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吸烟有害健康,道理全都懂,可医生们依旧吸的最凶

2020-12-15 07: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编辑部 飞飞 常笑健康

在“吸烟有害健康”的大宣传下,很多人都会说“你看,医生都吸烟,我......”。的确,中国医生吸烟确实不在少数,即使他们不会当着患者的面吸烟,但也能闻到医生身上消毒水都掩盖不住的烟味。

早在2011年就有相关调查显示,在当时我国执业 ( 助理) 医师246. 6万人中,我国医生吸烟率较高,医生已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吸烟群体,尤其是男性医生,占据了这个群体的绝大部分。

不同科室医生吸烟情况:外科医生的合计吸烟率在我国是最高的

中国外科医生应该看过比别人更多的“被吸烟熏黑的肺”,但是从数据来看,他们却也是医生群体中吸烟比例最高的群体。医生被公认为健康的代言人、健康的维护者,按理最懂健康管理的医生却吸烟,到底是为什么?

吸烟的危害,真的被夸大了吗

当然不是!!!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香烟每年直接导致超过500万人死亡!另外还有至少60万人死于二手烟!

烟叶里含有毒质烟碱,也叫尼古丁,1克重的烟碱能毒死300只兔或500只老鼠,如果给人注射50毫克烟碱,就会致死。吸烟对呼吸道危害最大,很容易引起喉头炎、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吸烟的时候烟从口进入,经过喉咙、气管、支气管、进入血液里。

对男性而言,烟草中尼古丁有抑制性激素分泌及杀伤精子的作用,同时烟草尼古丁可阻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大大降低另一半的受孕机会,研究发现吸烟还会导致阳痿;而对女性而言,烟草更易影响生理,会出现月经紊乱、流产、绝经提前等症状,并使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状更加严重。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吸烟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大量研究事实都表明,吸烟身体的伤害不容小觑,那么为什么本该最了解其危害的医生还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为什么很多中国医生都吸烟

中国吸烟的医生基本都是男性,根据调查,中国男医生抽烟的比例在15%-61%(不同地区,不同研究报道数字不同),远远高于欧美医生。并不是全世界医生都爱吸烟,比如美国医生就只有1%左右吸烟,远低于美国普通男性比例。

绝大多数吸烟的医生当然是非常清楚香烟危害的,那为啥控制不住?最重要的原因当然还是生理成瘾性,尼古丁成瘾性太强,戒烟和戒毒本质上一样难,对医生也一样。但很多医生吸烟,除了生理成瘾,心理因素也很关键。

很多人,甚至吸烟者自己,以为吸烟能帮助大脑放松,其实不对,是反过来的——因为大脑放松,失去了控制力,所以才吸烟。我们的大脑有两个系统,分别控制“本能冲动”和“理性思考”,这两者经常有矛盾,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本能冲动”和“理性思考”之间选择。

有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

招募一群正在控制饮食的人,分为两组召集到一个房间进行脑力测试,一组题目很轻松(比如背诵《咏鹅》),一组题目很困难(比如背诵《出师表》),根据正确率来领取酬劳。背了一段时间后,出题人告诉他们,请到隔壁房间接受考试。

在他们去隔壁房间的走廊上,摆着一些吃的,可以随便拿,一些是超级不健康但超好吃的甜食,一些是健康的水果。在平时,正在控制饮食的人通常会选择水果,但现在情况有了微妙的变化——做轻松题目那组,依然选择了水果,但做困难题目那一组,选择甜食的比例显著增加!

当大脑正忙着完成高难度作业的时候,对于健康这个选项,理性思考不再被激活,本能冲动说我背诵那么累值得奖励好吃的(管他健不健康)。

就拿吸烟的例子来说,医生面对抽烟:

本能冲动说:抽吧,很爽。

理性思考说:别抽,有毒。

医生通常选择理性,因此医生平时抽烟的不多。但当医生脑子特别忙或者特别累的时候,本能冲动就占了主导。

本能冲动是自然的,不费力的,而理性思考是非自然、消耗能量的。即使最理性的人,在大脑很忙或者累了以后,就很容易放弃理性思考。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会发现有很多医生平时不抽烟,却能看到一个外科医生刚做完肺癌手术出门就点一支烟的情况。

新版《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14.43%的医师工作时间在国务院规定的法定时间内。医师每周平均工作时间都在40小时以上,三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05小时,二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13小时,仅有不到1/4的医师能够休完法定年假。

几乎所有医生都曾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半数人曾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约两成医生甚至曾连续工作48小时及以上。

医生是一个很累的职业,脱去医生的这件白大褂,他们也就是一个普通人,所以我们更要理解“为什么他是医生还抽烟”。

医生吸烟不怕死,你怕吗

控烟是个艰难的任务,远远不是一句“吸烟有害健康”就能搞定的。很多人自己爱吸烟,但是拿“医生都吸烟,自己吸两根怎么了”这样的态度显然是自欺欺人。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逆向合理化效应”,它是指通过合情合理的逻辑使自己情感和行动上的决定合理化某一个结果的过程。

人是相当奇怪的自我合理化机器,当一件事是你想做的,你就会为这件事找到一个合理的原因,以此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就像是抽烟,抽烟的人都知道抽烟的危害,但就是老为自己抽烟找逆向合理化的理由。

知乎上有一个有趣的段子:

医生:出院以后就别吸烟啦,别喝酒啦。

病号:那天我还见你吸烟。

医生:我不怕死。

病号:我也不怕死。

医生:你不怕死还来找我干啥?

医生真的不怕死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在高强度工作强度和压力之下,丧失理性就会抽烟了,这或许对他们而言是没有办法的事,尤其是外科医生,他们的手术刀上都挂着人命。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应尽量克制让自己理性冲动胜过本能冲动,或者说尽量避免让自己太累导致大脑“失控”。

最重要的,别拿医生吸烟当借口,戒烟吧!

参考文献:

1.傅士杰,刘瑶,孙星,等.中国医生吸烟状况及其控烟服务现况分析 [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7 ( 11) :

1221 - 1224.[www. chinagp. net]

2.《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2018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