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展览|穿城而过:随城市时空流转,但凝视刹那永恒

澎湃新闻记者 梁嫣佳
2020-12-11 09:58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河流,蜿蜒曲折,确定了人们落脚土地最初的据点;铁轨,漫长延伸,构筑了不同区域的价值功能;而今天,如果不是无法抵达,抛却公交车的风景,我们用地铁的速度丈量土地,定义城市的宽广,发现她不设限的可能性——所有这些“穿城而过”的存在,都是为见证人类聚合生存的“城市”不断变化发展的最好佐证。

而城市必然是不断生长的。

地铁三号线划过夜色,上海南站,2020年11月。摄影 周平浪

2020年12月6日,多媒体展览《穿城而过》在上海那行文化-零度空间开幕,展览以摄影和视频的形式,探讨了交通对上海城市空间和生活方式的重塑。

分割与聚合

展览空间不算大,但装着满满的“野心”——轨交、90年代棚户区、动迁、地铁尽头、肖像、纪实摄影,任何一个关键词都值得用篇幅好好说道,但在这里,以独特的代际碰撞、历史纪实图片包围当代肖像、以及来自不同时代的凝视,城市生长的信息被高度浓缩并提取。

60平方米的区域内容纳了两位摄影师的作品展陈其中:一进门很容易就与周平浪《地铁沿线》系列肖像撞个满怀,13幅作品全部创作于2019年到2020年一年间。90*120cm的尺寸大小,彩色,在人平均身高的视线范围内与你相遇,他们像是你日常生活中,会在街头、地铁站擦身而过的人,有的与你对视,有的则逃避视线,各自去往不同的方向——摄影师周平浪选择愿意与他对话的人,留下他们的身份信息,甚至还有一些带着情绪的表述,也许这种面向陌生人的 “坦白”也是当代社会的表征之一。

地铁往来意味着路径稳定,时间与空间都被压缩限制,但当我们沉迷于电子屏幕的时刻,也偶有一阵地铁风吹来,吹醒你抬头看向另一个地方。

2020年3月5日,上海地铁1号线人民广场站,南京路步行街出入口,外地来上海找工作的年轻人。摄影 周平浪 

2019年12月8日,从江苏来上海参加潮流文化展的b站up主,上海地铁7号线花木路站附近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摄影 周平浪 

2020年3月20日,上海地铁12号线龙华中路站,滨江滑板公园的少女。 摄影 周平浪

2020年10月17日,上海地铁4号线临平路站,动迁中的金友里,一位即将搬离的老人。摄影 周平浪

2020年8月28日,上海地铁12号线爱国路站附近,动迁中的定海桥,随父母租住在停业工厂中的小女孩。摄影 周平浪

2020年9月12日,上海地铁12号线宁国路站附近,杨浦滨江一处正在动迁的弄堂口坐着一位女保安。她是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所中专的学生,正在进行毕业前为期一年的实习工作,宣传手册上对这份保安工作的描述颇具吸引力。摄影 周平浪

2020年5月16日,上海地铁10号线新天地站附近,王先生正在重新装修他的老房子。因为担心可能爆发战争,他使用了30厘米厚度的钢板加固房屋,这项工程花费了将近一年时间。摄影 周平浪

2020年5月19日,上海地铁13号线自然博物馆站外的静安雕塑公园,唐彩萍即将为她的粉丝进行唱歌表演。因为擅长唱歌,90年代末从工厂下岗后,她定期在公园、街道唱歌,吸引了许多忠实的听众。摄影 周平浪

2020年4月12日,上海地铁13号线真北路站,118广场,威尼斯贡多拉仿制品。摄影 周平浪

在展厅四周,展陈的是摄影师许海峰在90年代拍摄的《淞沪铁路》,最早的照片从1991年算起,一直到世纪末铁路拆除改建为轻轨为止。他自嘲只是早期学习摄影的习作,经过却不进入。导览时,许海峰介绍说,“我很清楚他们其实是很好交往的,有一天我刚开始拍,胶卷因为是盘片自卷的,从片尾拉脱,于是我就跑到一个居民家里去,说我需要借你家被子挡一下光线退出卷——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是一个年纪比较大的阿姨,她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保持距离,留下城市的空境空间,大量黑白底片,记录着城市变迁的“前史”。

1994年11月12日,宝通路段。摄影 许海峰 

1995年9月,同心路段。摄影 许海峰

虬江路段。摄影 许海峰 

1999年1月,宝山路段。摄影 许海峰 

1995年10月,万安路段。摄影 许海峰 

宝源路段。摄影 许海峰 

1994年11月6日,同心路段。摄影 许海峰 

1994年12月4日,虬江路段。摄影 许海峰 

1994年12月3日,新广路段。摄影 许海峰 

1995年9月,川公路段。摄影 许海峰 

1994年11月12日,同心路段。摄影 许海峰 

1995年9月,同心路段。摄影 许海峰 

1995年9月,新广路段。摄影 许海峰 

90年代,由于居住空间的狭窄,沿着铁轨居住的居民,把铁轨当做室内空间的延伸,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公共空间。我们能看到铁轨上发生着各种日常生活场景:睡觉、休息、择菜、吃饭、小摊贩、小饭馆、踢足球、洗衣服、打麻将、下象棋、读报、带小孩、修理工作、晒衣服。这条铁轨成为了多功能的生活空间。因而在展出现场,这些铁道旁的日常也以平行的方式推进,生活流中的细节被一一呈现,没有刻意要去放大的窘迫,在情绪到达的时候给人轻轻一击,比如一脸倔强,挂着围兜、拎着一篮啤酒瓶的老人,精瘦的胳膊上筋脉清晰,兜里的黑色铁夹很难不让人想去多了解一番关于他的故事;大幅的电影海报、熙来攘往的人群前,皱着眉若有所思的老人;举着自己照片的小女孩腼腆微笑、托腮的男孩、端坐铁轨的母鸡,甚至三双放在今天也不过时的皮鞋……这里的人们,以强大的适应性维持着生活的尊严,在铁轨的背景下迎接着城市一轮轮的变革,直到时间最终改变了事物的性质——在此后的20年中,房地产开发驱动的城市空间再分配进程,彻底重塑了上海的城市景观。唯有他们的影像保存下来,底片因此成为难得的视觉文献。

