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华纳新片线上同步推出,是损人利己还是“三赢”?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深受其害的行业不在少数;要说影响最严重的,电影业绝对可以排进前三。为了自救,各家电影公司各尽其能。12月3日,华纳兄弟在业界投下震撼弹,宣布计划于2021年上映的17部新片,包括《猫和老鼠》真人版、《哥斯拉大战金刚》、《自杀小队2》、《沙丘》、《黑客帝国4》等都将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投放的模式。这项决策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业内多方强烈反弹,而余波恐怕也将持续一段时间。
《猫和老鼠》海报
《哥斯拉大战金刚》海报
院线被打了一记闷棍
华纳兄弟的这一决定虽令外界始料未及,但也并非毫无先兆。就在上月,他们宣布2020年的最后一部大片《神奇女侠1984》(Wonder Woman 1984)将在12月25日于美国首映的当日,登陆旗下流媒体平台HBO Max,为期一个月;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则还是进入传统院线。华纳日前公布的新政,无非就是将这样的发行模式,延展至明年华纳兄弟的所有新片。
《神奇女侠1984》海报
显而易见,首当其冲受影响最严重的就是院线行业。应该说,华纳的决策无异于是在本已被疫情戕害得体无完肤的这一行业身上,又撒了一层盐。也难怪消息一出,全美最大的院线AMC和排名第三的院线Cinemark股价分别重挫15%和21%。AMC方面表示,会设法谋求与华纳展开紧急对话;而Cinemark明言华纳的决定完全是单方面的,事先没有就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发行模式与院线方面进行任何讨论。
除此之外,巨幕影厅运营商IMAX的首席执行官里奇·盖尔方德(Rich Gelfond)对华纳那么早就敲定明年一整年的发行计划感到不解。在他看来,随着疫苗的普及,“美国的电影院会重新开门,人群聚集的规模也会放宽”。
包含许多艺术影院在内的美国独立影院联盟(ICA),则对华纳的这一决定相当不满。他们表示,像库布里克的作品、伊斯特伍德的作品,或是《哈利·波特》这样的电影,只有电影院才能展现它们的最大价值;当然在疫苗还有待普及的当下,联盟很欢迎混合的发行模式,但它不应该被电影公司当作正式的发行模式,并在此之后长期施行下去。
事实上,九月初上映的由华纳出品的《信条》,是疫情爆发后全球范围内大规模上映的第一部好莱坞大片。即便最后票房不算最理想,但它至少也是一种院线正在复苏的标志。然而,这项新政的出台,使得华纳一夜之间从院线曾经的救世主,变成最大的敌人。
蹊跷的是,这一次,作为全球最大放映业组织的全美影院业主协会(NATO),罕见地没有发声讨伐华纳。要知道,今年四月,当环球影业率先打破窗口期,在线上线下同步推出《魔发精灵2》时,该协会还义正辞严地公开指责环球影业。眼见《魔发精灵2》的数字点播收入突破一亿美元,协会的惩戒之声也没了下文。之后,为了谋求影院能尽早开门,他们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与州政府作斗争上,但结果包括纽约和洛杉矶在内的两大票仓始终不为所动。如今,美国动辄单日20万的确诊案例,显然短期内也令他们不好意思再开口要求影院重开。至于这次对华纳的沉默是深刻了解到形势比人强,还是憋着一口气,准备疫后算账,那还真不好说。毕竟疫情过后,必然迎来一波新片扎堆上映,到时为了排片占比,各大公司还得看院线脸色。
《魔发精灵2》海报
然而,这场疫情已经证明了世间的一切充满未知,未来难以预测,美国各家院线的当务之急不是考虑如何复仇,而是如何撑过即将到来的2021年。如同《魔发精灵2》之后,迪士尼的《花木兰》索性放弃进入院线,如今华纳的这项举措也可能会导致其他公司有样学样。但对于院线来说,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要命的是,经过这一疫,许多人或许就此养成在家里看新片、看大片的习惯,再也不愿回到电影院里,那才是院线真正的末日。
导演有话说
院线之外,最不甘心的应该就是电影导演了。华纳预计将于明年上映的17部作品多数已完成拍摄,其中有些的后期制作也已告终。原本是一心为大银幕创作的作品,作为制作方的华纳不打一声招呼,就准备在院线首映的同时,投放到小屏幕;对于电影艺术有执念、崇尚传统观影模式的创作者,难免咽不下这口气。不过,这次率先发声的却不是17部作品中的哪一位导演,而是明年没有新作上映的克里斯托弗·诺兰。
《信条》拍摄现场的诺兰(右)
“我们行业中一些最了不起的电影人和最重要的电影明星,在晚上入睡前,还深信自己在为最棒的电影公司工作。谁料到一觉醒来,发现他们原来是在为最糟糕的流媒体服务。”诺兰在给《好莱坞记者》的声明中如是说。从2002年的《失眠症》开始,再到之后《蝙蝠侠》系列,直至《信条》,诺兰与华纳的合作关系一直相当稳固。
