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与都江堰齐名!南海桑园围,900多年来这样守护着我们……

2020-12-09 16: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昨日(12月8日),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第71届国际执行理事会线上会议公布了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佛山桑园围成功入选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广东省第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此次佛山桑园围申遗成功,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广西灵渠等齐名,实现佛山市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佛山桑园围地跨南海、顺德,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围,其中南海占据了该处遗产的相当一部分,横跨九江、西樵两个镇。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的桑园围依然发挥着灌溉、防洪排涝、水运等效益。

图/佛山水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桑园围的建设为南海的灌溉农业和桑基鱼塘生态农业创造了条件,使其成为岭南地区著名的鱼米之乡,滋养着一代代南海人!

从桑基鱼塘到近代工业

在桑园围的守护下,南海先民有意识地围垦造田,果基塘围、桑基塘围开始演变出水利与农业兼备的功能。

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雍桑,循环往复,所以桑茂、蚕壮、鱼美、塘肥、基好……

自清朝以来,南海蚕桑经济空前繁荣,百姓富庶。

在九江一带,由于地处西江、北江下游,地势低洼,自桑园围修筑后,九江先民便以种植水稻为业,并广泛开展了渔业养殖。“周回百有余里,居民数十万户,田地一千数百余顷,种植桑株以饲春蚕,诚粤东农桑之沃壤也。”就是对嘉庆年间桑园围周边繁荣盛况的描写。

九江优质鱼苗。

历代对桑园围工程的修建,还促进了围内水运和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桑园围内丝织业发达,其中尤以西樵的丝织业最具规模,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更远销东南亚,成为广东省最著名的蚕桑之乡、丝绸重镇。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级非遗香云纱就是诞生于此哦!

▲1925年,仅西樵官山、民乐两地丝织机就有1.2万台,占全省3/4,年产纱绸100多万匹。(曾昭弘摄)

香云纱晾晒 图/学习强国

清及民国,满载丝绸的渡轮从西樵民乐窦外运至广州或江门,并远运到东南亚、印度、中东和欧洲,因此民乐窦被称为我国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窦闸旁的码头也被誉为“银船码头”。规模化的蚕桑经济,加速了南海资本积累和近现代化的进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始人陈启沅的继昌隆缫丝厂就诞生于西樵。时至今日,西樵仍以纺织业闻名全国。

李均良摄

千年古郡,功夫之城

桑园围内水道河涌纵横,古桥流水绿树成荫,闸窦星落分布其间,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美画境。烟桥村、松塘村、简村等一些有代表性的古村落,整体格局与桑园围河涌水系密切融合。而以民乐窦、吉水窦、下北石塘闸等古水利工程为主体的生态旅游线路,如今已被列入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单。

吉水窦始建于宋代徽宗年间,清光绪甲午年(1894),陈启沅捐资重修。吉水窦的结构采用中国石拱桥的建筑原理,重修至今仍坚固如初。

位于九江烟桥古村的何氏大宗祠,是一座保存相当完好的祠堂,记载了何氏族人的风光伟绩,见证着烟桥世世代代人才辈出的时光。

吴家大院距今已有133年历史,馆内为碉楼式洋房,造工坚固。大院以侨乡、侨史为主线,设有八个特色展馆,全面展示九江侨乡深厚的文化底蕴。

桑园围工程历史底蕴深厚,围内也孕育了优秀的岭南文化,位于南海的“南粤名山”西樵山就是最好的证明!西樵山,素有“南粤理学名山”“南狮发源地、黄飞鸿故里”之美誉,其所承载的文化更被考古学家称为“珠江文明的灯塔”。

南海功夫远近闻名,西樵山下的大型武术文化综合体飞鸿馆,其中的“岭南文化体验馆”更是致力打造岭南最好的体验式武术博物馆,展馆的展示空间分为“南武堂”、“龙狮会”以及配套的“功夫剧场”三大部分,进一步强化了西樵镇黄飞鸿武术文化影响力,也大大丰富了南海文旅发展的业态。

这条自数百年前就开始修筑的堤围

始终像护城河一样

守护着南海人!

