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穿越明清:漫步“小上海”海门老街
“日看千人拱手笑,夜观万盏明灯悬”。这是明清时期浙东地区大集市、人称“小上海”的台州海门老街的盛景。
据史料记载,海门港自古以来是台州水上交通枢纽,是客运、货运的重要通道。自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两百年间,海门老街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民国时期及建国初期,由于公路不发达,台州各县以及部分毗邻地区新产大米、柑橘、原木、柴炭等通过椒江内江、内河运输至此中转外运。进口的粮食、糖、棉布、绸缎、面粉、火柴、肥皂等在海门港卸货后,也经此通过内江内河分散到各地。
穿行在如今的海门老街,粉墙灰瓦、飞檐朱栏、雕梁画栋间仍可以追溯到当初热闹繁华的“小上海”的风韵。
虽然当年车水马龙的景象一去不返,但其中的一些商铺、宅院依然气势宏大,偶尔打开的雕花木窗、斑驳的砖雕牌匾、精美的镂空檐板……无不彰显着昔日“小上海”的繁华。
海门老街现存建筑多为清末民初所建。南接中山东路,北至江滨路,原街全长470米,今留有225米,宽约为6米至8米不等,南北走向,石板路面。
这条浓缩了一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海门老街,保留了不同时期的风格。据说,旧时老海门人远赴上海、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地谋生,致富后重回海门,依仿上海及国外建筑模式,建起了具有欧式风格的建筑,加上街道生意兴隆,“小上海”由此得名。
故老街南北风格不同,北面多为欧式建筑,南面先有明清建筑,后是民国时期的建筑,新中国成立后又加入了文革的色彩,一砖一瓦都赋予老街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古老的花格窗、楼阁、四合院、戏台等建筑,雄浑间渗透着浪漫典雅、别致里镶嵌着异国风情,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文化特色吸引着四海游客。
现如今,踏着青石板,畅游一回老街,去感受一番老街当年的风貌,真是惬意无比。这儿是酒肆,那儿是茶馆,还有各家玉器行、打金铺、古玩店比肩而临。兴致所在,可以畅饮,可以叙旧,可以怀古,更可以淘宝。耳畔是余音绕梁的台州乱弹,身边是古朴雅致的建筑,眼前是古趣盎然的老街。似真似幻,百年时光,弹指一挥间。
人民日报客户端专栏作者/罗学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