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什么我跟“全民鸡娃”过不去?

2020-12-12 12: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诞姐 诞解视界 收录于话题#家庭教育12个

前几周一直在给大家分享时代大趋势引发的教育大趋势,讲的有点多,估计大家看的也够累的了,而且说不定越看越慌:

“哎呀,时代变化这么快,我该咋整啊”,因为本来挺踌躇满志干得正起劲呢,突然焦距一拉远,眼界一打开,发现自己干的尽是些在井底打转转的事情,不慌才怪呢。

所以,今天咱们聊点小的,具象的,关乎孩子切身利益的,那就是:

学习到底怎么学。

无数家长盲从着鸡娃的目的不就是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嘛,最好能成为学霸什么的。

可是关键很多家长对学习却有着很大的误解,自己也没有当过学霸的经验,但是仍然锲而不舍的用错误的方法把孩子带离的离学霸越来越远。

这就跟一个炒股亏成狗的人,天天指导自己娃炒股一样,教的所有东西,没一个招数是对的。自己教不对,就去找一堆“股神”指导孩子,结果,殊不知,其实股神也是亏成狗的,股神在市场上赚不到钱,还指望着着通过忽悠小白来填满荷包呢。

所以今天咱们抛开大的情怀层面的,比如为了国家崛起而学习这种,为了个人幸福而学习,就聊聊实实在在的东西,怎么更快更好的学习?

01

学习到底苦不苦?

聊今天的正文之前,必须先把“学习苦不苦”说明白了。因为这个问题是很多课外机构和鸡娃博主最爱拿出来劝说家长的:

“学习没有不苦的,你的孩子不爱学习,就是不爱吃苦,送到我们这里来,保证吃的下苦”。

这就跟前些年营销号“不转不是中国人”那样,一上来先扣上大帽子,把人扣的无法反驳。

于是家长们就靠着这套信念,在孩子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逼他们吃苦,并用这套话术洗脑孩子。

学习到底苦不苦?

要我说:学习的确不可能不苦,但好的学习一定是“先甜后苦”,一定是先让孩子尝到了探索和好奇的甜头,喜欢了学习,再走到一个精准“上苦头”的过程。

这就跟你要带孩子穿越一段未知旅程差不多,你不能路还没走呢,站在门口就说里面都是妖魔鬼怪,吓的孩子吱哇乱叫,踌躇不前。

你温柔的牵着孩子的手,最前面这段路有鸟语花香,走到中间出来一团荆棘,克服荆棘困难之后又是鸟语花香,然后又出来沼泽地,再次克服沼泽地困难,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狮子、老虎、大灰熊什么的。

荆棘、沼泽乃至后面的大灰熊都是“苦头”,但是它出现的次序有讲究,基本上是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的。

你看游戏之所以让人上瘾,就是因为游戏公司花了极大的成本去研究“非物质上瘾”,也就是说怎么排布游戏里的“关卡”,“小boss”以及“大boss”,打游戏太简单的没意思,太难了也没意思,难度要恰当好处的出现,从而触发人升级打怪的成瘾性。

学习之路其实也是一样的,这一路孩子掌握了从小到大克服困难的过程,他的自信心有提高,未来学习之路就会通畅的不得了,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升级打怪了。

到了这个时候,学习就是外人看着苦,但自己内心觉得愉悦的过程。

拿我小时候来说,我特别喜欢看书,就算放假了过年了,只要不出去玩的时候,我基本都是拿着书在看,而不是天天守着电视看。

有时候亲戚朋友来我家串门,看见我坐在沙发上看书,都会跟自己孩子说,你看看人家,过年了还在学习,你就一点苦都不吃。

其实,那个时候我就纳闷了,我在这里看书看的津津有味的,看的废寝忘食,咋就在他们眼里成了吃苦了?

这就有点像一个从来不吃辣的外星人来到地球,看到四川人吃火锅,吃的汗流浃背,面红耳赤,呼哧呼哧时不时得喝点冰可乐降降温爽爽口,外星哥们回星球就跟自己同族感慨:地球人过的太艰辛了,吃个饭都跟打仗式的,苦哈哈的。

你看这是不是一种巨大的误判?

学习,很多时候是这样的,当学习者乐在其中的时候,外人看着觉得人家怎么这么能吃苦,这么勤劳?

