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线教育的坑,没踩过不足以谈焦虑
原创 自象限编辑部 自象限 收录于话题#在线教育1#职场焦虑1#海淀妈妈1#智商税1#教育的坑1
图片|Pixabay
©自象限原创
作者|西西小姐
编辑|偏见先生 排版|海上台风
如果为当下的教育行业找一个关键词,“焦虑”一定会高票当选。
▲来源于某北京家长朋友圈截图
不时刷屏的“海淀牛蛙”和“顺义妈妈”,从两个极端侧面印证了这一点。无论是拼勤能补拙的“海淀牛蛙”还是拼资本实力用钱给孩子买个未来的“顺义妈妈”,在当下的教育面前,都没有脾气。
“我没有能力让孩子一生‘啃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现在拼命逼他学习,只是为了将来他能成为一个996当福报、35岁可能被裁员的普通镙丝钉。悲哀,但是无奈,你有更好的办法吗?”身边的好朋友Apple不满的诘问道。
一位教育专家坦言,焦虑是会传导的。家长的焦虑会传给孩子,同事的焦虑会传给同事,朋友的焦虑会传给朋友。快节奏的生活,正在加剧现代人的浮躁心态。K12、大学、成人教育各个阶段的学员概莫能外,无一不被击中。
今天自象限和宝妈、大学生、成熟职场人分别聊了聊,试图通过他们身上的故事,来直面焦虑,放下自己。
毕竟,在线教育的坑,没踩过不足以和人谈焦虑。
linda 32岁 五线城市的宝妈
孩子进了小学之后,我算是真正理解了上学时老师的那句口头禅:学习都是给自己学的,知识是第一生产力。要是当年我好好学习,何至于让孩子的小学功课折腾的焦头烂额!
孩子上小学之前,我们全家住在北京,后来因为工作关系回到了原藉,一个中部的五线小城,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在北京报过英语班,效果很不错,可是到了老家上小学后,孩子的成绩就下滑了,不知道怎么办,学习环境不好,老师顾不过来。
发愁的时候,有亲戚推荐了一个他朋友办的英语补习学校,我去实地看了一下,在我们这个五线小城里,这家机构的实力确实是最强的,教育方式有线上和线下,营销人员说,大部分学员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这样省得孩子往学校跑来跑去,疫情之下,聚集也不安全。
当时,报名的家长都认为有道理,我们这些30多岁的家长,对线上的各类事物都会积极尝试,我以前工作之余也在网上看过视频课件,觉得自己看课件做笔记效果也不错,于是就同意了,但是,我家孩子的自制力并不好,上半年疫情影响在网上上课,开学一考试,成绩下降的明显,所以,经过协商,我们选了线上和线下课程相结合的上课方式,如果我觉得网上课程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就选回线下学习的方式。
当时和家里人说过这件事情之后,大家也觉得,这几个创办人在我们当地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品牌是加盟的北京一家教育公司,也有外教,而且看在亲戚的面子上,学费给我们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我就给孩子报了这个学校,谁知道,这是踩坑的开始。
我们报的这个班一共100个课时,每一个课时是1小时,每周上一次课,一次上课是2.5个课时,报名的时候给了教材,教材是单独收费的,500元一套,而且如果将来退课或者最终没有报课,教材费用不退。
那本薄薄的书值不值500我不知道,但上了一段时间的课我就知道,这花了1万多块钱报的班,是真的不值。
首先说一下外教。外教的确有,但外教对于学校而言,更像是招揽生意的吉祥物,而且,线上教育的质量对于自控力差的孩子而言,本来就是个灾难,何况这种教育是一对多的形式,老师照顾不到每一个学生,我跟着孩子在屏幕前学了几次,确实效果非常差劲。