宝山路段。摄影 许海峰 

1994年11月12日,花园路段。摄影 许海峰 

宝山路段。摄影 许海峰 

1996年4月,西宝兴路段。摄影 许海峰 

上海财经大学以北段。摄影 许海峰 

1994年11月12日,花园路段。摄影 许海峰 

宝源路段。摄影 许海峰 

宝山路段。摄影 许海峰 

1994年12月3日,外国语学院段。摄影 许海峰 

1994年12月3日,外国语学院段。摄影 许海峰 

1994年12月3日,逸仙路段。摄影 许海峰 

1994年12月3日,逸仙路段。摄影 许海峰 

铁轨穿城,自19世纪末起到20世纪后期终了,他穿过城市,建构城市,最终也穿过自己,成为问题,成为历史。

凝视与相遇

策展人夏佑至在导言中写道,“新的城市景观不是从一张白纸上诞生的。工业化时代的城市景观被系统地清除,继而被商业和住宅建筑构成的新景观所覆盖。地铁和轻轨纵横交错,其线路和站点嵌入城市固有肌理之中,成为支撑城市空间分配的基点和新城市景观的核心。”城市从来都不是平面的,“穿城而过”是勾勒出架构城市基点的脉络线,黑白与彩色相遇,挑起时间的两端;从淞沪铁路到轻轨“明珠三号线”的“提升”,从地面到空中,从市中心到地铁线的尽头,它又挑起了空间的两头;从过去到当下,跨越20多年,不同代际的人们出现在同一空间,借着充满巧思的布展方式,彼此凝视。

很难说那个托腮的少年,不曾穿梭地铁为当下奔忙;也很难说,彩色照片中的某某是否曾等待过列车通行,一节一节数着车厢……有时恍惚,时空上的交错流转,但凝视永恒。

2020年6月20日,上海地铁1/12/13号线汉中路站,从杭州来上海人才大厦招聘会找程序员工作的孔先生。摄影 周平浪

2020年10月13日,上海地铁3号线淞发路站,候车的初中生。摄影 周平浪

2020年10月,施工中的上海地铁18号线平凉路站。摄影 周平浪

2019年10月,上海地铁13号线,终点张江路站。摄影 周平浪

2019年9月,海边,距离上海地铁9号线终点曹路站三公里。摄影 周平浪

留白与延展

开幕当天,以“地铁作为社会景观”为题的座谈会同时举行。小说家周嘉宁和经济学者梁捷,两位摄影师许海峰、周平浪以及策展人夏佑至参加座谈。虽然展陈空间有限,但每个人都拥有非常个人而独特的火车/轨交经验,碰撞出的不仅是对城市历史,当下城市发展、城市景观等宏大命题的回溯,也激发了更多人关于家乡、关于童年遥远的回忆。我们通过这里的作品,又从个人的经验出发去回想、探讨和思考,影像与自我记忆反复考证,他们之于自己的意义,或者仿若“重返现场”的体验,又或者完全跳脱个人经验的疑问,“穿城而过”提供了一个提问、自我对话的场所,在这种层面上,展览变得开放,因为每个人的共鸣与参与而得到无限的延展。

同时,视频版块作为特别的补充也进行了展出,当前的短视频从地铁十号线一名司机视角出发,呈现出轨道交通既分割了城市,又将城市的不同区域连接在一起的重要价值,而蕴含其中的是由此造成的信息和情感的流动,视频中个人的阐述正恰好展示了这种多元和动态的不平衡。

“碎片化的经验串起来,会变成社会性的记忆,这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夏佑至总结。

展览现场。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季成 图

展览现场。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季成 图

展览现场。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季成 图

展出空间。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季成 图

然,正如摄影评论家施瀚涛在座谈现场中说,“河流、火车、轻轨伴随着城市的‘缓慢’成长,他们重塑城市的空间与生活方式,但在漫长的时间里,一切都只是经过的一段。”彼时时光且慢,而当时光飞逝,斑斓的野花不可阻挡地成为色彩线条,我们反馈当下的空间,也留下写给未来的诗。

【摄影师】许海峰

1969年生于上海,作品广泛展出于韩国全州、北京、上海等地,被收入《上海: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等画册,曾获得爱普生全球影像大赛、全国摄影艺术大赛等赛事奖项。现为澎湃新闻记者。

【摄影师】周平浪

1988年生于浙江台州,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伦敦艺术大学摄影专业硕士,作品曾获中国新闻摄影大赛等赛事奖项。现为澎湃新闻记者。

展览宣传册。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季成 图

展出地点:那行文化-零点空间(徐汇区云锦路300-2号)

展出时间:2020年12月6日—12月20日

    责任编辑:许海峰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