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石油特等劳模风采|李新民:铁人精神的传人

2020-12-11 17: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中国石油报 中国石油报

开栏的话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劳动者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中国石油的劳动模范是石油人的先进典型,是书写新中国石油工业壮美篇章的优秀代表。是他们和百万石油人一道甘于奉献,“把贫油的帽子甩进太平洋”;砥砺前行,为国家建设发展输送“经济血液”;艰苦奋斗,孕育出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他们,让“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歌声更加嘹亮!

今天,站在“十四五”的起点,中国石油的劳模方阵是我们奔向世界一流的生力军;更需要他们发挥“头雁作用”,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石油铁军;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汇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磅礴力量。

今天,《建功新时代·集团公司特等劳模风采》栏目与您见面了。让我们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团结一心、开拓奋进,加快推进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庆油田中东分公司经理 李新民

李新民:铁人精神的传人

始终牢记“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的诺言,当好铁人传人,带领团队,为实现集团公司做大做强中东、把中东地区打造成“一带一路”油气合作的“旗舰”、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李新民

身材敦实、语言朴实、目光坚定,在人们心目中,“大庆新铁人”李新民与铁人王进喜在气质上有着极高的相似度,都是当之无愧的硬汉。

在大庆油田,李新民被称作“铁人精神的传人”。曾荣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的他,现任大庆油田中东分公司经理。在李新民率领下,走出国门的DQ1205钻井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石油钻探市场上高扬起“中国铁军”的旗帜,实现了铁人老队长要把井打到国外去的夙愿。

实干

来到铁人队,就要长出铁骨头

在李新民的职业生涯中,最为珍视的是曾任铁人王进喜带过的1205钻井队第18任队长。

“我非常幸运,中专毕业就分配到英雄的1205钻井队,这里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大熔炉。”李新民话不多,却句句掷地有声。

钻井是石油行业最苦最累的工种,作业三班倒,在钻台上一干就是8小时。只要一开钻,不管什么恶劣的天气,都不能停歇。李新民刚到钻井队时,体重还不到50公斤,每次都累得不想吃饭,这使他真正品尝到钻井工人的艰辛。

既然来到铁人队,就要长出铁骨头。不服输的李新民只要有空,就跑上钻台练打大钳,胳膊抡肿了,手磨出了血泡……经过千百次练习,他终于全面掌握操作要领,打大钳、下卡瓦、对丝扣这些粗中有细的技术活,李新民都一一拿下,并成为全队人人夸赞的技术能手。

不到半年,他就能承担起井队6个岗位的活,成为当时那批毕业生里最受老师傅欢迎的小伙子。就这样,李新民从一名普通钻工,一步步成长起来,2003年成为1205钻井队第18任队长。

2005年8月的一天,1205钻井队施工的一口井刚要完钻,突然下起暴雨,井场一片汪洋,拉重晶石粉的车停在离井场300多米远的路口。再有3小时,泥浆就必须加重,否则有井喷危险。

“咋也不能让井出问题!扛,也要把石粉扛到井场上!”当时犯了关节炎还打着封闭的李新民,抓起3袋重75公斤的重晶石粉扔在肩上,第一个冲进雨中。从路口到井场,一个来回六七百米,雨水很快浸透了工衣,靴子也灌满了雨水。两个多小时,9个人硬是把26吨500多袋石粉扛到井场,保证了顺利完井。

“熔入一块铁,就能煅出特种钢。”这是大家对标杆队1205队的评价。可队友们说:“新民队长让我们理解了什么是旗帜,当了队长,他没有忘记自己还是一名钻工!”

工作中的李新民(左)

开拓

弘扬铁人志,把井打到国外去

2006年,李新民率领1205钻井队走出国门时,这支钢铁队伍已创造全国打井最多、创造纪录最多、获得荣誉最多的辉煌业绩。

“把井打到国外去,是铁人王进喜毕生的梦想。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是石油战线共产党员的使命。铁人的队伍,也必须到国际上检验和提升。”李新民说。

红海西岸的苏丹,由于条件极端艰苦、自然环境恶劣,国际几大钻井公司均放弃了这块市场。2006年2月,李新民带领钻井队海外项目部起程奔赴这里。当设备运抵苏丹港口的时候,对方海关工作人员望着堆积如山的金属部件,向中方6名先到达的项目组成员连连摇头:“就你们几个人,怎么可能按时完成清关任务?”