再说课时,当时听着100个课时觉得很多,平均下来也能上40次课,事实上,孩子真正能学英语的时间不到半年,上了一段时间后,我跟几个家长商量,要不要选回线下上课,后来才知道,线下上课更不划算,学校线下的活动不少,并且,把所有到过学校“打卡”的时间都算在了课时中,比如年底表演节目的“年会”,比如节日的party,而且这样的活动会提出化妆、表演等要求,孩子倒是玩的挺开心,家长纷纷自学了各种手艺,我花着英语课时的钱,却让孩子去各种瞎玩,真不知道当时是哪根神筋轴了,才报了这么个班,只能说,他们推销的时候真的很能迷惑人,画下的饼又大又圆。
想要去跟学校理论,但是,亲戚的面子还要顾忌,而且,我们当时达成的所有协议都是基于口头,因为在小地方,大家相信人情大过相信合同。想当年在北京报英语班一年才六千,学习效果还理想;如今回到家半年花一万二,学的还跟闹着玩似的,不客气地说,我翻着字典教,都比现在孩子学的效果好。
可即使不报这个班,当地其它的机构也都大同小异,这大概是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隐性区别,所以说,逃离北上广回到小城的人,如果有孩子,要么学问好到可以应付所有的功课难题,要么就乖乖留下,不能享受了大城市的红利,还想要小城市的人情便利。
500元的教材,100个课时根本学不完,想学完就得继续在这个坑里待着续费,我是不打算再续费了,可孩子的功课怎么办?我很犯愁。后来看到了朋友圈有其它大品牌在线教育的推广试听课程,报名试听了,还要排队,在这期间,我翻了翻网络,发现各家品牌教育踩坑的案例都有,比如,有的是报名容易退费难,有的是教育质量非常糊弄,有的是承诺的内容不能兑现,有的是低价营销钓鱼,可是我们家长又有别的选择吗?至少对我来说,无论是报哪个机构的线上课程,孩子的报班就像是一场打地鼠游戏。
即使被砸了,还得硬着头皮继续。
妮可 19岁 大学二年级在校生
我一直以为,经历了高三的魔鬼生涯之后,上了大学一切焦虑就结束了。然而,现实恰恰相反。
我的学校虽然是211,但是专业一般,比较水,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同学、好友间弥漫了一股说不出的奇怪感觉,后来我反思才觉得,这是焦虑。
一来,我们这个专业的学长学姐们,毕业后能找到的对口工作很少,可是如果不能对口工作,我们这累死累活的学4年,又有什么意义呢?二来,即使找到了对口的专业,工作的时候也常常被学习内容掣肘。
我始终觉得教育有滞后性,现在学校学习的所有技能,其实在实践中都不怎么应用了,为了方便日后工作,同学们或多或少会去留意课外教育机构的班。我很想佛系,但身在这样的环境里,就像非洲草原迁徙的角马一样,角马群都在下河,你身在其中,要不要下?
佛系了半年之后,大二上学期开始,我几次在梦中回到了高考考场,有时候拿到的是物理卷子,有时候是数学卷子,总是到了交卷的时间,我还有几道大题没写,急的一身汗,当有一次我最拿手的语文考试也出现在噩梦里时,醒来的一身冷汗让我觉得,还是得随大溜再学点什么,家里人也常说,技多不压身。
“工作三年,我还不如一个实习生……”
“复工后和同事聊了下薪资,我退出了群聊。”
▲来源于朋友圈广告截图
python的广告进入我的视线比较偶然,但是,很快就击中了我的内心,原本就蒙在心头的那一缕淡淡焦虑,被这种看似鸡汤的广告语无限放大。
我觉得自己也可以试一试,疫情期间,反正上课也是在线上,毕业后如果能多个找工作的加分项也不错。最初,只花了9.9,然后被拉进了一个学习群,群里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前期大家都是活跃分子,聊天记录常常99+,有时甚至要爬楼很久,才能看到老师的几句脱水知识的讲解。
最初这个群里也确实有讲授最基本的python知识,我也学会了几个简单的代码公式,但体验课只有5天,期间所获得的知识根本不足以拿来运用,也远远未达到广告语“14个python实用语法,15个python实用案例,100个python实操练习”中所讲到的知识容量,如果想要继续学,那就是再交1300元。鬼使神差下,我又交了1300元,毕竟5天的python体验课程并未对我的学习与工作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因为适逢期末考试,交费后,我一直没有时间去系统性的开始正式课程。无意间,和几个学员私下聊了聊之后才发现,即使是1300元,也未必能学到理想状态,想学下去就只能不断“续费”。