而在接受在线娱乐媒体ET采访时,他进一步解释了自己的观点:“2021年,华纳的电影里包括一些世界顶尖的电影人和最大牌的明星。他们花费数年,为作品登上银幕呕心沥血,满以为会让尽可能多的观众在银幕下欣赏自己的作品……现在他们却被用来替流媒体——还是个刚刚起步的流媒体赔本赚吆喝,事前还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所以说,华纳的做法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长远来看,我认为所有电影公司都会了解到,在影院看电影的模式终将回归,这也是电影业长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行业的现状是,很多人把疫情当借口以谋取短期利益。这真是很不幸。这不是做生意的方法,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一旦影院重开,观众回流;一旦疫苗推广开来,联邦政府给出适当的健康反馈,我非常看好我们行业的长期发展。人们喜欢去电影院,也有意愿再次回到那里。”
就在诺兰起头之后,明年上映的17部新片中的导演,也纷纷站出来批评华纳。《沙丘》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Denis Villeneuve)坚定认为,这部科幻巨制应该优先通过传统的院线发行;歌舞片《身在高地》的导演朱浩伟(Jon M. Chu),则对华纳的决定感到非常震惊。
《沙丘》海报
话事人认定新政将“三赢”
另一方面,要说最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一方,那恐怕不是别人,正是华纳兄弟公司。自从2018年美国排名第一的电信巨头AT&T斥资854亿美元收购华纳兄弟的母公司时代华纳之后,他们的命运就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了,这从集团的名字由“时代华纳”变成“华纳媒体”(Warner Media)就可见一斑。而在如今的这场风波中,华纳仿佛不和谐的婆媳关系中的丈夫,一边要对母上大人的决定点头称是,一边又要想办法安抚发脾气的妻子。正是因为没有话语权,所以能理直气壮站出来捍卫这项决定的,也并非是华纳方面,而是AT&T的CEO约翰·斯坦奇(John Stankey)。
在当地时间12月8日举行的一个业内投资人视讯大会上,约翰·斯坦奇称这项最新决策为“三赢”:对于公司、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三方来说,它完全符合当前市场趋势;消费者也能因为这项措施,在新冠肺炎蔓延之际收获慰藉。而关于院线方面,斯坦奇简单地用因为疫情导致的“不走运”带过。至于诺兰等导演的反对声音,他表示:“我很清楚市场上有许多杂音,人总是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些在你企图改变一种固有模式的时候,总是会出现的。”
流媒体之战将更趋白热化
毫无疑问,AT&T不惜得罪多方、在业内投下这枚震撼弹的用意,就在于要大力发展旗下的流媒体平台HBO Max。至于今年4月27日才上线的HBO Max是不是“最糟糕的流媒体平台”,那还是见仁见智。想必《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等热门美剧的粉丝不会这样认为,《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邦尼与克莱德》等经典之作的忠实影迷,也可能会站出来投反对票。但对一般观众而言,每月14.99美元的收费着实是“最糟糕”的。
HBO Max官网首页
对比其他的流媒体平台,Netflix的月费分7.99 美元、10.99美元、13.99美元三档;Disney+的订户月费为6.99美元;今年7月才上线的“最年轻”的流媒体平台——环球影业母公司NBC环球(隶属美国第二大电信商康卡斯特)旗下的Peacock分为免费版和付费版,后者最贵的无广告版月费才10美元——以上全都要比HBO Max便宜。
再从用户人数来看,Netflix自不必说,全球用户数超1.8亿。2019年11月上线的Disney+的用户数已超过6000万。而据NBC环球的CEO杰夫·谢尔( Jeff Shell)在12月8日透露,该平台的注册用户数已达到2600万。至于HBO Max,约翰·斯坦奇在12月8日的视讯大会上宣称,其用户数为2870万,包含活跃用户860万。前者恐怕水分不少,因为除了直接订阅外,从第三方的付费电视或智能电视等渠道,也能顺带下载HBO Max的应用程序,这部分人也被算入HBO Max的订户。如此看来,目前HBO Max的用户人数也是几大流媒体中“最糟糕”的。
或许正是因为发展不尽如人意,AT&T才会想到这一破釜沉舟的办法。约翰·斯坦奇坦言,在当下如果故步自封,不祭出新办法,让片源流向其他流媒体平台,那无异于是给竞争对手雪中送炭。而从在视讯大会上,约翰·斯坦奇背后的那块展示有HBO Max的logo和AT&T的5G产品logo的屏幕来看,他的企图心应该不止于抢占流媒体用户。
当然,这项措施是否真能达成“三赢”,还是要看明年HBO Max用户的增长率。不难想见的是,随着华纳新政的出台,明年的流媒体之战将更趋白热化,片源之争将更激烈,窗口期将更短、订费将更灵活,而传统院线的生存压力也将更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