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察|韩国加速部署无人机,谋求“不对称战力”优势(下)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林森
2020-12-16 06:4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无论是本次采购的多型多旋翼攻击型无人机,还是之前装备的“夜侵者”-300无人侦察机,都属于小型战术无人机。若要提升军队无人机整体实力,还需要一些战略级无人机,比如长航时无人侦察机、中大型“查打一体”无人机以及隐身无人机等。

今年10月,韩国接收了从美国采购的最后一架RQ-4“全球鹰”无人机。2011年,韩国政府批准向美国购买4架该型无人机,耗资约7.5亿美元。从美国引进“全球鹰”标志着韩国成为除美国以外首个装备该型的国家,也意味着长期以来制约韩军高空侦察能力将得到质的提升。

韩国版“全球鹰”——KUS-FS长航时无人侦察机。

“全球鹰”飞往朝鲜半岛

高空长航时战略无人侦察机主要指续航时间大于20小时,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主要执行战略或战役侦察任务的大型无人机,其具有持久的情报收集和战场监视能力。高空长航时战略无人侦察机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其发展得到了许多国家空前重视,成为许多空军强国或致力于建设空军强国重点发展空军装备。对于近年来一直努力建设空军强国的韩国来说,装备大型长航时战略无人侦察机是其空军建设的重要一环。

韩国在2005年举行的韩美年度安保会议上就试探了采购美国“全球鹰”无人侦察机的可能性。由于“全球鹰”无人机具备投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潜力,其受美国签订的MTCR协议(导弹及其技术控制条约)的限制,不能向韩国出售。经过多次谈判,2009年5月,美国国防部正式表示愿意向韩国提供“全球鹰”无人机。

韩国拥有该机后可实现对朝鲜全境实施全天时、全天候侦察监视,大大增强韩国的持久侦察监视能力。“全球鹰”是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一款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综合性能最为出色的战略级无人侦察机,研制当初是为了替代U-2有人侦察机。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为韩国生产的“全球鹰”无人机。

该机配备了光电和雷达等侦察设备,核心设备是1.2米直径天线的合成孔径雷达和远程光学/红外系统,不仅使其可以昼夜连续执行任务,而且在云雨、沙尘等恶劣气象条件下仍可对地面进行侦察监视,全天候侦察能力强。其续航时间38-42小时,飞行半径3000公里,也就是说一次侦察任务的监视范围可以基本覆盖整个朝鲜半岛。该机还配备了卫星通讯设备,可将侦察的情报实时传输到地面站,为指挥官进行决策或战场毁伤评估提供情报,在应对一些“时间敏感目标”,比如机动导弹发射车、远程火箭炮等,具有较强的监视能力。

“全球鹰”是韩国“杀伤链”系统的重要组成分。“杀伤链”是一种用于攻击重要目标(位置不断变化的时间敏感目标,主要指弹道导弹和远程火箭炮)的火力打击系统。通俗地讲就是打击循环体系,即探测发现目标后,进行识别和跟踪、做出决策,实施攻击,最后对打击结果进行评估的过程。根据韩国军方的计划,在2020年左右完成“杀伤链”的研制和部署工作。按照规划“杀伤链”系统30分钟后能够完成打击闭环:1分钟内探测到威胁存在;1分钟内,对威胁进行识别和跟踪;综合各种信息,3分钟内下达打击命令;25分钟内,完成对目标的攻击任务。

为了构建“杀伤链”系统,韩国投入巨资研发和购买相关武器装备,包括研发侦察卫星、通信卫星、无人机、预警机、战斗机、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等。在这个体系中,具备长航时侦察监视能力的“全球鹰”可以提供大量空基情报,甚至可完成一部分侦察卫星任务。完成打击任务后,侦察平台还会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估,若未达到预期的毁伤效果,将进行补充打击。

KAI C103是一种察-打一体无人机,其机翼下方设有2个外挂架,可挂载一些小型空地导弹或炸弹。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鹰”去韩国后表现并不好。今年10月,韩国军方官员证实,韩国购自美国的4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其中一架漏油,还有一架出现核心控制传感器相关问题。此外,伊朗去年击落“全球鹰”无人机后,其生存能力也遭到外界质疑。为了追求长航时能力,其采用了大展弦的机翼,机动性差,机身也未采用隐身设计,很容易被对方雷达发现和跟踪。如果没有充分掌握制空权情况下,其生存能力并不高。

韩国在向美国购买“全球鹰”无人机过程中,韩国国防发展局在2006年启动了国产大型长航时无人侦察机,计划开发一型能够在1.4万米的高空续航24小时的无人机(MUAV),无人机由韩国国防发展局和韩国航宇工业公司联合研制。从韩国公布的MUAV想象图来看,其外形和“全球鹰”相似,但发动机采用的涡轮螺旋桨飞机,而“全球鹰”为涡扇发动机。MUAV的原型机KUS-FS在2012年收费,目前还在进行飞行测试。无人机机身长约11米,翼展25米,由单台1200马力的发动机提供动力,航程1852千米,续航时间32小时,无人机搭载了光电传感器、合成孔径雷达和卫星通信设备,可执行火力打击、通信中继、电子战、信号情报和侦查等任务。

韩国展示K-UCAV隐身无人机模型。

韩国跟风研制隐身无人作战飞机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气动布局、飞控系统和电子设备等技术的不断成熟,美国等一些航空大国开始发展以低信号为主要特征的隐身无人作战飞机。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一些航空大国研制的隐身无人作战飞机逐渐面世,如美国的X-47B、欧洲六国的“神经元”、中国的“利剑”等无人机都已经试飞成功。

隐身无人作战飞机很可能是改变未来战争模式的重要武器之一,韩国也加入了这波隐身无人作战飞机发展热潮,提出发展K-UCAV隐身无人作战飞机。和大多数隐身无人作战飞机采用飞翼式布局不同,韩国K-UCAV采用类似德国“梭鱼”验证机的气动布局,机长8.4米,翼展9.1米,最大起飞重量4.055吨,最大升限12000米,最大飞行速度马赫数0.85,续航时间为5小时。

K-UCAV采用了隐身设计,采用了有利于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的外形设计。

K-UCAV采用了隐身设计,采用了有利于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的外形设计,机体上的突出结构较少,外表简洁,动力系统安装在机体的中央段,背部进气。内置弹舱、优化进气道和尾喷口等措施也是K-UCAV降低全向雷达反射截面积的重要措施,具有较好的雷达隐身能力。除了雷达隐身,K-UCAV还通过采用遮蔽式尾喷口、涂覆伪装色等措施提高飞机的红外隐身及声隐身能力。

目前,K-UCAV的缩比模型已经进行了首飞,但原型机研制还没有完成。若K-UCAV研制成功并装备韩国空军,依靠其出色的隐身能力,其可在战争初期和“玄武”系列导弹、F-35A隐身战斗机等武器一道充当“踢门者”的角色,增强韩国在战争初期的战略突袭能力。

综上所述,在无人机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韩国研制成功了多个型号的微型/小型无人机,中型/大型长航时无人机及隐身无人作战飞机也处于试飞或研制之中,其无人机技术发展获得长足的进步,为韩国谋求无人机领域“不对称战力”提供了基础。

    责任编辑:谢瑞强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