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破局”:“古着”在南昌

2020-12-07 18: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记者 | 程云 聂秀云

编辑 | 梁民达

美编 | 時雨

全文共3815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古着,或者叫“Vintage Clothes”,一般是指具有历史价值且不再生产的服饰。

离开怀旧文化浓厚的欧洲,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象征经典的“古着”一边是部分年轻人眼中彰显时尚的独特追求;一边它又备受争议、问题频出,因为来路不明、真假难辨以致被贴上“洋垃圾”、“死人衣服”的标签。

2017年8月,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等5部委发布的《禁止进口废物目录》,明确禁止进口“旧衣物”。一纸禁令,更是让“古着”陷入质疑的漩涡。

即便如此,在审美自主和个性意识的驱动下,“古着”依然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城市生根发芽。2019年5月,大雄和他的合伙人开了南昌第一家“古着”店。

在这个“没地方可以玩”的环境里,他们试图在小众潮流文化上“破局”。

 南昌第一家“古着”店

大雄今年26岁,大学毕业至今的五年里,他曾以摄影师、导演的身份游走于国内外。去年5月,朋友强子提出想“赚外快”,于是合伙开了一家“古着”店——“八寶vintage”。

2015年,行将毕业的大雄在昆明旅行时看见“一件非常好看的外套”。那是他与“古着”的缘起。

古着(Vintage)兴起于20世纪战后的欧洲,后传至日本。中国的“古着”文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香港,当时部分香港青年接纳了欧洲文化中对于“复古”及“二手服饰”的认同,把“古着”引入日常生活。香港回归后,“古着”行业开始影响内地。近年来,随着明星网红带货和品牌推出复刻单品,“古着”行业逐步升温。

“八寶vintage” 藏身在师大南路一栋老旧居民楼内。在成为“古着”店之前,这间房子是另一个合伙人老刘家里的临时仓库。为了契合“古着”天然的年代感,他们在改造时极力保留了仓库的旧貌。

开业不久,一位在天津做复古集市的朋友回到南昌,大雄找到他,希望能够联合南昌的“古着”商家,办一个“古着”集市。这时大雄才发现,他的这家店是当时整个南昌最早、也是唯一的“古着”店。

“古着集市”办不成了,大雄转而策划了一场“古着派对”。这场预计50人参加的派对,从策划到准备只花了6天时间,仅靠朋友间的口耳相传,最后竟然来了200多人。

派对非常成功,大雄原以为来的会是“不太对味的人”,后来发现有很多“质量很高的朋友”。

打响南昌“古着”第一枪后,“八寶vintage”的大门却闭上了。

“南昌整个‘古着’文化比较淡薄”,作为第一家“古着”店,大雄觉得做这件事情的压力很大,加上北京的工作尚未处置妥当,他与南昌不辞而别。

回北京后,大雄常常收到派对上认识的朋友发来的消息,“为什么店不开了?什么时候回来?”他们希望“八寶vintage”可以开下去。

大雄父亲年轻时,在南昌开了很多小有名气的歌舞厅。在大城市的压力中喘不过气的大雄选择回家,他想和父亲一样,“为南昌的文化发展做点事情”。

“南昌没地方可以玩”,大雄决定把派对办下去。在大雄眼里,“八寶vintage”不仅是一家“古着”店,更是南昌青年小众潮流文化的“集合点”。他希望以“古着”为支点,通过组织派对活动,撬动南昌青年小众潮流文化发展。

但处在质疑漩涡中的“古着”,似乎不是一把打开青年文化认同的好钥匙,经常有人走进“八寶vintage”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卖的是不是死人衣服?”

“‘古着’本来就是旧衣服”

“与其花四五百块钱买件老衣服,不如买件新衣服”,在南昌,很多人不接受“古着”文化,甚至没有听说过。

六年前,蒋故事在北京的一家“古着”店花两三千买了一条“二手裙子”,父母和身边的朋友都说她“有病”。

“‘古着’本身就饱受争议”,蒋故事在忐忑中开了一家名叫“有海vintage”的“古着”店,“万一大家不接受二手衣服怎么办?”

欧美日结合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已经从收购、整理、加工、清洗、销售形成了各自成熟的“古着”体系,“古着”商们也有着稳定的供货源,对于服饰的筛选及处理有着严格的标准。相较而言,国内的“古着”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

严格意义上的“古着”,是有年代的而现在已经不生产的服饰。无论使用的面料,细节的剪裁甚至用途都是过去那个时代的缩影。衣服有水洗标、吊牌、品牌logo,衣服印花对得上,货号甚至衣主都可溯查。

但“古着”的概念在国内很容易与“二手衣”简单混同,因为“古着”本来就是旧衣服。 “古着”风渐热,越来越多的人入局,有些人在淘宝上淘来来历不明的衣物,翻新后挂上不知名的吊牌,以每件几十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投机取巧甚至贩卖“洋垃圾”的情况并不鲜见。