像我们这种对于编程之前几乎没有了解过的人,这种浅尝辄止的学,其实根本没什么作用,慌乱之中,我火急火燎的选择了退费,哪怕有500块的违约金,我也要把剩下的800块钱退回来,与其浪费时间在不断交费的课程上,还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实用。
然而,最让我难受的并不是这种技能学不好,而是python带来的后遗症,远远超过了此前的焦虑。最初,宣传让我以为,短期内就可以学会这项技能,但现实一盆冷水浇下来,“欺骗”对于我和不少人来说可能真的会是一种打击,一贯自信的我在被一位打算报它们课程的朋友询问具体经历时,微信上的内容删了又写,写了又删,最终回复朋友:“不好意思时间已经过去太久了我现在没啥印象了,而且我也不想回忆这件事情,毕竟当时给我的心情造成了很大的阴影”。
这不只是金钱的浪费,更是一种对自己大胆尝试的否定。现在想起来,我们的焦虑感来源又何尝不是这些教育机构人为制造出来的?焦虑情绪的投射加上大数据的精准营销,在很多教育机构心里,我们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被焦虑和数据圈养出来的“韭菜”。
米莱 35岁 职场老鸟
我的焦虑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因为疫情,单位做了很多改革和调整,反应到我这里的直接效果就是:工资打了7折。我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7折的工资还是挺要命的,但是在单位被圈养了十多年,温室待惯了,想上外面折腾根本没有什么力量。
为了未来着想,我打算考个证,有朋友推荐考冷门的,于是,我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培训机构割了韭菜。就不提考的是哪个证了,有点不好意思说,只讲述一下我上当的过程。工作这么多年,我没有系统地学过什么知识,买了教材之后,看了半个月,真心看不下去,隔行如隔山,就想上网搜一下有没有什么便宜的培训班,老师带着兴许效果能好点。
便宜的班还真有,我就花了千把块钱报了一个线上的,随后被拉进了一个群,并有一个工作人员加了我的微信具体负责我的课程。听了几次课之后,觉得还是不懂,也许是因为这个行业比较冷僻,老师的课让我听起来很晦涩,头发掉的多了,功课却没有跟上。
这时候,加了我微信的工作人员开始给我打气鼓劲,不知不觉地,我也跟他吐槽学习中的不如意,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些信息都是别人后来精准分析我需求时的“武器”。在职、带娃、年龄大、跨专业、中年职业危机这些细节一综合,在培训机构眼里,我是一棵肥韭菜,然后,这位工作人员开始明里暗里给我介绍他们收费更贵的VIP班、线下班等课程,动辄上万块。
花费上万块钱报个班,我始终没有松这个口,而且线上课的效果实在不好,我最终拉黑了那个工作人员,后来考试结束后,我看到大家在群里悄悄报成绩时才发现,花了大价钱通过考试的比例并不高。现在想起来,感谢贫穷拯救了我。
结语:
“你要悄悄拔尖,然后惊艳所有人”的文案,配以高燃背景音乐,大家不自觉地就为想象中更优秀的自己按了确认支付。通过模拟现实情境,渲染职场焦虑,激化部分用户内心本就存在的恐惧心理,鼓励他们去成全那个自命优秀的自己。
我们尝试用一些鸡汤来结束这篇文章,又或者做一些精神喊话。到头来,似乎只想说一句话。
学会与平凡的自己和平共处。
*题图来源于Pixabay,文中插图来自朋友圈截图
原标题:《在线教育的坑,没踩过不足以谈焦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