李新民和队友用行动给苏丹人留下了“中国铁军”的深刻印象。在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下,“中国铁军”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困了裹着衣服就地睡一会儿,饿了就着矿泉水吃几块面包,17天之后,井架竖立起来了。

“天像着了火。工服湿了干,干了湿,磨破的皮粘上汗里析出的盐渍像针扎一样疼。到了晚上,蚊虫密密麻麻的,扑得人睁不开眼睛。每天早晨,井场上死了的蚊虫就能收上几大桶。”李新民平静描述的画面,就是他们在苏丹的日常。

2009年,中国石油中标伊拉克战后石油第一标,这是海外拓展的重大突破。2010年9月,李新民主动请缨,赴伊拉克担任哈法亚项目负责人。

哈法亚油田是伊拉克七大巨型油田之一,但当时30多年未曾开发,只有零散的8口井的地质资料。第一口井开钻后,遇到重重难关,士气一度低落。李新民不服输的劲又上来了,他鼓励队友说:“第一口井也许当不了第一,但从第二口井开始,这个区块的纪录就是大庆钻探的!”

第二口井开钻后,他根据历史资料和新的地质数据认真钻研,带领队伍只用47天3小时成功打完3167米的定向井,一举创出哈法亚钻井新纪录。

在海外作业的十几年里,李新民带领DQ1205钻井队先后刷新了当地42项纪录,两度获得钻井施工队伍的最高荣誉“PDOC”杯。

奋斗

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

在李新民看来,海外工作再苦、再险,挑战最大的却是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最多时8个国家的队伍在井台,如果你不按照国际标准做,就不能被接受。在国际舞台上竞技,没有严格的过程控制,就不会有精彩的结果。”

“手中有绝活,别人能做的,我们干得精;别人不能做的,我们要干得好。在国际市场上,用铁人精神树立中国石油的良好形象。”李新民说。

多年外闯市场,李新民获得了多方认可,积攒了丰富经验。2017年加入中东分公司后,李新民便马不停蹄地带领市场部联系各甲方,与伊拉克、沙特、科威特等国家石油公司均搭建了畅通有效的沟通渠道,1年内实现合同额同比增加2倍以上。

“2018年艾哈代布钻修井业务重新招标的关键时期,李新民连续十几天没日没夜地工作,看着他据理力争、毫不退让的样子,我甚至真的相信了他有一副铁打的骨头。可在谈判结束后我才知道,他是以身体健康为代价,强撑着打赢这场仗,换来了各方的认可和支持,成功站稳并扩大了市场份额。”中东分公司法律商务部经理周红江说。

今年疫情期间,李新民放弃休假,赶回迪拜指导防疫工作。大庆油田在中东地区服务项目分布广泛、中方员工数量多、防控难度大,李新民根据集团公司“一国一策、一项目一策、一人一策”的指导方针,迅速组织制定了适合各个项目的新冠防控方案,实现了中方员工“零感染”。

面对疫情、低油价、地缘危机等冲击,李新民带领中东分公司及时调整策略,锁定“稳拓展”目标,实现了逆势突围,新签合同额同比增加3000万美元。

当年,铁人老队长常说:“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今天,李新民践诺“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在新时代、新起点,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与国际标准相结合,实现新业绩,掌握前沿技术,用铁人精神打造响亮的中国名片。

员工眼中的李新民

中东分公司公共关系部经理 张健峰:前线员工的安危始终牵动着他的心。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李新民放弃休假,回到迪拜,冲到第一线指导防疫工作。他经常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协调防疫工作,每次回来脱掉衣服时,身上都像被水洗了一样。

哈法亚项目部翻译 张东:他是一名扎根基层、深入前线的项目经理。一次哈法亚DQ023队发电机损坏,当时伊拉克气温达57摄氏度,发电机附近温度更高,大家都想等发电机冷却后再修。可甲方是日费制度,发电机停了就意味着零日费和不可预测的井下事故。时任哈法亚项目经理的李新民,带着大伙顶着高温拆开发电机处理故障。当井队雇员听说这个衣服上满是汗渍的人是项目经理时,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苏丹DQ1205队带班队长 陈伟:面对任何困难,李新民都能保持头脑清醒,用过硬的技术解决问题。一次顶驱刹车出现故障,现场没人接触过这个品牌的顶驱,且在顶驱保修期内。可情况紧急,再拖下去很可能导致井下事故。李新民当机立断,带上几个人,头顶烈日爬上顶驱拆开检查,仅用一小块胶皮就解决了问题,恢复了钻井,避免了经济损失。

记者 | 刘波

图片提供 | 大庆油田

原标题:《中石油特等劳模风采|李新民:铁人精神的传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