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预告|上音举办“致敬贝多芬·2020”系列学术讲座

澎湃讯
2020-12-12 11:16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为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在贝多芬生日(12月16日)之际,我们举办“致敬贝多芬·2020·上音”系列学术讲座,来自音乐学系、作曲指挥系、民乐系、管弦系、声乐系、艺术管理系的老师们纷纷参与,从各自角度展开探讨,以贝多芬之名激浪学术,致敬前辈,接力传承。 

院长廖昌永:2020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贝多芬的音乐似炙热熔岩喷涌的能量,为我们人类传送着勇气与希望,他的不屈与抗争始终给予我们极大的精神鼓舞。今年音乐学系策划组织的贝多芬系列讲座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将有助于我们在疫情危难的当下,秉持拥有贝多芬对生命意义的坚定信念。

副院长刘英: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疫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安全。在这样的时刻,科技与医疗可以降低病毒对身体的危害,而人们的心灵则需要伟大的艺术作品来慰藉和滋养。诞生于250年前的乐圣,用一生的创作将古典主义音乐的形式推向了难以逾越的高峰,他用音乐深刻诠释了真、善、美,诠释了爱与生命的意义,也诠释了宿命与奋进、苦难与欢乐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些超越了国界,也超越了时代的普世价值与人文意蕴,永远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主办:上海音乐学院

承办: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学理论研究与文化引领创新团队

协办: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钢琴系、民乐系、管弦系、声乐系等

时间:2020年12月

地点:汾阳路20号 上海音乐学院 教学楼(同步网上直播)

【注:点击这里进入微信原文可获取每场讲座直播的二维码,也可关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微信公众号(微信号shcmusicyyxx)后在讲座预告中获取二维码。】

12.1

1、《“此岸”与“彼岸”——贝多芬音乐创作中的心理冲突、释放与顿悟》

主讲人:李小诺(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音乐美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党支部书记)

时间:2020年12月1日(周二),下午 13:30-15:00

地点:中602(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王丹丹 教授

内容提要:贝多芬被公认是整个(西方)音乐史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伟人巨匠。他的原生家庭、情感经历、身心体验等,形成了他性格、行为和观念上的内在冲突,而他却将之通过艺术性符号转换升华为卓越的作品并给后人以心灵启迪。因此,他的名字与崇高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充满震撼力的音乐、为表达情感而不拘规范的气魄同在。

12.2

2、《贝多芬<雅典的废墟>:彭修文民族管弦乐改编版议》

主讲人:江山(上音音乐学系,民族音乐教研室,讲师)

时间:2020年12月2日(周三),上午 10:00-11:30

地点:北414(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郭树荟 教授

内容提要:贝多芬一定想不到,在他为科策布的戏剧创作《雅典的废墟》(1811)的167年后,1978年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的奠基人彭修文将其序曲改编为中国民族管弦乐版本。本次讲座将以师生讨论课的形式,探讨在民族管弦乐队发展的这一特殊历史进程中,何以选择这部作品,以及改编技法等问题。

12.3

3、《自处与处人——刍议贝多芬<F小调第23首钢琴奏鸣曲>(“热情”,op. 57)的“降D/C”》

主讲人:甘芳萌(上音音乐学系,西方音乐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时间:2020年12月2日(周三),中午 12:00-13:00

地点:北415(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梁晴 副教授

内容提要:在贝多芬《F小调第23首钢琴奏鸣曲》(“热情”,op. 57)中,3个“降D”音与1个“C”音的动机,在节奏、下行进行方式上与贝多芬日后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op. 67)“命运动机”颇为相似。这个动机从一开始就被予以充分强调,从呈式部直至再现部都具有重要的结构地位。查尔斯·罗森(Charles Rosen)在其巨著《古典风格》(The Classical Music)中对这部作品的“那不勒斯二度”(上方小二度)进行了详尽阐述,那么这个具有“那不勒斯二度”特征的重要动机,究竟还包括了哪些音乐发展的预示?三个乐章具有哪些更为有机的关联,使这部作品成为贝多芬中晚期作品的重要起点?

