俯视着底下的小镇,梅朵却无法像水滴那样唱歌,因为自己从来没有去过故乡,在她看来,下面的小镇只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故乡就是你出生的地方,这里只是你住的地方,是失去故乡住的地方。”

梅朵以如此感性和理智的方式,将故乡和住的地方区分开来,就是将一种过去和现在分离开来,或者是在这种分离的过程中,既有着对于命运缺失的无奈甚至愤然,也在构筑着一个关于故乡关于家的梦想。所以当她坐上去见爸爸的那辆车,当她迎着风眺望前方,她的寻找就是一种回归。

梅朵和父亲在草原

见到了爸爸,见到了爸爸的亲人,也见到了那一片开阔的牧场。梅朵看到了牦牛,和爸爸骑马,还一起拍照合影,爸爸告诉她她是在春季牧场出生的,然后用手指指着远处一片留下阴影的地方,说那里就是你的出生地,梅朵坐在爸爸身边,阳光照射下来,虽然被山遮挡而有了阴影,但是对于梅朵来说,她终于见到了故乡,见到了出生的地方。而这曾是她的家,曾是她命运的起点,虽然在13年的生命中经历了太多的离别,但是梅朵现在看见了故乡,爸爸陪伴在身边,或许也是一种弥补,于是她开始拿出画纸,画爸爸,画故乡,画太阳,画牧场,画这里的一切,“我要画下来,让它们变成永远的记忆。”

画下来的一切都会变成隽永的记忆,而这是唯一可以弥补缺失的过去和破碎的现在唯一的办法,所以对于梅朵来说,当寻找的历程结束,当重新回到现实,她其实是用一种再符号化的过程完成了梦想:故乡的一切都变成了画中的记忆,形容见到的爸爸“像神一样”,在了却了心事的时候,也体会到了幸福。

虽然这种再符号化的过程依然是安慰自己的一个梦,依然遇到无奈的现实:梅朵回来之后,她说还想见爸爸,向外婆外公发脾气;给爸爸拨打的电话,再一次传来无人接听的信息;甚至后来叫“爸爸”的外公患病去世了,养了两只小老鼠的外婆感叹:“一个人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慢。”……进入九月藏区就开始变冷,之后开始下雪了,在福利学校的梅朵沉浸在外公逝去的悲痛中,但是当她一个人看见了温暖的太阳,内心也依然充满了希望。

卡先加、梅朵还有奶奶。

从低头的思念到抬头的仰望,实际上梅朵就是完成了一种成长仪式,命运是不公的,家人的爱是缺失的,甚至外公成为“爸爸”也是一种错位,但是只有从那个叫故乡的地方出发,只有从那个叫家的世界起步,只有从那个叫爸爸的人身上找到方向,就能成长而走向未来,就能看见太阳拥抱希望感受温暖。

而这种从低头到抬头的过程折射的更是一个群体对命运的超越。像梅朵一样的“孤儿”在藏区似乎越来越多,他们一样有健在的父母,却在他们离婚的现实中离开了家和故乡,缺失了爱和温暖,其中虽然有手机和网络等的巨大影响,但是这并非是真正的原因。当世界逐步开放,当生活变得多元,所谓的亲情变得淡化,甚至造成了不公的命运,但是正如梅朵对于故乡和家的寻找一样,其实在每一种现实面前都需要一种反思,都需要一次寻找。

在低头感叹命运的不公时,不如抬头寻找希望,寻找“水滴在唱歌”的雨,寻找“白色的花朵”,寻找永远温暖的太阳,“电影命名为《光之子》,寓意是在高原上的藏区孩子们,他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祝福他们会拥有非常光明的前程。”卡先加如是说。

原标题:《《光之子》广州首映 | 藏地少女寻父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