我有个叔叔的孩子在美国一个顶级私校上学,每天早上这个孩子都是4、5点多起床,背上装备去游泳,训练完了之后上课,一天忙忙碌碌的。

这孩子的中国亲戚都觉得孩子真苦真受罪啊,但我俩聊过,他说,爽啊。

这事我太能理解了,我现在孕30周,每天大着肚子踩椭圆机,完事了还看书写文章啥的,想想那个场面,有人会说哎哟真苦啊,但我自己不觉得,运动完出一身汗的感觉实在是神清气爽,看书写文章实在很爽,哪里苦了?

这就是大多数人对学习的误解,学习的人乐在其中,外人觉得苦不堪言。

那学习真正痛苦的地方在哪里?

真正痛苦的地方在“时延效应”,也就是说有时候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当下反馈的,当你特别想要攻克的一个难题,花了很久都没有攻克的时候,相当于你准备了很久,结果跟“灰熊”缠斗了几天,似乎一点胜算都没有,这个瓶颈期其实是特别痛苦的。

而怎样才能走出这个瓶颈期呢?真正的动力来源不是父母老师逼,而是自己内心强大的意志力,而这种意志力来自于孩子自己不舍得放弃走完这条路的心态。但前期,你得先让孩子“上道了”才行。

02

学习到底是什么?

澄清完“学习苦不苦”这个误判之后,我们再来看学习的本质。

学习的本质,并没有多么高大上,说白了,学习其实是一个训练我们大脑内部模型的过程,所谓的大脑内部模型其实就是脑神经元的连接方式和连接强度。

要知道,真实的世界在一个人的大脑里是一个模型,这个模型一开始很粗糙,没法和真实世界是一一对应,但一些关键的参数都在,从而可以用于解释甚至预测真实世界。

所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人通过和真实世界互动,用互动积攒的数据反馈来调整参数,从而改变或加强神经元的连接方式和连接强度。

等这个人内部神经元构建到一定程度,才能够根据抽象的知识进一步调整参数。

这是为什么,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一定是先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我说的是普通人,天才除外哈,天才的大脑,咱也不敢想,咱也不敢问。

从具象到抽象,这就是为什么我经常说对于孩子来说“玩就是学习”,因为只有通过具象的玩,这些互动才会非常有效的进入到他的大脑里,形成学习的相关回路。

你给一个孩子通过课本讲100遍数字,不如在实际生活中和他真正的数一下苹果或者台阶;你给孩子讲空间概念,不如让他亲自在土里挖个坑,从而有纵深的概念。

许多家长特别容易在这里栽坑,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孩子一堆纸面的东西,试图用这种抽象的方式让孩子去学习。

学习具有欺骗性的地方也在于此,因为你让小孩子通过做题等这样抽象的方式去学习,他的确也能学到些东西,但是很慢,效果也很差。

但是家长不知道怎么具象的让孩子学习,也就是说从来没经历过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所以就会认为做题看课本就是唯一的学习方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神经可塑性”这个概念,也就是说不要静止的理解大脑,大脑神经元基本上一直处在变化的过程中,孩子小时候玩的越多,探索越多,和具象世界的互动越多,他的神经元链接就更加四通八达,将来学习起书本知识来就会越快。

北大的渠敬东老师说过一句话,他说:真正的成长来自于真实生活的痕迹。

而我想说,真正的学习也来自于真实生活的痕迹。

所以孩子小时候尽量让他跟这个真实的、具象的世界去做互动,而不是让他刷题什么的。

不瞒大家说,小胖从出生到现在5岁了,从来没做过任何练习册,但我特别自信他未来上学大概率是个学霸,就是因为无数认知科学家已经揭示了学习的本质,我们要做的就是站在巨人研究的肩膀上,并不是不让孩子学习,而是让孩子更符合本质规律,更有效的学习。

03

学习的进阶

上一部分说的是,一个小孩最初的学习之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大量的与真实世界互动。

但人类社会之所以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因为人类还可以通过抽象的方式学习,但想要学习好抽象知识,除了天才,一定是需要大量具象知识的打底的。全世界儿童入学的年龄基本都在5-7岁,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前面的5-7年,就是让孩子打底,小学之后,正式开始抽象知识的学习。

我们经常说的有些小孩没后劲,就是因为前面该打底的时间没用来打底(无论是看电视打游戏还是刷题,都属于没打好底),到后来就跟不上了。

有些孩子是从小看着电视长大的,学习跟不上家长也能理解,但有些孩子从小就没停的在学习,上学后还跟不上,家长无法理解,原因其实需要回溯到,是不是在孩子需要积累具象互动的时候,你剥夺了他的机会。