南海发布微信编辑部

来源:佛山新闻网、佛山水利、南方日报

编辑:罗静文

审校:温爱霞、吴碧霞、吴小清

昨日(12月8日),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第71届国际执行理事会线上会议公布了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佛山桑园围成功入选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广东省第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此次佛山桑园围申遗成功,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广西灵渠等齐名,实现佛山市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佛山桑园围地跨南海、顺德,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围,其中南海占据了该处遗产的相当一部分,横跨九江、西樵两个镇。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的桑园围依然发挥着灌溉、防洪排涝、水运等效益。

图/佛山水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桑园围的建设为南海的灌溉农业和桑基鱼塘生态农业创造了条件,使其成为岭南地区著名的鱼米之乡,滋养着一代代南海人!

从桑基鱼塘到近代工业

在桑园围的守护下,南海先民有意识地围垦造田,果基塘围、桑基塘围开始演变出水利与农业兼备的功能。

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雍桑,循环往复,所以桑茂、蚕壮、鱼美、塘肥、基好……

自清朝以来,南海蚕桑经济空前繁荣,百姓富庶。

在九江一带,由于地处西江、北江下游,地势低洼,自桑园围修筑后,九江先民便以种植水稻为业,并广泛开展了渔业养殖。“周回百有余里,居民数十万户,田地一千数百余顷,种植桑株以饲春蚕,诚粤东农桑之沃壤也。”就是对嘉庆年间桑园围周边繁荣盛况的描写。

九江优质鱼苗。

历代对桑园围工程的修建,还促进了围内水运和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桑园围内丝织业发达,其中尤以西樵的丝织业最具规模,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更远销东南亚,成为广东省最著名的蚕桑之乡、丝绸重镇。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级非遗香云纱就是诞生于此哦!

▲1925年,仅西樵官山、民乐两地丝织机就有1.2万台,占全省3/4,年产纱绸100多万匹。(曾昭弘摄)

香云纱晾晒 图/学习强国

清及民国,满载丝绸的渡轮从西樵民乐窦外运至广州或江门,并远运到东南亚、印度、中东和欧洲,因此民乐窦被称为我国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窦闸旁的码头也被誉为“银船码头”。规模化的蚕桑经济,加速了南海资本积累和近现代化的进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始人陈启沅的继昌隆缫丝厂就诞生于西樵。时至今日,西樵仍以纺织业闻名全国。

李均良摄

千年古郡,功夫之城

桑园围内水道河涌纵横,古桥流水绿树成荫,闸窦星落分布其间,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美画境。烟桥村、松塘村、简村等一些有代表性的古村落,整体格局与桑园围河涌水系密切融合。而以民乐窦、吉水窦、下北石塘闸等古水利工程为主体的生态旅游线路,如今已被列入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单。

吉水窦始建于宋代徽宗年间,清光绪甲午年(1894),陈启沅捐资重修。吉水窦的结构采用中国石拱桥的建筑原理,重修至今仍坚固如初。

位于九江烟桥古村的何氏大宗祠,是一座保存相当完好的祠堂,记载了何氏族人的风光伟绩,见证着烟桥世世代代人才辈出的时光。

吴家大院距今已有133年历史,馆内为碉楼式洋房,造工坚固。大院以侨乡、侨史为主线,设有八个特色展馆,全面展示九江侨乡深厚的文化底蕴。

桑园围工程历史底蕴深厚,围内也孕育了优秀的岭南文化,位于南海的“南粤名山”西樵山就是最好的证明!西樵山,素有“南粤理学名山”“南狮发源地、黄飞鸿故里”之美誉,其所承载的文化更被考古学家称为“珠江文明的灯塔”。

南海功夫远近闻名,西樵山下的大型武术文化综合体飞鸿馆,其中的“岭南文化体验馆”更是致力打造岭南最好的体验式武术博物馆,展馆的展示空间分为“南武堂”、“龙狮会”以及配套的“功夫剧场”三大部分,进一步强化了西樵镇黄飞鸿武术文化影响力,也大大丰富了南海文旅发展的业态。

这条自数百年前就开始修筑的堤围

始终像护城河一样

守护着南海人!

南海发布微信编辑部

来源:佛山新闻网、佛山水利、南方日报

编辑:罗静文

审校:温爱霞、吴碧霞、吴小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