南昌这些“古着”店中的“旧衣服”许多来自泰国清迈的“古着”批发市场。为了“淘到好货”,大雄在开业之前特意去了泰国一趟。除了亲赴海外,国内的“古着”店还有“挑款”和“不挑款”两种线上进货方式。

“不挑款”就像抽奖,一次性买进几百件衣服,里面可能有“古着”,但也可能都是些日韩欧美的“洋垃圾”。选择“挑款”,就是通过视频电话与国外的供货商确定衣服的款式和质量,看中之后才会下单。

因为国内缺乏行业规范,对衣服进行清洗消毒要靠店主的“问心无愧”。“逛三园vintage”的老板冬瓜拿到手上的每一件衣服,都会送去干洗,他觉得“这是每个‘古着’店主必须要做的事。”

“来自旧时代的孤品”

“古着”(Vintage)原本只在欧美流行。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量投机活动掀起日本经济发展的浪潮,经济泡沫带来的财富增长,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这一时期的文化体现在服装风格上,便是色彩艳丽、极尽奢华。随着泡沫经济的毁灭,冲动消费的奢侈品又成为了Vintage店货源渠道之一。

小T在上海淘到了一件这个时期的“古着”外套。

刚进店,她就对这件外套“一见钟情”。外套是店主的朋友在日本留学时瞒着家人买的,后来被店主看中买下。店主只是挂在店中展示,并未打算出售。一番“软磨硬泡”之后,小T终于花一千多买下这件外套。

小T是江西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她在校园里开了一家“春田花花制服店”。和一般的JK 店不同,这家店的陈设和装修,都是复古童真风格,店内有很多她自己收藏的老CD 、毛绒玩具等老物件。

小T原想在师大开一家“古着”店,考虑到受众太少和货源不足,才开了一家以“JK”为主的,集“JK”、“Lolita”和“古着”于一体的体验店。

小T认为“年代”是“古着”身上的最大特色,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喜爱和欣赏这些来自旧时代的孤品,通过这些服饰去了解那个年代令人敬佩的工艺。

今年刚从北京大学毕业的Syland,三年前在北京五道营逛街时,第一次见到“古着”店铺就被里面的服饰吸引,“斥巨资”用自己两千多积蓄购买了一个大牌手提包。

Syland认为,在“古着”店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大牌的设计,性价比高。她非常乐于普及“古着”文化,几乎是给好朋友“按头安利”,带着他们逛店、给他们推荐单品,也会给爸妈介绍她的这一爱好。

她的朋友们都逐渐喜欢上了“古着”,有的人已经会找她推荐店铺和打听行情。父母也从开始不能理解,到理解并支持她去逛、去买。

“在欧洲,‘古着’店——或者说二手店——随处可见,人们逛这些店和逛其他店铺一样自然。”她很羡慕这种氛围,因为这意味着许多好东西能在市场上流动。

近几年,或作为交换生,或是专程旅行,Syland 去了国内外很多城市。对比国内、外的“古着”店,Syland发现国外“古着”店比较明确地分为平价和精品两类,可挑选的范围更大,价格也更合适。反观国内,“古着”发展虽快,但质量良莠不齐,定价也较高。

“让喜欢的人找过来”

走进“八寶vintage”,CD机循环播放《Church On Sunday》,暗橙色的灯光照射在黄色墙面上。童年的小玩意、手办、图书把桌面堆得满满当当,墙上是与“八寶vintage”合作过的乐队海报、专辑、视觉作品。

几次派对下来,大雄认识了不少的朋友。店内的三幅画出自一个画家朋友,他是加拿大人,在江西师大攻读文学博士,研究红楼梦。

店内有一张海报,上面写着“魁夷制作所”——一家胶片摄影工作室。工作室的主人是一名医生,在南昌待了十几年,过年都很少回东北老家。

“八寶vintage”的“古着”在风格上基本上偏中性,其中有一块区域摆的是大雄一个朋友的品牌,工装外套、风衣都有。

店内的布置和服饰上架,原本在今年年初就该完成,但因为疫情,“一批货好几个月都进不来”,其他筹备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直到疫情好转后从六月份重新准备,历时两个多月,“八寶vintage”新店顺利开业。

因为忙着开业,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没能做好,隔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店内办活动经常被居委会和邻居投诉,“八寶vintage”只好选择暂时关闭晚场的活动,开派对另找地方。

下午4点,北京西路建功社区内的红砖墙在夕阳的映照下现出了橙黄色,雨水从屋檐淌下的痕迹清晰可见。斑驳的树影里,三五个老年人聚在一起聊天喝茶。

这个充满年代感的小区地处新老城区之间,归来的“八寶vintage”开在这里,一来方便两边的朋友们来玩,二来可以远离喧嚣的闹市,“让喜欢的人找过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