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韡:艺术表达了自由意志
原创 时尚先生 时尚先生
2020时尚先生年度艺术家 | 刘韡
“这些年,刘韡的艺术创作进入了更加深邃的阶段。相较于过往的粗粝感,他更注重美感的构建。于他而言,“艺术就是一个毫无用处,可能也没有知识,但是你却想做的东西,这就是自由意志的表达。”
”
艺术的无意义
2020年11月11日,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艺术家刘韡的最新个展“散场/OVER”开展。走进展厅,一个硕大的立方体占满了整个空间,通体黑色,高十米多,只有一角立于地面,另一角直指屋顶,这是刘韡的装置作品《暗物质》。谈到自己的作品,刘韡向来不愿做过多阐释,他希望观众自己去看,自己去感受,而这件《暗物质》奠定了整个展览的基调,晦涩、抽象、冲击力、不可言说。
每年11月,全球艺术界的目光都落在上海。各大美术馆、画廊也都会推出全年最重要的展览。刘韡已经有5年没在国内美术馆机构举办过个展了,上一次还是2015年在北京 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个展“颜色”。开幕这天,刘韡穿着一件白色衬衫,为大家做导览。走在黑色立方体旁边,美术馆内大面积灰色的水泥墙壁映衬着艺术家与他的艺术品。黑、白、灰,在这个空间里营造出独特的节奏。这一次,他把颜色与空间处理得更极致。
刘韡最新个展“散场/OVER”作品《暗物质》摄影:brutalesp
在刘韡看来,《暗物质》是这次展览的最坚实的基础,尽管它“最无用”,但它极为必要,刘韡直言“甚至它作为一个作品都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它就像大地一样,必须有它”。他将展览结构归结为宇宙和大地。人类文明则是被积压在宇宙和大地之间不断蠕动挣扎的物质,而不是事物。而展览中的另一幅装置作品《1098.1吨沙漠》,也被赋予了相同的基础作用。作品采用大量沙子作为基础材料,刘韡在标题中给它们限定了一个具体的重量1098.1吨,数字没有明确的意义,但他觉得这比直白的“沙漠”一词有趣得多。另一方面,沙漠既是大地、是气候,包含所有文明、苦难的东西 ,又指向如今仍战乱纷飞的中东地区,政治、宗教、种族、殖民乃至全球气候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浓缩在他的每一粒沙子中。
于刘韡而言,这次展览表达的是对当下社会形态的追溯,是他对现实的一种感知。而这种追溯更多是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模糊叙事。“如果我把一件事情说得太清楚,这就恰恰是一种不清晰。”
他忠爱作品的无意义性、无价值性。如果有些作品附带些知识属性,他也希望能将其打磨掉。他想强调的是“艺术就是一个毫无用处,可能也没有知识,但是你却想做的东西,这就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如今的艺术已然变成娱乐,它失去了社会功能,唯一的功能就是装饰功能。在今天的审美观里,艺术变成了一个附庸品。这存在很大的问题。”
关于美的表达
刘韡出生在北京,父母都是医生,与艺术行业没什么关联。但小时候的刘韡便喜爱绘画,14岁的时候,父母找来一位老师,请他帮忙看看儿子画得怎么样, 老师说:“你家这孩子一定要送去学画!”从那个时候开始,刘韡就意识到,自己未来一定会成为一名艺术家。
白色麂皮衬衫 Canali深灰色羊毛长裤 Ralph Lauren
从进入中国美院附中就读开始、到从中国美院油画系毕业,标志着刘韡正式踏上艺术的专业道路。而1990年代末,他也作为“后感性”小组的重要一员,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实践。从成为职业艺术家到现在,20多年的时间积淀成为刘韡的底气。如果纵观他近十年在国内美术馆机构举行的个展,会发现在2011年上海民生美术馆举行的“三部曲”展览采用了线性叙事的顺序,2015年的个展“颜色”则是星座般的散落式布局。而对于此次的展览“散场/OVER”,刘韡更希望“整个展览是一个叙事的整体”。每件作品都是组成部分,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
