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半月谈:农村“扫黑”成绩显著,杜绝“村霸治村”仍任重道远
近日,全国扫黑办发布的一组农村扫除“村霸”等黑恶势力的最新数据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累计打掉农村地区涉黑组织1175个,打掉农村地区的涉恶犯罪集团及团伙13422个,依法严惩“村霸”3727名,并将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4.17万名村干部,全面清除出农村干部队伍。
一方面,近年农村扫黑除恶力度之强、成绩之显著,引人瞩目。另一方面,长期以来黑恶势力窃取基层政权,“村霸”治村痼疾流毒之深、之广,令人震惊。
从一些公布的案例看,不少“村霸”、黑恶势力通过各种手段把持基层,使乡村沦为法治洼地。
暴力胁迫,横施淫威。不少被扫除的“村霸”干部原本就是好勇斗狠、惯于寻衅滋事的地痞恶霸,一些人甚至纠结起暴力团伙,肆意欺压村民,巧取豪夺。有些“村霸”还大肆寻求、发展保护伞,使村民即不敢反映情况,更求告无门。
拉票贿选,把持基层。一些“村霸”通过贿赂选民,操纵乡村选举,长期把持基层政权,并为了回本,敲诈企业,插手基础设施建设、搬迁等项目牟利,严重破坏基层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宗族恶势力称霸乡里。许多案例中,“村霸”干部都以家族、宗族关系为纽带,组成恶势力,逐步染指并控制基层政权,利用宗族组织势力获取政治身份,只手遮天,称霸当地,将村庄变成家族的“独立王国”。
“村霸”治村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一是不少地方基层政权、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痼疾。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但在实践中,部分基层党组织却往往未能在其中发挥核心和引导作用。例如,一些乡村两委班子配备不齐、党员发展吸收不合规、内斗内耗、组织制度形同虚设问题严重,使党组织无法发挥作用,造成基层政权真空,给了“村霸”补空之机,甚至直接被黑恶势力渗透控制。
二是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较低。由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乡村治理日益复杂。但同时,许多地方法治意识薄弱,治理水平不足,以至狠人、狠招治村现象多发,并进一步发展为“村霸”治村。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虽然近几年农村扫黑除恶成绩显著,但肃清“村霸”干部后,更得进一步铲除其滋生土壤。要真正杜绝“村霸”如韭菜冒头、割而不尽,仍需多方发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构建维护基层政治生态的长效机制。
一要在整顿、强化农村党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完善干部选任、选派机制,真正选出实心做事、作风过硬、心理强大的干部,构建起强有力的农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二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监督措施,畅通举报机制,杜绝“微腐败”;三要更加严格规范监督农村两委选举,严格候选人资格审查,开列负面清单,并严厉打击威胁、贿选等行为;四要推进乡村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村干部必须依法依规对村务进行管理,对滥用狠招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防止村官变“村霸”。
“村霸”治村现象,该“凉凉”了!
(原题为《农村“扫黑”成绩显著,杜绝“村霸治村”仍任重道远》)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