好,那我们说说孩子到了学习抽象知识的阶段,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激发兴趣兴趣兴趣。

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无数的信息,而大脑对这些信息是有选择性的接收的,孩子小时候学习抽象的东西,大脑本来就觉得无聊,不接收是很正常的事情。

你有没有观察过孩子上网课的状态?他们很容易抠抠指甲,玩玩笔,哪怕桌子上有根头发,他都能拿起来研究半天。

这很正常,别凶孩子,孩子学习抽象知识的时候,最好让桌子整洁,减少分散他们注意力的东西,会稍微好一丢丢。

但想要强力改善这个事情,其实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老师要尽量的将这个知识讲的绘声绘色,因为人类的一个刻在基因里的本能就是外界刺激越激烈,就越容易引发注意,学习也是如此。

你看罗翔讲课跟个段子手一样,时不时的抛个梗,成年人学习尚且需要刺激,更别说小孩了。

所以想要孩子学好,最佳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能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有强烈的兴趣和热情,学习的时候能产生强烈的兴奋情绪,那大脑就会更活跃,这些能引发他们充分注意的信息才会进入到前额叶皮质中,他们就会学的越好。

第二,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

这个反馈可以是来自外界,也可以是来自于自己。

你看一个婴儿学吃饭其实特别有意思,他一开始可能会把勺子喂到鼻孔那里去,反馈就是吃不到饭,自己多尝试几次,他就能精准的把饭喂到嘴里了,这就是在反馈中逐步训练和调试了模型参数,从而学习到吃饭这个技能。

你要是了解到学习这个底层逻辑,当孩子做错题的时候,就应该明白真正有效的反馈不是破口大骂你怎么这么笨,而是平静的告诉他做错了,然后能复盘就复盘一下,骂是提供不了任何有效的反馈的,有些孩子越骂越笨,并不是他真的变笨了,而是他的大脑变懵了。

了解到这层逻辑,也就明白为啥我一直说孩子的自驱力很重要,自驱力其实就是自我提供有效反馈的能力。

这就跟前面说的婴儿学习吃饭是一个道理,不要在那些你觉得简单的事情上横加干涉,你得让孩子从简单的开始,学会给自己反馈,这样等他学习进阶到你不会的内容时,他的自驱力在前期锻炼好了,就会自发的给自己及时有效的反馈了。

我再多说一个有意思的思考,为啥很多鸡娃的家长在小学,甚至初中都信心满满,到高中之后就泄气了,因为小学和初中的内容,这些家长还能看得懂,所以能拿着鞭子在后面抽着孩子走,可孩子一旦到了高中,家长拿到题目一看傻眼了,题目都看不懂,这个时候家长又希望孩子有自驱力能自己学习,可是已经晚了,毕竟孩子当“奴隶”十几年,可不是你想要他有自驱力就立马有的,于是成绩一落千丈,鸡娃领袖走下神坛。

04

最后

今天其实是和大家聊了一下学习的本质以及方法论,说实话,了解本质这件事情听起来既不高级,也特别没有魅力,不像那种“十天速成奥数”、“一个月作文满分”有吸引力,但这才是真正靠谱的办法。

了解本质就跟看下面这个字母表一样,无论线条的粗细、格式的大小写,还是结构的不同,你都能一眼看出来他们都是字母A一样。无论它怎么变,你就是知道。

学习的方法论也有很多的变种,但你明白了本质,就能知道哪些方法论是靠谱的(是字母A),哪些是不靠谱的(不是A的东西混了进来)。我之所以跟“全民鸡娃”过不去,并不是不希望孩子们不学习,而是看不惯太多“伪学习”的方式,把家长对教育的焦虑当作印钞机,用错误的方式消耗掉孩子对学习所有的热情和兴趣。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那恭喜你,你可以按照正确的途径,培养他的学习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大了,并且出现了让你头疼的学习问题,那耐心一点,按照学习的本质和孩子一起梳理和复盘一下问题出在了哪里,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提高。

最后,我还是建议你一定多看好书,全球最大的私募巨头之一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商业中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信息,你知道的越多,拥有的视角越多,可以建立的连接就越多,进行预测的能力就越强。

学习也是如此,大量的看好书,看杂书,会让你拥有更多的视角和连接,这并不会耽误本职工作,只会让你拥有更丰富的神经网络和行为预测能力,从而带来长期的优势。·

原标题:《为什么我跟“全民鸡娃”过不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