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川奖”作曲比赛决出赛果,《竹林与水田》摘得头奖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20-12-10 08:58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第九届“百川奖”作曲比赛决赛暨颁奖音乐会,12月8日晚在贺绿汀音乐厅上演。指挥家高健带领上海大地之歌室内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师生,演绎了11位青年作曲家的决赛作品。

截至今年7月,“百川奖”组委会共收到全球93部作品的投稿,经过第一轮初评,产生了11部决赛作品。

决赛夜,11部作品依次演绎,评委打分并当场产生评选结果: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刘欢的《竹林与水田》摘得头奖;中国音乐学院毛宇昂的《一念》、上海音乐学院孟思聪的《疏影不开的冬天》荣获二等奖;中央音乐学院文子洋的《流影》、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姚雨霁的《楚山孤II》、中央音乐学院毛宇轩的《黑风》分获三等奖。

今年的“百川奖”要求为笛子、箫、琵琶、二胡、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9件乐器创作,民乐和西洋乐器结合的室内乐编制,对作曲家融合不同的声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民乐和现代技法的结合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于这一“命题作文”,11部作品都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头奖作品《竹林与水田》的灵感来自吴冠中的同名画作,“当我看到作品编制时,脑海里马上感受到了竹林(竹笛)扑面而来的气息,坚毅挺拔。琵琶声的那种流动,又好像是在画中竹林里行走的水田,柔软又缠绵。弦乐器泛音的运用、钢琴的音块与单音构成的如水墨渲染,则形成了画中点、线、块、面、黑白、色彩的丰富细腻的变化。”作曲家刘欢说。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师许首秋观看了决赛现场,在他看来,在乐器的使用限定下,如何冲破音响禁锢言说“新语”,仍然是各国青年作曲家们试图回答的核心命题。

“‘新语’的构建,显见且普遍的表象是,对上世纪先锋派作品探索性演奏技法的传承和移植,让常规乐器以非常规的音高或音强姿态显现,以求‘新声’。”

他观察,刘欢的《竹林与水田》,便是在单音技术与音块技术基础上,突出乐器音量强弱和音色的坚柔对比,贴切描绘了“竹”与“田”的属性。

有一些作品则选择着眼传统,依靠对某一个传统演奏技巧的重塑来造就古迹新风。如大量使用跳弓、拨弦技法的《楚山孤II》、震音贯穿的《流影》,以及试图将古琴吟猱余韵移植到笛子中的《黑风》等。

他说,“新语”是对一般听众熟悉的音响时空场域进行“分子料理”式的碎片化重构,以求“新意”。这些中西融合的作品充分展示,作曲家们早已不再满足于将泾渭分明的中国传统音乐语汇与西方现代音乐语汇进行简单的穿插杂糅,相反,他们开始使用可被“意会”,且不断变形发展的、新颖的中西音响符号,形成了一批让人印象深刻的新作。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