4、《贝多芬音乐中的英雄性修辞》

主讲人:王丹丹(上音音乐学系主任,音乐分析教研室,教授)

时间:2020年12月3日(周四),下午 13:30-15:00

地点:中219(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李小诺 教授

内容提要:贝多芬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革新者。他以前所未有的宽阔视野,拓展了音乐的表现范畴,树立起他音乐中独一无二的英雄主义形象,并在音乐的谋篇布局和语言运用上充分体现其英雄主义精神。讲座聚焦贝多芬的英雄观念及形成,音乐中的英雄叙事逻辑构建,英雄性形式语言修辞。

12.4

5、《贝多芬的空白美学与<合唱幻想曲>》

主讲人:孙月(上音音乐学系,音乐美学心理学教研室,副教授)

时间:2020年12月4日(周五),中午11:50-13:20

地点:北416(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韩锺恩 教授

内容提要:从介绍蔡宽量的《贝多芬的空白美学》为引入,针对贝多芬《合唱幻想曲》的结构力场、意义表征与听觉感性先验问题的关系展开讨论,将从c小调至C大调的表情路径视为贝多芬所竖立的是一种“音乐的崇高”的美学范式。

12.7

6、《从现代到未来:贝多芬与我们》

主讲人:伍维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音音乐研究所副所长,科研处副处长)

时间:2020年12月7日(周一),上午10:00-11:00

地点:中419(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韩锺恩 教授

内容提要:贝多芬这个曾经生活过的人,他的音乐作品,以及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和文化现象,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经常显示出巨大的矛盾性。然而作为一个为时代传声的伟人,一个将他的艺术与心理活动投身到遥远的未来的天才,一个可能引起截然对立的群体一同去敬拜的偶像,贝多芬又时常撩拨人们的心弦,发出使人莫名兴奋而无法解释的泛音。对于刚刚纪念过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我们来说,纪念贝多芬的二百五十周年诞辰,具有特殊的意义。贝多芬与现代中国的厚重、曲折与复杂的意义,可能还没有被我国音乐学界从现当代思想史的立场去认真体认,在对这位伟大音乐家的理解中,也生动地折射出古今之变与中西之辨的复杂光谱。本讲仅从一个普通聆听者的角度,对这一宏大深刻而无法回避的命题进行初浅的言说。 

12.8

7、《基因与生长:贝多芬“大赋格”(作品133)解析》

主讲人:陶辛(上音艺术管理系,教授)

时间:2020年12月8日(周二),下午13:30-15:00

地点:北606(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邹彦 教授

内容提要:音乐组织的有机生长是西方音乐发展历程中超越时代和风格的主线。这部被斯特拉文斯基称为“永远当代”的作品,在核心材料的形态概念以及生长的路径上,自有些机巧奥妙可资探寻,有些心思情怀可被感念。

12.9

8、《一位日本学者的贝多芬研究──滝本裕造<伟大的普通人──真正的贝多芬>研读》

主讲人:刘红(上音民乐系系主任,中国传统音乐教研室,教授)

讲座时间:2020年12月9日(周三),上午10:00-10:45

地点:北606(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邹彦 教授

内容提要:讲者刘红与日本学者滝本裕造(たきもと ゆうぞう,1932~)教授交往多年,并直接参与了其《伟大的普通人──真正的贝多芬》一书的中文整理工作。在讲者看来,如果说滝本这一以新颖的立意、独特的视角,将音乐神坛上的“乐圣”贝多芬还原为实际生活中的“普通人”的著作,是一富有挑战性的研究成果的话,那么,他的挑战动机如何?挑战实力何在?不被一般人所知晓的关于贝多芬一些“不光彩”的“阴暗面”的描写有何意图?滝本以研究贝多芬音乐的“独创性”而形成特色,而他自己用不同于一般学者的“独创性”思维来研究贝多芬的“独创性”,在研究方法上有哪些特点?这是讲者意欲与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关心的问题。

9、《掀起浪漫主义色彩序幕的“英雄”》

主讲人:金毅妮(上音音乐学系,西方音乐史教研室,副教授)

时间:2020年12月9日(周三),下午14:00-14:45

地点:北415(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甘芳萌 副教授

内容提要:贝多芬在交响曲创作中,充分体现了管弦乐法古典主义风格在管弦乐法布局上与结构、乐思相吻合的原则,以加强作品结构力和乐思内在动力而非外在音色作为主要目的。同时,他的管弦乐法充分体现了音乐形象及其展开,对于浪漫主义管弦乐法的描绘性,及音色节奏的进一步加速有着前瞻性的贡献。作为最早体现贝多芬管弦乐法新探索的《第三交响曲》,其展现的古典又不失浪漫的“英雄”形象充分体现了贝多芬如何在古典主义管弦乐法的基础上揭开浪漫主义色彩的序幕。

