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伙收留22个贫困儿童,上山挖土特产卖钱,培养出大学生

2020-12-10 17: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王晓光最怕的,是像丛飞一样,培养出一批白眼狼。

父亲死了,母亲是精神病,孩子怎么办?

王晓光从大三开始,穿梭在南阳、洛阳的大山里,走访过2000多户类似这样的家庭。

他见过生三个孩子还要生的贫穷父母,最多的甚至已经生了七个。

大山里的孩子早早独立

也曾在半山腰见过一家人,母亲精神病,父亲老迈,三个女儿衣不蔽体,一家人脚上的鞋子,左右两只都不一样。

有的孩子父母双亡,兄弟姊妹是脑瘫,弟弟不去上学要在家照顾哥哥。

这些家庭的孩子眼神怯懦,不敢盯着人看,自卑与敏感无处躲藏。

孩子们大多自卑孤僻

那时大三,他跟着志愿者一起捐钱捐物,不间断地捐献了三年。但是当他们回访的时候,发现这些人家里捐助的衣服堆成了小山,看样子压根就没清理过。孩子们依然自卑,依然辍学。

王晓光无奈感叹:“资助了三年,他们的情况没有一点改变。家长和孩子根本没有改变生活与命运的意识,甚至连小到打扫卫生的意识都没有,屋子里一股怪味。”

孩子们的衣服

更糟糕的是,他们原意是帮助孩子,但是到头来孩子成为了家长勒索威胁的工具。家长们在救助中,变得越来越贪婪。

很多家长会在打款日之前,像个债主一样催他们快点打钱。甚至找各种理由,询问是否能多给点钱。有的家长会蛮横威胁道“如果你不给我钱,我就带着孩子跳楼。”

这样的父母,王晓光不指望他们能心怀感恩,只期盼按照说好的,钱要花在孩子身上。但是现实狠狠给了他一耳光。

他不止一次发现,家长领完钱,就在救助室门口的大街上找饭馆,要美餐一顿。连避着志愿者的心思都没有,一切看着那么心安理得。

家庭条件十分贫困

这样的贪婪与无知,让王晓光意识到,不能再捐款捐物,如果要帮助孩子,必须让他们离开原生家庭。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各种社会公益中普遍存在。大家原本是因为怜悯而好心救助,但是到头来反而像个欠债的似得,徒增无数烦恼。

王晓光是一个心思细腻敏感的人,他对这样的父母感到无奈,但是看到他们年幼的孩子,就心生怜悯。

儿童之家

在辗转反侧思考了很久之后,他干脆下定决心,把孩子们接过来,由自己亲自照顾。这样的想法,得到了志愿者和政府们的帮助,南阳云阳镇为他提供了一个院子,起名儿童之家,用来照顾孩子们。

但是,现实再次跟他开了一个玩笑,接过来的孩子仿佛他们父母的缩小版。

2014年,他挨家挨户寻找需要帮助的孩子,他把孩子们送到寄宿制学校,每周末和寒暑假都把孩子接到大院子里,陪着孩子们,给孩子们检查作业,带着上山玩。

儿童之家平常靠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运转,天南海北的物资都免费送给孩子们。

王晓光给孩子们发新衣服

但是刚接到这里来的孩子,根本就不会珍惜东西。衣服穿两天就破了,有的孩子的笔用一半,就拿过来跟他说,要换新的笔。而且有时候给孩子们发的东西不一样,他们还会抱怨。

王晓光开始反思。他觉得这种不求回报式的救助,其实是在残害孩子。“不靠努力就获得帮助,为什么还要努力?”

他很怕再这样搞下去,就走了丛飞的老路。丛飞当年病入膏肓,躺在医院里时,曾经受助的孩子无人来看,还被他们的家属辱骂逼捐。

王晓光说:“如果我们白白给予的话,最后的结果无非也是培养出一批白眼狼。”

带孩子们上山劳作

他制定了一份家庭规则,必须参与劳动才能获得零花钱和物品。他带着孩子们一起上山种植蔬菜,最近红薯熟了,刚好可以拿到网上售卖。这些孩子们现在都是种植和家务小能手。

孩子们的性格也在被王晓光一点点扭转过来。

因为缺失陪伴与正常的家庭教育,一些孩子接过来时,看谁都怯生生的。甚至送到学校,也不敢跟老师说话。

这些孩子吃尽了生活的苦与旁人的冷眼。在家里时,邻居们会直接不怀好意地问他们:“你爸呢,你妈呢?你怎么不去上学。”在学校他们也被同龄人排斥。干脆就封闭自我。另一些孩子则完全相反,嚣张又跋扈。

王晓光和孩子沟通

王晓光猜测这些孩子生活在那样的家庭里,不会待人接物,但是又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就会去打闹别的孩子,甚至连好心救助他们的校长的孙子都打。

不管是自卑还是嚣张,其实底下蕴含的最深层次情感,都是脆弱。

王晓光清楚地知道,进入社会,必须勇敢而自立。他干脆开了一个篝火晚会,让孩子们在大院里,敞开了说自己的家庭环境。

他耐心陪伴在孩子们身边,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故事告诉孩子们,遇到问题不能逃避,要坚强。

和孩子们玩闹

他还会带着孩子们观察星空变幻,采摘山林野果,一起嬉笑打闹。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孩子们跟刚来时完全不一样,逐渐变得开朗。

王晓光在努力改变孩子的生命轨迹,但是自己的轨迹也在改变。

和有房有车有妻有子的同学相比,他忙碌多年似乎无所得。他不后悔,却觉得亏欠家人。无法陪伴父母,甚至舍小家为大家,和妻子离婚了。

王晓光有时觉得自己被困在大山

有时候他觉得自己被困在这里了,但是更多时候,他还是觉得此生不算白过。他想一直陪伴在孩子们身边,只要他们回头望,他一直会在。

从2014年到现在,在王晓光的陪伴教育下,孩子们逐渐变得感恩善良,曾经在原生家庭浸染的毛病消失不见。

有一次他带着孩子们在山上种菜时,孩子们聚在一起问王晓光:“哥哥,以后可以不让家长过来吗?我们想你多陪我们一会。”

和孩子们一起游泳

他们曾经因为收到不一样的玩具而闹不和,现在他们已经成为了一家人,谁要是在学校被欺负了,其他人就一起跑过去撑腰讲道理。

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还成立了自己的公益基金,如果碰到外面需要帮助的人,会一起商量着拿钱去帮助对方。

最开始时,有个人质疑王晓光是骗子,仔细研究王晓光放出来的每一个孩子视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快乐,神情跟刚来时判若两人,就变成了王晓光的最佳支持者。

带孩子们回到儿童之家

每次孩子们卖菜他都会买一大堆,而且王晓光缺东西时,他直接大包大揽,把东西配齐送过去。

王晓光已经在心灵上对孩子们进行救赎,让他们快乐地成长,长大后可以像一个普通人那样自力更生。

六年过去,儿童之家已经救助了67名孩子,其中两个大孩子,一个已经成为了消防员,一个正在读大一。

儿童之家的孩子成为消防员

如果没有王晓光,孩子们大概会走上父母的老路,一辈子困在山里,心安理得等着别人的施舍。

文案丨张怡 

设计 | 王媛媛

运营丨李广博 李婧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