这次展览延续了刘韡对空间强控制的个人风格,但其中他更感兴趣的是如何寻找“美感”。与2015年的的个展“颜色”相比,作品的粗粝感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带着未来主义、至上主义元素的深邃构想。他的作品越来越像太空中散落的浮沉,无可名状,但总能勾起观众的感受和联想,给出自己的解读,这也是刘韡想看到的。
“我的艺术它本身是关于‘美’。艺术表达的不是事实,而是真实,它不一定漂亮,但却表达了美。这个美就是我们的构建,所以我把它复杂化和模糊化,我觉得这才是美感的形成。”也正是因此,他直言不讳道,美丽的作品无聊而庸俗,且没有意义。对他来说重要的是美感而不是美的事物。
因而作品的语境、作品是否能在当下环境中呈现出东西、能否给人们带来反思成为更重要的议题。也因如此,他需要拿出最适合当下语境的作品,再用他的方式呈现出来。但这并不代表作品不够前卫,他举了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例子,“好的艺术就应该像这样,在此刻有意义,在未来也会有意义。”
与前些年被评论认为常在创作中呈现出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和人文景观变迁与影响不同,在这些年间,他的创作开始进入了更加深邃的阶段。在他近期的创作中,他已经在开始做减法。在2019年于美国克利夫兰当代艺术博物馆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呈现的个展“看不见的城市”中,他认为“这个时代可以向物质告别了”。而到了龙美术馆的展览中,他的减法做得更彻底,作品更抽象,他不再纠结于选用哪种材料,而是回归到铸铜这种非常传统的、古典的材料上,因为在现实世界,“屏幕取代了材料,哪里还有材料能用呢?我们要再次跟物质说再见了。”
此刻,一切静止
展览开幕前十天左右,我在刘韡的工作室见到了正在为展览做最后准备的他。去年,刘韡把工作室从北京的环铁艺术区搬到六环外的李桥镇,比原先的地点更远了一环。这些年来,随着城市的拆迁建设,北京的艺术家群体总在不停搬着家,刘韡也一样。新的工作室依旧巨大,有2000多平方米。走进工作室,到处都是各种材料制作的大体量雕塑作品。它们中有些曾出现在刘韡之前的展览中,有些要被运到上海参加即将到来的展览,有的则还是未完成品。
两个多月前,刘韡正式投入展览的筹备。准备展览,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每天一个方案,不停地在变化”,刘韡说从最初的方案到如今呈现出来的样子,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整个展览的方案,完全推翻重来过四五次。其实在做一个展览的时候,你要面对很多东西。”
越是临近大展,刘韡对展览的要求越是细致入微,反复斟酌,每天醒来都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等待他解决,小到某一处颜色是否准确,大到整个展览的架构如何承载他的作品。“永远不是解决一个问题,而是不断地去想、去推进,永远无止尽,没有一个尽头。”刘韡说。
“你会有展览焦虑吗?”我问他。
“当然会有,但必须解决。” “怎么解决?”
“靠经验。经验告诉我,它总会完成的。”
展览的结尾处,是一件不锈钢的狮子雕塑,刘韡给这件作品取名为《。。。。》,在展览前的一个月,刘韡亲手完成了这件雕塑的泥稿。双手在雕塑泥上捏、按压,这种实实在在的触感更接近于艺术本身所带来的能量感。他把自己放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中切换,但无论是哪一种状态,但凡大展临近,他都需要充足的独处时间。至于为什么要做一头狮子,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理由,“想做这个东西就做了。”在展场中,这头静默的狮子与展览的标题“散场/OVER”似乎有某种呼应。所谓“散场”或“OVER”,对他而言,也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终结,或带着什么消极的情绪,而是一件事结束,新的一件事仍将会到来。如同展览最后给出的一句话“:此刻,一切静止”。与其说是这一切意味着“完结”,倒不如说是刘韡制造了一个“停顿”。
摄影:苏里
采访、撰文:薛芃
化妆、发型:文琪
策划:陈博
原标题:《年度艺术家 | 刘韡:艺术表达了自由意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