10、《贝多芬晚期风格再议》

主讲人:杨燕迪(上音音乐学系,西方音乐教研室,教授,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原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

时间:2020年12月9日(周三),下午 15:30—17:00

地点:线上课堂

主持:韩锺恩  教授

内容提要:本次讲座拟从作曲家“晚期风格”这一概念的定义出发,再度思考贝多芬晚期风格的特殊意义和构成,并对贝多芬晚期风格的表达寓意、语言建构和人文价值做出自己的定位和判断。

12.10

11、《透过贝多芬听贝多芬,以及,透过其他作曲家听贝多芬》

主讲人:沈叶(上音作曲指挥系副教授,作曲家)

时间:2020年12月10日(周四),下午 13:30-15:00

地点:北418(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邹彦 教授

内容提要:这次讲座有主副部:主部是通过贝多芬自己的作品听他的另一个作品,比如透过他早年的钢琴作品来听他晚年的弦乐或管弦乐作品;副部是通过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听贝多芬,比如透过勋伯格的作品听贝多芬、通过马勒的改写来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讲座中有连接:一部分贝多芬的自述和他同代、后代人直接关于作品的言论;有展开,围绕作品展现出的多面性和丰富性。当然,我尝试尽量多地让作品自己互相“交谈”,而我只是“交谈”的组织者。

12、《闪光圣途:三十三部与贝多芬对话的现当代音乐》

主讲人:梁晴(上音音乐学系,西方音乐史教研室,副教授)

时间:2020年12月10日(周四),下午 15:30-17:00

地点:北418(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邹彦 教授

内容提要:选择20世纪至今与贝多芬相关的33部作品,涉及拉赫玛尼诺夫、艾夫斯、R.施特劳斯、肖斯塔科维奇、诺诺、伯恩斯坦、里盖蒂、拉赫曼、库塔格、沃尔夫冈·里姆、汉斯·岑德、久石让等人,包括中国作曲家秦文琛、谭盾、董昭民,他们以各自不同角度对话贝多芬、合作贝多芬、追问贝多芬、裂变贝多芬、永恒贝多芬。

12.11

13、《贝多芬:句法策略》

主讲人:吕黄(上音作曲指挥系,曲式教研室主任,教授)

时间:2020年12月11日(周五),下午 13:30-14:30

地点:北415(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邹彦 教授

内容提要:句法是动机的载体 是段落的前提 句法的运用技法 表达了作曲家思维方式及应对策略。

12.15

14、《贝多芬晚期奏鸣曲的节奏研究》

主讲人:张巍(上音作曲指挥系,教授)

时间:2020年12月15日(周二),上午10:00-11:00

地点:北414(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邹彦 教授

内容提示:古典音乐节奏语言的转型研究——以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为例;本课程将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对于“转型”概念的认识。在节奏语言中,转型的特别意义;2、 节奏分析的一般方法,如何通过表层去发现深层的节奏,深层次节奏的意义;3、 古典音乐节奏的一般特征与贝多芬节奏语言的承续与发展;4、 音乐实例的节奏分析。

15、《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之演绎》

主讲人:王之炅(上音管弦系,小提琴专业,教授)

时间:2020年12月15日(周二),下午 15:30-17:00

地点:北601(同步网上直播)         

对话:邹彦 教授

内容提示:贝多芬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文献中的亚当。2020年10月17日,王之炅教授与苏州交响乐团在许忠先生的指挥下成功演绎了这部作品。王之炅的这次演绎在句法、结构、速度、华彩段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诠释方式。音乐学系邹彦教授将以亲历者的身份在本次讲座中与王之炅进行访谈与对话,希望在这样一个不同身份的思想碰撞中激发出对贝多芬这部伟大作品的不同角度的解读方式。

16、《贝多芬器乐二重奏的对话性》

主讲人:黄秋宁(上音管弦系,钢琴艺术指导,讲师)

时间:2020年12月16日(周三),上午 10:00-11:30

地点:北606(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邹彦 教授

内容提要:贝多芬作为一位出色的室内乐作曲家,我们联想到的往往是他伟大的弦乐四重奏和钢琴三重奏。其实,他的二重奏这一体裁上也留下了大量传世之作,如他的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大提琴与钢琴二重奏“魔笛”等等。本讲座主要从室内乐创作的角度,探究这些二重奏中的对话性;同时也从演奏的角度,来探讨如何聆听室内乐中各乐器间的对话。

12.16

17、《贝多芬:让音乐说话》

主讲人:韩锺恩(上音音乐学系,音乐美学心理学教研室,教授)

时间:2020年12月16日(周三),下午 13:30-15:00

地点:北415(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李小诺 教授

内容提要:三个设问:1)如何让音乐说话?2)让音乐说什么话?3)之所以让音乐这样说话。通过几种可能性切入路径去探寻与追询:1)音乐替代语言进行表达,2)音乐表达语言无法言说者,3)音乐自身表达,4)音乐形式语言的本有自体。以贝多芬相关作品为例进行研究,目的旨在不断发掘音乐自身形式语言的诗意存在。

12.17

18、《约瑟夫的长袍——“多彩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6》

主讲人:邹彦(上音音乐学系,音乐分析教研室主任,教授)

时间:2020年12月17日 (周四),上午10:30-11:30

地点:北416(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梁晴 副教授

内容提要:《降A大调第12钢琴奏鸣曲》(Op.26)是贝多芬刚步入30岁时的创作,其个人和历史的因素造成了这是一部具有多个“第一”的作品——如第一次采用变奏曲式作为第一乐章、第一次慢乐章与谐谑曲乐章对调、第一次采用葬礼进行曲、第一次采用主复调结合的方式构建作品主题、第一次大量采用颤音、第一次采用踏板记号、第一个保留了手稿的钢琴奏鸣曲……这些有趣的特征是如何影响了贝多芬“新的道路”及其晚期创作将是本次讲座关注的另一个内容。

19、《歌曲创作映照真实的贝多芬》

主讲人:周逸秋(上音作曲指挥系,声乐艺术指导兼指挥伴奏,讲师)

时间:2020年12月17日(周四),下午 13:30-15:00

地点:北418(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邹彦 教授

内容提要:与其光芒耀眼的众多杰作相比,贝多芬的声乐作品极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在贝多芬722部作品中,居然有200余首歌曲,对此我们知之甚少。这些歌曲对贝多芬而言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是哪些诗歌启发他进行创作?贝多芬在何种境遇下创作这些作品?讲座从以上问题入手,探索贝多芬的歌曲人生。

20、《叶基莫夫斯基<月光奏鸣曲>——贝多芬作品的当代折射》

主讲人:彭程(上音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

时间:2020年12月17日(周四),下午15:30-17:00

地点:北418(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邹彦 教授

内容提要:俄罗斯现代音乐协会主席、作曲家维克多·叶基莫夫斯基(Виктор Екимовский, 1947-)的钢琴独奏作品《月光奏鸣曲》(1993)以不协和和声的静止与运动为基础传递20-21世纪之交的新浪漫主义风格与现代唯美主义精神,与贝多芬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I乐章的前卫浪漫特征前后呼应。讲座对叶基莫夫斯基《月光奏鸣曲》的音乐语言、内涵及其与贝多芬作品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与探讨。

12.18

21、《贝多芬钢琴协奏曲中的符号学》

主讲人:郝端端(上音钢琴系,副教授)

时间:2020年12月18日(周五),下午 14:00-15:30

地点:北415(同步网上直播)     

主持:邹彦 教授

内容提要:每当提到贝多芬的艺术,我们首先想到的音乐类型是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等。由于这些作品大多都属于绝对音乐(虽然有一些著名的个例带有引导性标题),这对演奏者理解其中的含义就有了更大的挑战。本次讲座将通过探讨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中的音乐符号学,为诠释贝多芬音乐提出一个新的思路。

12.30

22、《贝多芬音乐的“自然观”对音乐创作的启示》

主讲人:陈牧声(上音作曲指挥系副主任,教授)

时间:2020年12月30日(周三),下午15:30-17:00

地点:北414     

主持:李小诺 教授

内容提要:对每一位信奉音乐传统的音乐家,特别是作曲家而言,贝多芬的音乐是无法逾越的高山,更是创造伟力的典范。讲座主要围绕贝多芬若干代表性作品,从音乐主题(种子)、调性引力和张力、音响和结构的自然性等方面进行阐述。贝式“自然观”所呈现的音响宇宙和有机生命力,影响后世,历久弥新,启示当下……

(本文转载自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